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人物】2020年度全国脱贫攻坚奖贡献奖获得者韩宇南

河南脱贫攻坚手机报 11-11 16:38 责编:朱晓玲 我要分享

韩宇南,男,196812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现任国家税务总局周口市税务局社会保障和非税收入科副科长。

他2015年主动请缨到河南省太康县马厂镇前何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这一干就是5年。为支持他全心投入扶贫工作,妻子潘丽英甘当志愿者搬进村里,与他携手扶贫事业。五载风雨同舟,前何村提前甩掉了贫困帽子。他的事迹感动了村民,扶贫任职期满时被当地群众一再挽留,他最终选择再次连任。先后获得“中国好人”“中国好税官”“国家税务总局各省(区市)税务局先进工作者”“河南省脱贫攻坚奖贡献奖”“河南省优秀驻村第一书记”“河南省国税系统最美国税人”等荣誉称号,中央文明办赞誉他携妻驻村、扶贫攻坚当先锋。

从质疑到信任 一条路开启一扇门

太康县马厂镇前何村,有五个自然村,全村595户,其中贫困户175户。前何村由于偏僻落后,集体经济更是一穷二白,各种基础条件破落,干群精神面貌低迷,一直以来是当地出了名的贫困村。如何开展脱贫工作?是韩宇南作为“第一书记”走马上任面临的第一个难题。

他进村第一天适逢一场大雨后,村子仿佛坐落在一片沼泽中,积雨泥浆纵横交错,浅处没踝,深处齐膝,小学生上学放学,要靠大人背着艰难跋涉,鸭鹅戏水,悠然自得。韩宇南也只能是“溜着墙根儿”进村,这景象好多年后还一直印在他的脑海里,就像是一个桀骜不驯的“下马威”,坑洼不平、积水连绵的乡间道路,仿佛预示着前何村脱贫路上的坎坷,让他耿耿不眠。村民们对这位“下车伊始”的新村官充满疑虑,担心他会知难而退。

村中这样的交通状况,村民各种生活都深受影响,连外村的姑娘都不愿意嫁过来。“宁摸十里黑,不走何庄街”都成了众人皆知的口头语。经过一番调查摸底,韩宇南决定带领大家先从道路硬化、重新修建排水系统打响改变前何村旧貌的第一仗。正值严冬,韩宇南与村干部一起顶寒风、踏泥泞,徒步对驻村所辖的五个自然村、11公里街道进行了逐村逐街道的实地丈量。他走遍了驻村的大街小巷,白天测量街道,晚上回住处将测量的数据绘制成图,申报规划。他还组织召开村干部和党员群众代表会集思广益,求得共识。四个多月里,为修整路基全村共出动1100多人次劳力,就凭一台挖掘机,十辆四轮车,一连几天挖坑塘取土800多车,垫平了几十年的水洼道路。临近年关,外地打工返乡和走亲访友的人们来到村口都被前何村的新景象所诧异,一时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几十年不变的路况在“第一书记”韩宇南手里“神奇”般改变了。

路基铺平了,为了道路硬化前期的准备,他又开始带领村干部和村民修建村中下水道。看着市里来的第一书记亲自迎寒风冒热汗修路、修下水道,村民们都主动加入施工队伍。“三九”严冬,工地上却热火朝天,全村男女老少自发修建全长7.8公里的下水道。这些让大家一下子对这位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第一书记”刮目相看,至此韩宇南打开了驻村扶贫工作局面。5年来,为了彻底改变前何村贫穷落后面貌,他去政府、进企业,他用辛勤的汗水,一次次为村民争取省市县各类帮扶资金累计达2228万元,新修的11公里长的水泥路通到了前何村的家家户户门前,大大助力前何脱贫攻坚。

从反对到追随  携手扶贫比翼齐飞

说起多年来一心扑在扶贫工作上的韩宇南,不能不提起他身后的妻子潘丽英,这个与他相濡以沫心心相印的女人,听说丈夫要辞别安逸的小家到贫困的农村中去披荆斩棘,起初并不情愿。“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才是常理,从小在农村长大现在好不容易来到城市,再说自己的家也是上有老下有小需要经营的呀,谁不是把心思用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可是当她眼睁睁看到丈夫义无反顾的奔赴自己的目标,并且每次从农村回来都消瘦疲惫的面容,她也开始关注韩宇南所倾心的事业。一次她随着一群“夕阳红”姐妹的演出团队来到前何村慰问那里的孤寡老人,她逐渐理解了丈夫工作的艰辛和事业的崇高,爱情的力量让她毅然决然地下决心追随丈夫,搬到农村作他的助手,为他排难分忧。

妻子的支持不仅给了韩宇南精神上的鼓舞和生活上的温暖,更给他的事业增加了一臂之力。潘丽英来到村里很快就融入村集体的大家庭,她组织妇女们学习掌握编制技术,靠织渔网、编藤椅增加收入,“潘老师”还自任教练组织成立舞蹈队,和大家一起在村里的文化广场随着音乐翩翩起舞,广场舞的兴起大大丰富了村民文化生活,大家都说这比过去打麻将高雅健康。充实的生活内容,也让过去的无事生非、家长里短少了踪迹。她还做义务调解员,帮助村民化解矛盾纠纷,她的话大家都信服。有时候“潘老师”还为村民张罗嫁娶,韩宇南这个“第一书记”亲自当司仪主持礼仪......更多的时候,有妻子在身边,韩宇南可以吃上可口及时的热饭了。

夫妻同心以村为家,他俩都把村民当成亲人看待。他的钱包里留不住钱。给90多岁的老人买轮椅,帮贫困户贾廷军一家交医保费,给五保户吴崇民买自行车、鸽子苗,帮村民买辣椒种、荠菜种……粗略算算,5年来,他自掏腰包花在村里的钱有10来万元。2016年春,镇民政所来村里进行养老金造册登记,200多位老人挤在村室外等待办理。有几位偏瘫行动不便的老人,他就一个一个抱进屋里,登记好以后,又一个一个抱回轮椅上送回家。一点也不嫌弃、也不怕麻烦。“前何村是我家,孤寡老人就是我爸妈!”韩宇南夫妇用行动印证自己的口头禅。他们经常给孤寡老人买食品、送蛋糕、过生日,冬天还为他们送去绒线帽子。一顶顶小小的绒线帽,温暖了老人们孤寂的心。每年的大年三十,夫妻俩都会和村里的孤寡老人一起包饺子、吃团圆饭,之后才赶回周口自己的家去和家人团圆。

2020年疫情突发,韩宇南大年初二就来到驻村坚守,妻子也不惧风险,来到丈夫身边,为抗疫人员做饭送饭……扶贫夫妻,坚守岗位。以他们的事迹制作的视频《驻村夫妻》,2019年被作为“精品党课”入选全国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课程,“驻村夫妻”留下扶贫佳话一串串……

从扶志到扶智  一片丹心上下求索

带领村民脱贫致富,是韩宇南上任“第一书记”后就时刻挂在心头的职责,他在分析前何村的综合条件后,首先入手调整种植结构,有的农户发展辣椒,大蒜、西瓜种植,有些农户投入规模养殖,这就需要技术和金融贷款的扶持。困难也五花八门,在最初发展辣椒种植时,项目考察好了,还与企业签订了“公司+农户”订单合同,但到村民那里就卡在了风险顾虑上,大家没有经验怕赔钱。“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为了不耽误季节,韩宇南先后自筹资金5.12万元购买种子,“赚了是你们的,赔了算我的!”一句话,让农户们毫无后顾之忧地种上了50亩春辣椒和130亩夏季辣椒,当年前何村的辣椒喜获丰收,亩产均增收4000多元。为了提升辣椒销路有持续性,韩宇南千方百计引进加工企业,可是电力不足又成了发展瓶颈,于是村里又安装新的大功率变压器,改变投资环境。

辣椒种植成功后,村里又开展技能培训引导800多人外出务工;在家务农的,有86户农民以“公司+农户”的方式发展经济作物,还帮忙把村民2.5万公斤西瓜和10多万公斤大蒜找到了销路;对规模养殖户帮助申请贷款,让贫困户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为发展集体经济、带动就业,韩宇南又争取“扶贫车间”和光伏发电项目,其中“扶贫车间”以服装加工业安排50人就业,人均年收入2万多元,光伏发电提供公益岗安排60人就业。前何村以“企业+贫困户”“基地+贫困户”“农户+订单”模式等多种渠道形成了种、养、加多元化业态推进脱贫攻坚,集体经济每年让贫困户有了分红收入,村里还新打机井46眼,建桥梁10座,架高压7个台区,建农民体育广场2座,建小学教学楼1座,以及党群服务中心2处,还栽下了绿化观景树木1600多棵,还建成了36座阳光温室大棚。

当大家都以为韩宇南已不负重托要功成身退之时,他却在村民的挽留下选择第三次连任“第一书记”,他深知脱贫只是第一步,如何稳固脱贫成果,实现产业调整,让村民长期相对稳定地赚钱更为重要,种辣椒、西瓜、大蒜,都是短期效益,市场波动大,抗风险能力弱。他多次外出考察后,认定当地土壤气温等条件适合种植名贵天然香料植物——迷迭香,这种经济作物用途广泛、市场稳定、附加值高,并且可以连续收割15年至30年。考虑到村民对新事物最初会有顾虑,所以采取委托合作社种植,部分盈利以地租的形式返还村民,栽植迷迭香的同时,田间套种皇冠梨。还制定规划把迷迭香的种植面积扩大到1500亩,并且争取来相关产品加工厂落户马厂;村民何新贞过去把土地转租每亩收入300元,现在流转每亩可收入1100元。迷迭香给村民们带来经济收益的同时,不远的将来也将给当地带来一片花海和四散的芬芳,并且它的花期长,可与当地“梨花节”一样遥相呼应,成为生态旅游地吸引着游客。

“前何不富,不回税务!不获全胜,决不收兵!”韩宇南掷地有声的诺言,经得起检验。如今的前何村,路宽了,灯亮了,树绿了,还打了机井,建了桥梁,架了高压,农民体育广场文化服务中心建好了,扶贫车间开工了,光伏电站发电了,小学教学楼建起来了,天然气入村了,自来水、电力、宽带户户通,村民的幸福日子越来越好了。2019年,前何村一举夺得六村共建文明村、平安村、卫生村、产业富民村、美丽宜居村、党建示范村六面红旗。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