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市杨玉祥:“老税务”的第二个“家”
2015年秋,时年53岁的税务干部杨玉祥,来到济源市下冶镇吴村任驻村第一书记。
吴村位于王屋山深处,140多户村民居住分散,耕地少、山石多,年人均收入3300元,贫困户年人均收入不足1500元。杨玉祥暗下决心:一定要让吴村早日脱贫摘帽,让群众过上幸福生活!从此,村文化大院旁一间10多平方米的小屋成了他的“新家”。
住进这个“新家”后,他进村入户与村民谈心、实地走访调查,绘出《下冶吴村贫困户分布图》,把贫困户的家庭情况摸得“门儿清”;他沿着全村的山沟从东走到西、从南走到北,硬是用脚板丈量出每一分可规划平整的荒地,并手绘出《吴村土地平整图》,四处奔波,为吴村争取土地平整项目。2016~2017年,济源市国土资源部门先后投入385万元,对吴村的土地及小片荒地进行平整,累计平整土地768亩。
几年来,在局党组和全体税务干部的支持下,他多方奔波,先后争取市财政局、水利局、电业局、市卫计委、市人民医院等各个 部门对吴村脱贫的大力支持,累计争取扶贫资金890余万元,修建了党员活动室、便民服务厅、图书阅览室、棋牌活动室;修建了村道、蓄水池,实施农网改造,建公厕、垒大堰、架栏杆,使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立足实际重点推进产业扶贫,在村里划片建设养殖区,鼓励 低保户、贫困户集中养殖牛、猪、鸡、兔等,并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成立各种种养合作社,鼓励贫困户入股,实现长远发展。同时,引导村民发展白菜制种、西红柿制种、辣椒种植等150余亩,推广丹参种植260亩,实施示范带动种植;大力发展红薯种植,争取资金支持,建立粉条、粉皮、粉面加工包装车间,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发展绿色养殖,积极推广核桃树下“绿壳 蛋”生态种养模式,带动村民增收。
2016年,吴村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2018年,村里贫困户全部脱贫。2019年年底,全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年人均纯收入达到20195元,村集体收入也从2015年的负数增加至26万元。
驻村5年多,杨玉祥从一个“老税务”变成了农村生活的“全把式”。他学会了绘图做规划,懂得高山制种育苗技术,还会种各种蔬菜,懂得一些养殖技术,帮助贫困户收种庄稼,成了百姓眼里地地道道的“农业通”。
村里的养猪户邓武现外出办事时,家里养的母猪要生产,杨玉祥看到异常,迅速跑进猪圈帮助母猪接生。2小时后,母猪顺利产下11个小猪仔,他却全身弄得臭哄哄的。
村民卢来香的丈夫患癌去世后,家里成了贫困户,其女李亚荣决定弃学。杨玉祥了解情况后,帮卢来香联系公益岗位上班,并多次联系李亚荣,与她谈心,鼓励她,用国家对贫困户的多种“利好”政策帮助李亚荣姐弟俩,彻底解决了她的担忧。现如今,李亚荣不仅顺利完成硕士学业,还成为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作物遗传育种(专业)在读博士生。她的弟弟也以优异成绩考上了大学。2020年年初,在因新冠肺炎疫情而在村里隔离的日子里,李亚荣利用所学帮助乡亲们种菜育种,有空便到杨玉祥的住处帮助整理资料。她说:“杨书记就像我的父亲一样,没有他就没有我的今天!我现在做的,只是想回报他的大恩!”
驻村以来,杨玉祥把吴村当成了自己的第二个“家”,倾尽了满腔热情和心血。为了这第二个“家”,他对自己的“小家”亏欠了许多。
2016年,杨玉祥的二女儿要赴国外攻读博士学位,他深夜赶回,结果还是错过了送孩子的机会。
2019年10月的一个周六,杨玉祥在家帮忙干活时被手提切割机伤到胳膊,缝了15针,打了石膏。祸不单行,就在那天,81岁的老母亲又患上急性胆囊炎,住进了医院。当天晚上,他接到通知,周日需要到中牟参加扶贫产品展销活动。他匆匆把母亲交给兄弟姊妹,第二天一早就马不停蹄赶往展销活动现场,一待就是一周。那一周,他白天守在展台前,晚上用绷带吊着胳膊侧卧而眠。大家都被他深深感动,他却说:“轻伤不下火线,这点伤,不影响干活啊。我能坚持。”
杨玉祥因倾情扶贫赢得了吴村百姓的爱戴,成为大伙心中“最喜爱的杨书记”,他的事迹也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先后荣 获济源市“十佳第一书记”“优秀驻村第一书记”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