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新型“地下长城” 感受湘潭人防全方位融合发展

红网 11-20 09:18 责编:刘晓帆 我要分享

861467180598029466.jpg

湘潭河西地下商业街入口之一。

45951507979662993.jpg

地下商业街进出口处设立的人防工程指示牌。

红网时刻记者 曹利敏 通讯员 张勇军 夏婷 湘潭报道

阳光正好,微风不燥。在天气晴好的初冬,我们来到湘潭河西老城区,只见地面干净整洁,交通井然有序。而不见阳光的地下,灯火璀璨,商铺林立,人员川流不息,俨然一座“地下城”。

“地下城”与地面城区相比并不逊色,甚至不乏浓郁的现代气息。如果不是进出口标示牌的提醒,进“城”之人未必清楚它的第一身份——人防工程。

人防事业,国家柱石。

湘潭河西地下商业街的建设,是一个多赢的结果。它带动了湘潭老商业区的发展,成为国防、人防教育、文明城市创建的示范窗口;解决了多年来的当地交通顽疾,开启了湘潭市民“地下生活”的新时代;提升了城市综合防护能力,改变所在城区人防工程布局分散、功能单一且因相互封闭无法共享的状况……

而这,也是湘潭军民融合的一次创新实践。

479699441135234220.jpg

有了“地下城”的有效分流,地面的交通秩序也更加井然有序。

地下商城破交通之困

河西老城区,作为湘潭曾经的政治、经济中心,聚集了大量商圈,包括基建营、各大百货、汽车总站等人流量较大的场所。

人多、车多,狭窄的马路上堵车变得司空见惯,停车位更是一位难求,导致了商业发展受阻。家住雨湖区的张志宏回忆:“车站路和建设北路人流量很大,交通拥堵,找车位十分困难,有时候想逛个街,找车位都得半小时,令人十分苦恼。”

“河西老城区的‘城市病’主要是停车难、行路难,地上地下缺少联通,穿行极不方便。”市人防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河西地下商业街的建成可大大缓解道路交通压力,保证行人车辆的通行安全。”

然而,在老城区地下建设工程如此浩大的人防工程谈何容易,所需资金更是数额巨大,仅依靠人防部门的力量,难以完成如此艰巨的任务。

湘潭市人防办负责人介绍,近年来,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人防建设的系列决策部署为新时期的人民防空建设指明了方向——破解湘潭市老城区商业圈的一系列的困局,就需要向地下要空间谋发展,资金的缺口可通过与社会合作的方式打开困局。

2012年,湘潭市人防办引入社会资金,采取BOT模式,与新疆石河子远大房地产公司和柳州国大房地产公司组建的湘潭远大置业有限公司合作,建设河西商务区平战结合人防工程(地下商城)。该项目位于河西老城区的车站路、韶山中路和建设北路合围路段(全长约1800米),在人行道、慢车道都设有隔离栅栏,道路中线设高档围栏隔断,行人过马路必经通过地下。地下商业街有40个出入口,3台无障碍升降电梯和14台电动扶梯,13条24小时人行地下过街通道。行人经地面任一出入口进入地下商业街后根据流线导向到达其他出入口、联通口。

建成后的地下商业街,让人车分流成为现实,破解了老城区交通拥堵的痛点和难点,大大提升了老城区的通行效率。

402754412213296569.jpg

河西地下商业街内,环境舒适,前来逛街的市民络绎不绝。

人防工程变市民“乐园”

“河西地下商业街项目于2012年2月20日正式开工,严格按市委、市政府的承诺,每条路四个月恢复路面通车,两年内主体工程竣工并完成该片区地下管网和地面提质改造。车站路地下商业街于2013年9月31日正式营业,建设北路地下商业街段于2014年5月1日投入运营,韶山中路地下商业街于2014年9月30日投入运营。”市人防办相关负责人介绍。

建成后的地下商业步行街是什么样的?

我们来到河西地下商业街,只觉宽敞明亮,空间巨大。商业街内,既有出售服装、鞋帽的商铺,也有出售各种特色美食的摊点,无论是中间通道还是两侧的门面,装修都非常考究,前来逛街休闲的市民络绎不绝。虽然处在地下,但里面空气清新,温度舒适,让人一改往日对于人防工程狭窄、阴暗的印象。

“我们在湘潭读书,感觉这个地下商业街很有特色,服装品类齐全,价格合适,‘学生党’消费毫无压力。在这里还可以吃到非常多的美食,像各类奶茶、小吃都有。周末没事的时候我们都喜欢来逛逛。”正在地下商业街购物的几个大学生告诉我们。

李罗斌在深圳工作,最近回到湘潭探亲,周末陪家人一起逛地下商业街。“以前的河西交通拥堵,连个地下通道都没有。长沙、广州等大城市早就有了。感觉近年来家乡变化真大,现在有了规模这么大的地下商业街,感觉有了大城市的风范。”李罗斌说。

今年65岁的李红梅说,以前这里人流车流都大,她过马路时总是战战兢兢,不知道往哪边看才好,所以平时一个人的时候都不大爱出门。“现在好了,有了地下通道非常方便。这里冬暖夏凉,又热闹,我时不时都要来逛逛。”李娭毑说。

在采访中,我们发现,安全、便捷、舒适是市民评价地下商业街最常用的词汇,而这,恰恰正是地下商业街作为交通枢纽的一个内在要求。

667125294509647317.jpg

张贴在地下商业街内的人防宣传标语。

融合发展结多赢硕果

“引入社会资本,建设地下人防工程,这是一个多赢的结果,该工程建成后,发挥出战备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等多重功效。”市人防办主要负责人说,它的建成,不仅能大大提升城市防空和避灾能力,解决了长期以来老城区“停车难”的困局,还助推着当地商业的发展。

——工程建设期间,车站路、整个河西主供水管的扩容提质和三条路排污排水系统的新建,从根本上改变了整个河西城区给排水格局。该工程建成后,过去频繁遭受水淹的整个基建营城区再无内涝之患。

——仅投资、建设期间,创建安税等税收近2亿元,成为从地下“冒”出来的税收贡献大户。

——围绕三条城市主干道开设的40多个人员过街、应急疏散口部,实现整个基建营片区人车分流,使湘潭整个城区交通拥堵的最大瓶颈有效缓解,不仅带动了河西老城区成片旧城改造和商贸发展,而且成为最大的民生工程。通过40多个口部,老人过街、小孩上学、市民逛街购物,再无横穿马路、日晒雨淋之忧。

——成为国防、人防教育、文明城市创建的示范窗口。每天到地下商城购物休闲、过街出行、避寒避暑的人流达8万左右。市民只要进入地下商城,就能直接共享到人防建设对城市发展、民生改善的成果,人防宣传教育直接有效。在湘潭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该工程作为城市发展综合成果成为一大亮点。

战时防空,平时服务。湘潭创新建设的新型“地下长城”迎来了国家人防办、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省军区主要领导调研、视察和国内30多批次的兄弟省市参观指导。2015年,原广州军区对中南五省“准军事化”机关建设检查验收时,该工程获唯一的“重大平战结合人防工程投资管理模式创新奖”,被省委、省军区领导誉为“湘潭模式”向全省推广。2017年,该工程作为应急避难场所列为湘潭创文的必检项目,经过了最严苛的检查验收,赢得了各级检查组的称赞。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