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河南日报 >> 内容

济源留村以红色基因推动党建高质量发展

    □成利军李丹丹孔利杰

    太行山下的济源五龙口镇留村,饱含着浓浓的红色基因——在二十世纪30年代,这里是济源早期党组织“大河里”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区域;1934年成立的留村党支部是我省南太行地区最早的党支部之一。

    今天的留村,正是以传承红色基因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持续为促进乡村振兴注入蓬勃动力。

    党员联户心系百姓冷暖

    4月12日,党员梁小芬一回村,就直奔五保户梁小松的家。

    63岁的梁小松有轻微语言障碍。实行党员联户制度时,身为村党支部委员的梁小芬主动联系梁小松。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她隔三岔五给老人买菜送面,老人对梁小芬信赖的同时,也对党和政府充满了感激。

    党员联户,是留村加强党员管理的一个创新。在留村党员活动室,笔者看到,一张党员网格化管理图将全村分成39个区域,除了流动党员和75岁以上老党员,其余39名党员按区域进行分工,每人联系10到13户群众。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党员联户制度如同一座连心桥,不仅有效化解了社会矛盾,也让党员走进了群众心里头。

    “凡事就怕认真二字。”该村党支部书记赵先锋说:“过去由于种种原因,个别党员长期不参加党组织活动。2018年新的支村‘两委’班子组建后,提出要加强党员管理,落实积分制,年终低于60分者视为不合格,报上级党组织处理。”

    党支部较了真,党员们自然也认了真。每月25日的党员活动日和5日、15日的“玉川先锋课堂”以及义务劳动、公益事业等活动,在外务工的党员都会尽量赶回来参加。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在得到巩固的同时,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也在同步增强。该村党支部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基层党组织”。

    加强阵地赋能乡村治理

    曾经,因为无支柱产业,集体收入多年为零,且村务管理乱、矛盾问题多。

    新一届支村“两委”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入手,在镇党委、政府支持下,筹措150余万元,高标准建成了集党员教育、便民服务于一体的党群服务中心,配套老年活动室、图书室、篮球场等设施;制定完善了参加会议、党员联户、党费交纳、“学习强国”常态化、积分管理考评等制度,确保了党建工作抓在日常、严在经常。

    党建优势很快就转化为治理优势。针对多年来村务混乱、部分村民长期拖欠土地承包金等问题,村里成立理财小组,全面开展清欠活动,追缴欠款17万余元,彻底解决了“里争外欠”问题,也保护了村集体利益。

    17万余元虽然不多,但村民们看出来了:“这届班子值得信赖。”

    有了群众依赖,支村“两委”大刀阔斧,结合清欠活动,统一回收流转了450亩土地,每年可为集体增加收入30余万元;统一收回安置了有争议的104座空闲宅基地,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并在全镇人居环境观摩评比中拿得了二等奖;复耕改造了200余亩荒芜石坝地和20余亩弃用建设用地,每年可为村集体带来35万余元。2018年,该村集体经济收入史无前例达到了57.9万元,从而赢得了更多群众的信赖。

    2020年留村被评为“市级文明村”。窥一斑而见全豹。留村正是五龙口镇通过加强基层党建赋能乡村治理的一个缩影。“通过三年强基固本行动,使基层党建和乡村治理得到了全面提升。”该镇党委副书记吴天有说,2020年五龙口镇荣获“全国文明镇”和“河南省卫生乡镇”称号。

    不忘初心传承红色基因

    走进新落成的留村党群服务中心村史馆。“大河里”红色革命文化、革命风云大事记……这些记载着留村红色历史的鲜活文字,让每一个参观者肃然起敬。

    赵先锋说,为让更多人牢记党史,不忘村史,支村“两委”决定修建村史馆。没想到,村史馆刚落成,参观的村民就纷至沓来。村民们表示:“现在才知道原来英雄就在我们身边,这就是学习党史、重温初心的最好教材。”

    “啥时候都不能忘了来时的路。”赵先锋对伟大革命精神有着更加深刻的认识:“今天我们更要继承先烈遗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在红色精神的感召下,各项工作蓬勃发展,由原来的后进村一举跻身为全镇第一梯队,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五龙口镇党委书记牛东红、镇长许拥军表示,我们将继续以党的建设为“原动力”,以红色基因为“主色调”,践行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