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光灯下,人民防空如何发声?

中国国防报 12-08 10:12 责编:刘晓帆 我要分享

  编者按 人民防空是全民性防护工作,既是国防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近段时间以来,北京市人防办以模拟新闻发布会为载体,着力提高人员媒体素养,在讲好人防故事、凝聚各方力量方面积极探索,带给我们些许借鉴。

      一声警报引发几多疑问——

  战时的事平时就要说

  11月24日,北京市人防办第一次模拟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的第一条新闻是开展防空警报试鸣,5位发言人从法规依据、试鸣时间、注意事项等方面作了详细介绍。没想到,受邀点评的媒体工作人员还是对此提出不少疑问。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主任罗雅之问道:一位发言人说,防空警报试鸣不会影响市民正常生活,另一位发言人则说,听到警报后要迅速停止手中工作,携带防护器材进入人防工程,那么市民到底应该怎么办?

  其他媒体工作人员也提出了问题:市民如何找到离家最近的人防工程?怎样让市民在短时间内准确辨识预先警报、空袭警报、解除警报三种声音……

  “警报试鸣期间,参加演练人员要快速疏散,不参加演练人员则以辨识警报声音为主;战时听到防空警报,所有人员必须按照要求行动……”该办宣传教育处处长韩笑深有感触地说,要不是模拟新闻发布会,很难把问题想得这么细、这么具体。

  “通过模拟新闻发布会我们进一步认识到,战时的事平时就要说,只有平时练着说、经常说,战时才能说清楚、说到位。”该市人防办副主任李春亭告诉记者,在长期和平环境下,广大市民对人防知识关注不多、了解不够,对此,人防部门应该主动发声、靠前发声。基于上述考虑,今年他们将提高全办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媒体素养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摆上位、大力抓,现在看来,这样安排很有必要。

  记者会开到防空洞——

  展示“地下长城”特色

  模拟新闻发布会的地点比较特殊,是一处地下人防工程。走进会场,发言席两侧的砖砌防空洞墙壁造型引人注目,墙壁上面张贴着人民防空的方针:长期准备、重点建设、平战结合,以及人防部门的职责使命:战时防空、平时服务、应急支援。这样的环境布设传递出一个信号:这里举行的是一场人民防空专题新闻发布会。

  身处人防工程,说的自然少不了人防工程的事。该办工程处处长田志华介绍说,依据人民防空法和《北京市人民防空条例》,居住小区必须修建防空地下室,战争等灾害来临时,居民可进入人防工程掩蔽,人防工程就是护卫人民群众安全的“地下长城”。

  依据现场提问,新闻发言人陆陆续续回答了与工程相关的问题。一些人不会识别防空地下室与普通地下室的区别,新闻发言人告诉大家:您进入地下室后,如果看到出入口位置有一扇比较厚重的、材质一般为钢制或者混凝土材料的门,那就是防空地下室;一些人关心人防工程的维护管理问题,新闻发言人介绍说,北京市有一支会检查、会保养、会维修的工程管护队伍……

  尽管发言人的回答较为详细,现场点评的媒体工作者还是指出了其中的瑕疵:对人防工程的介绍缺乏通盘考虑,给人的感觉比较零散——人民防空创立70年了,应该梳理出人防工程建设发展的基本脉络、主要特点和典型事例,而不是简单的零敲碎打。对此,相关发言人表示认可:应从时间、空间两个角度入手,增加人防工程介绍的纵深感、时代感,让受众对“地下长城”的了解更清晰、更直观。

  好故事媒体抢着发——

  聚焦百姓关注的话题

  模拟新闻发布会上,信息中心主任孙健讲的一个故事令人印象深刻:2013年4月20日雅安地震发生后,通信设施毁坏,震区与外界的联络一度中断。北京市人防通信分队在与当地人防部门互联互通的基础上,将震区音频视频信息传输给北京市电视台,为抗震救灾工作的指挥决策提供了通信保障。

  “类似这样的故事可以单发一篇稿件。”北京日报客户端副主任张鹏点评道:一场成功的新闻发布会可以发出几篇、十几篇乃至几十篇稿件,关键是发言人要讲出引发百姓关注的故事。张鹏每年要参加数百场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遇到好的故事,同行们都抢着发。”她说,最快的时候,一个故事被讲完不到5分钟,便以弹窗的形式跳到网民眼前……

  张鹏传递出的信息,让模拟新闻发言人的21名处室领导备感振奋:人民防空是一项群众性工作,只要深入挖掘,好故事就会层出不穷。同时,他们也感到一丝丝压力,提高新闻素养需要日积月累,正式走到媒体聚光灯下定会遇到不少的挑战,未来的路还很长……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