渑池县陈村乡:脱贫摘帽不解甲 接续奋斗再出发
花椒飘香采摘忙
安置小区领新房
“珍珠玛瑙”满枝头
扶贫车间产业旺
大田烟叶长势喜人
美丽乡村绽新颜
安置小区功能全
花椒飘香采摘忙安置小区领新房“珍珠玛瑙”满枝头扶贫车间产业旺大田烟叶长势喜人美丽乡村绽新颜安置小区功能全
一排排温室大棚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一个个扶贫车间高效运转,一座座光伏电站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走进渑池县陈村乡,一幅产业发展红红火火、项目发展如火如荼的生动图景渐次铺开,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释放着乡村振兴的无限动能。
2016年,脱贫攻坚战打响后,陈村乡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精准施策,尽锐出战,通过一个个勠力攻坚的实招,全力打好精准识别、产业扶贫、金融扶贫、就业创业、基础设施提升和政策兜底“六大硬仗”。2020年年底,全乡5个省级贫困村顺利退出,136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4635人高位脱贫,并顺利通过国家脱贫攻坚普查和事后数据质量抽查。
为了巩固脱贫成果,提升脱贫成效,陈村乡不松干劲、不降标准,严格落实脱贫摘帽不摘政策、不摘责任、不摘帮扶、不摘监管“四个不摘”的要求,继续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做好贫困户退出后的帮扶、动态监测和可持续发展等工作,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实现扶贫工作由“扶生存”向“扶发展”转变。
强化党建引领
服务功能“全”起来
近年来,陈村乡抢抓政策机遇,统筹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于2018年12月底,相继建成了五爱、范洼、南庄、苜蓿4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其中,位于南庄村的华辰社区是渑池县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之一,作为全县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样板工程”,曾先后多次代表全县迎接国家和省部级检查。
在南庄安置点,这里安置着来自该乡11个行政村的贫困群众247户828人,安置人数较多、来源复杂、管理难度最大。
为了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该乡党委、政府,从搬迁群众就业、子女教育、社区服务等方面入手,不断强化党建引领、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能力、引导群众自治,有效提升管理服务水平。
为加强易地扶贫搬迁点的管理工作,该乡积极探索“党支部+楼长+公益岗”的三级管理模式,2018年7月,率先在全县成立了第一个易地扶贫搬迁点党支部,从乡机关下派党支部书记、专职管理人员4名,聘请公益岗5名,选举产生了23名楼长、单元长。在党支部的引领下,通过逐步摸清搬迁点党员底数,理顺党组织关系,积极吸纳和培养贫困户中优秀的入党积极分子,按期开展“农村党员活动日”活动,实施“三会一课”制度等,不断激发安置点党员在社区建设和管理中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使组织优势转化为扶贫优势,党建活力转化为攻坚动力,并相继完成社区党建活动场所、便民服务中心、爱心服务超市、党员志愿者服务站、信访矛盾调解室、百姓大舞台、视频监控、太阳能路灯、健身器材等基础设施建设。2019年,该乡又先后投资270余万元建成五爱安置点的护坡工程和范洼、南庄两个安置点的排水工程,积极为搬迁群众打造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
为实现“稳得住”目标,该乡制定出台《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日常管理办法》,明确乡、村两级和楼长、单元长相关职责,制定卫生保洁、村规民约、安全保卫等相关制度,推行社区管理人员“窗口服务”全天候值班坐班、“AB”角服务等工作制度,重点围绕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卫生健康、矛盾纠纷、就业创业等内容,高品质管理服务搬迁群众。
培育脱贫产业
群众日子“富”起来
产业兴,百姓富。近年,为了让易地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该乡以产业兴旺为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紧紧围绕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开拓创新,大力发展绿色环保、适合农民、适应市场的产业项目,着力在强基础、建体系、增效益、快富裕上做文章,让环境可承受、让产业可持续、让群众有奔头儿。
在工业项目上,该乡聚焦主导产业和特色优势,在招大引强、招新引链上取得新突破,成功引进崤函生物、亿达高科、广宇制药、凯达高新材料、友生新材料、玖玖建材等企业落户,使全乡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0家。
在农业产业上,陈村乡大力发展花椒、辣椒、烟叶和中药材等农业产业,并以打造“豫西中药材发展强乡”为核心,以壮大专业合作社为基础,积极引导、培育建设中药材示范基地,发展丹参种植5000余亩、冬凌草种植3500余亩、连翘种植1100亩和黄芩、柴胡、板蓝根等种植5000余亩。2019年7月,陈村乡被农业农村部授予“全国农业产业示范建设强镇”荣誉称号。
良好的产业发展态势为脱贫群众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万寿村与南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相邻。该村烟叶种植大户李合年每年种植烟叶就有500多亩。当问起脱贫群众的务工情况时,他说:“从烟苗培育、移栽、管理、采摘、烘烤,我需要大量的务工人员,每年光支付给工人的工资至少70万元。来这里干活的绝大多数是过去的贫困户和出不了远门打工的人,每人每天保底能挣到80多元……”据了解,在南庄易地扶贫搬迁点周边,像李合年这样百亩以上的烟叶种植大户至少有8家。
为充分解决脱贫群众就业,陈村乡通过建设扶贫车间、设立公益岗位、企业吸纳就业、介绍搬迁户自主就业等方式促进就业,确保搬迁群众真脱贫、不返贫,真正实现安居乐业。
为稳固脱贫成效,该乡持续做好就业培训和转移就业,2020年先后举办花椒、厨师、家政等培训班24期,转移劳动力就业2279人,设置公益岗662个,贫困劳动力就业率达92%,就地就近吸纳贫困人数136人,实现了贫困劳动力家门口就业,起到了“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带动一片”的良好效果。
该乡还组织乡机关工作人员和爱心人士通过“消费扶贫”的方式,来帮扶脱贫群众。据统计,今年前3个月,该乡共组织献爱心活动5次,参与人数约300人,累计帮助脱贫群众共销售丹参、黄芩等中药材6.25吨,销售额7.2万余元,惠及群众121户。
拆旧复垦复绿
农村环境“美”起来
初夏时节,走进渑池县陈村乡池底村郭坡自然村,一幅美丽乡村画卷映入眼帘:路边的农耕文化游园鲜花盛开,辘轳、古井、石盘、石碾……每一件物品都记载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讲述着远去的农耕岁月,勾起人们浓浓的乡愁。
“这里原来是个长100多米、宽十几米、深五六米的沟。以前,村民往沟里随意倾倒垃圾,村里每年光清理垃圾的费用就得好几万元。”池底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崔青松说。针对这种情况,陈村乡和池底村结合“一户多宅”治理和易地扶贫搬迁拆旧复垦工作,自筹资金170余万元,用村民拆除旧房子的垃圾把这条沟垫了起来,打造成了农耕文化游园,成为吸引大量本地游客周末游玩的“网红”打卡地。
易地扶贫搬迁拆旧复垦工作开展以来,作为全县拆旧户数最多的乡,陈村乡坚决扛起政治责任,主动迎难而上,强化工作举措,分类推进实施,下足拆旧复垦复绿“绣花”功夫,让“百姓富”与“生态美”实现同频共振。
强化党建引领,当好示范员。为打消搬迁户的疑虑,帮助搬迁户拆旧复垦,助推拆旧复垦工作落地落实,该乡坚持强化党建引领,始终把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摆在突出位置,积极鼓励家中有党员的搬迁户模范带头,争做表率,自觉自愿拆除旧房,并采取乡村干部“包干到户”方式积极做好搬迁户的思想工作,打消搬迁户的疑虑,帮助搬迁户拆旧复垦,助推拆旧复垦工作落地落实。
强化氛围营造,当好宣传员。该乡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宣传标语等媒介,广泛宣传拆旧复垦复绿政策,要求驻村工作队、帮扶责任人等深入搬迁户家中,逐户走访动员,大力宣传相关政策,提高政策知晓率,营造易地扶贫搬迁拆旧复垦的浓厚氛围,让搬迁户充分了解拆旧复垦政策,切实把搬迁户的思想由“要我拆”转变为“我要拆”。
截至目前,该乡易地扶贫搬迁完成旧房拆除243户,拆除旧房面积并完成复垦复绿540余亩,复垦复绿100%。2021年4月,该乡被河南省发改委、省人社厅授予“河南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表现突出单位”荣誉称号。
“脱贫摘帽只是阶段性目标,乡村振兴才是我们不懈的追求。下一步,我们将更加坚定地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进一步统筹各方力量,以赶考的勇气、攻坚的锐气、成事的底气,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目标,为高质量建设‘美丽陈村、文明陈村、幸福陈村、平安陈村、生态陈村’而努力奋斗。”陈村乡党委书记荆治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