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贫困乡的精彩蝶变

河南脱贫攻坚手机报 11-03 14:07 责编:朱晓玲 我要分享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调研视察河南工作时指出,乡镇要从实际出发,把改进作风和增强党性结合起来,把为群众办实事和提高群众工作能力结合起来,把抓发展和抓党建结合起来,以实实在在的成效取信于民。近年来,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龙泉乡坚持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镇工作“三个结合”重要指示,在基础条件差、资源禀赋少等诸多不利因素制约下,积极探索高质量发展新路径,实现了一个贫困乡的成功逆袭,完成了由“垫底”到“领跑”的精彩蝶变。


  历史与现状:摆脱困局闯新路


  龙泉乡位于叶县东南部,是省级扶贫开发重点乡,辖35个行政村,总面积73平方公里,人口5.1万人。前些年囿于基础、资源、产业、人才等制约因素,一度在全县乡镇观摩、四季擂台赛中排名垫底。2013年全县经济观摩活动中,他们只能把乡里一个濒临倒闭的鞋底厂拿出来应景。观摩之后,乡党委、政府一班人在全乡组织了一场大讨论,对龙泉如何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确立了“三园一路一景一提升”的乡村发展思路。如今,龙泉乡入驻企业41家,总投资14亿元;2019年财政收入、用电量分别是2015年的4倍、5倍;所有村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全覆盖;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比例达60%以上,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大幅提升。先后被授予河南省乡村振兴试点乡镇、电商扶贫工作先进单位,平顶山市脱贫攻坚鹰城榜样先进集体、乡村绿化美化工作成效突出单位等荣誉称号。


  探索加实践:多措并举谱新篇


  “五种人”激发农村活力。配强“当家人”。在村“两委”换届中,鼓励在外青年、致富能人、退伍军人、创业成功人士参与村干部竞选,每村选配1名35岁以下、大专以上学历村级事务专干,为基层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村“两委”班子年龄、学历结构不断优化,“头雁”效应持续发挥。选准“带头人”。从乡科级及中层干部中挑选35人担任脱贫攻坚责任组长,帮助村“两委”理清发展思路,做好脱贫攻坚工作,深度参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培优“联络人”。把党支部建到产业链、企业、车间,在菌业、创业园建设一批党建示范阵地,注重从企业管理和一线人员中发展党员,建立村企联络员制度,帮助解决问题、密切村企关系。用好“驻村人”。凡是上级重要工作、乡里中心工作,要求第一书记全程参与、全面发力,实现基层党建、脱贫攻坚、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乡村振兴等工作同频共振;鼓励他们利用各自人脉资源,为村上理思路、促发展。精挑“监督人”。发挥廉情监督员作用,加大对村级事务监督力度,确保集体收入用于村内公益事业和产业发展。

  “五步法”释放招商引力。以重字待商。建立书记、乡长带队外出考察学习机制,定期召开会议,确保招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第一时间得到解决。借乡情寻商。利用亲情、友情、乡情开展乡土人才回归工程,抓住传统佳节外出成功人士回乡时机,登门拜访、召开座谈会,唤起他们回报家乡情怀、激发他们回乡创业热情。加速度引商。以“快”字见实效,绿瑞公司流转土地1000亩,发展菜心种植,短短4个月时间,第一批产品成功投放广州市场,创造了招商引资“龙泉速度”。靠担当留商。乡机关干部、乡直部门在服务企业、助推发展上显担当、展作为,主要领导带头示范。凭服务传商。实行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保姆式服务机制,每个企业都明确一名副科级干部全程服务。

  “五抓手”增添产业动力。抓格局构建。瞄准“争做全市农村产业发展‘领头羊’、迈入全省第一梯队”目标,打造农业龙头企业顶天立地、村级集体经济铺天盖地的农村产业发展格局。抓园区打造。建成龙泉东加工及现代农业、草厂街北食用菌、全集管理区产品加工及特色种植3个产业园,涵盖食用菌生产、门业加工等多种产业。抓品牌培育。筹建集食用菌生产参观、美食就餐、特色游园等为一体的产业文化园,全力打造食用菌特色名镇;在门业产业生产工艺、扩大规模上下功夫,擦亮带动强、配套全的门业金字招牌。抓结构调整。打造了一批特色种植区、产业带,最大限度发挥产业集聚效应。该乡已调整农业种植结构4万多亩,先后建成广东菜心、迷迭香、芦笋、西兰花、烟叶等特色种植基地,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达60余家,各类蔬菜面积达1万多亩,烟叶3000多亩,被贵州中烟集团确定为烟叶生产基地。抓链条完善。按照“差什么引什么、弱什么补什么、强什么拉什么”原则,在补链、延链、强链上下功夫,培育了一批加工业、服务业等特色种植配套企业集群,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该乡迷迭香种植已达3000多亩,去年郑州叶县商会年会上签订了投资1500多万元的深加工项目。

  “五举措”壮大村级实力。注重顶层设计。在全县率先组建集体经济发展总公司,一期注入资金40万元,其中35个行政村入股35万元,乡财政配套5万元,把资金、资源集中起来,攥指成拳,示范带动发展。建立联结机制。草厂街村争取上级专项扶持资金120万元、村级自筹100万元入股绿筑菌业,签订风险防控合同,仅此一项村级集体经济年收益保底可达25万元。试点示范带动。确定龙泉、北大营、慕庄等一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村,每村争取上级扶持资金50万元,村干部带头筹措20万元捆绑入股发展村级集体经济。28个非贫困村每村出资20万元入股绿筑菌业用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每村每年分红至少2万元,一期分红42万元已发放完毕。实施村企帮建。探索企业联系帮建村党支部机制,全乡35个村支部实现全覆盖。企业负责人是党员的兼任村支部副书记,非党员的兼任名誉村主任,帮助村“两委”干部更新观念,引导他们运用现代化企业管理方式,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抱团引领发展。打破行政村界限,成立联合党总支部,由强村党支部书记担任党总支书记,立足土地做文章,强化辐射带动、实现抱团发展。该乡成立草厂街、北大营等7个联合党总支部,各自辐射带动4个村,实现全乡35个村全覆盖。

  


  启示和思考:铆足干劲启新程


  要突出党建引领“硬抓手”。龙泉乡从厘清发展思路、破解人才难题,到壮大集体经济、乡村产业振兴,在整个蝶变历程之中,基层党建始终发挥着重要引领功能。龙泉乡党委从抓党建着手,通过党员“一编三定”和积分管理,为其设岗定责、有事可干、知道咋干,再通过党员干部的示范引导,激发出蕴藏在广大群众中无穷无尽的正能量,营造了全乡上下思发展、议发展、助发展的浓厚氛围。

  要立足土地做好“大文章”。土地是农村的最大资源和财富,也是农民的命根子。龙泉乡在发展之初,就是通过“双违”整治、“空心村”治理等,收回了大量闲置土地,腾出了发展空间。叶县是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县财政每年拿出5000万元引导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和调整农业种植结构。龙泉乡正是抓住了这一有利时机,立足土地做文章,通过土地流转,让土地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集中,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特色种植。

  要坚持干到极致“高标准”。干到极致是一种工作标准、工作态度、工作作风,尤其是责任担当的强烈体现。面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要求,啃下“硬骨头”必须想到穷尽、干到极致;在看似波澜不惊的日常工作中,要走在前列、创先争优,也必须想到穷尽、干到极致。唯有如此,才能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面对发展困境,龙泉乡立足自身实际,抓住难得机遇,采取硬核举措,干到极致、不留遗憾。特别是在招商引资和争取项目方面,他们把各种资源用到了极致,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可能,就付出百分百的努力去争取。

  要树牢全方位“服务观”。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各地正兴起新一轮发展热潮,千帆竞发、百舸争流。论资源、区位、基础,龙泉乡都没有比较优势,他们从落后到领跑,靠的正是全方位服务,从主观上多想一招、想深一层,在服务发展上超前一步、快人一拍。龙泉乡这几年悄无声息跻身全县第一方阵绝非偶然,不论是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还是疫情防控期间务工人员返岗、企业复工复产,都把服务做到无微不至,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抢占了发展先机、赢得了发展主动。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