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东:誓将扶贫为己任 情系民生暖民心
王东,男,1975 年 10 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2016 年初至今任巩义市鲁庄镇党委书记。
五年如一日,王东不断蹲村调研、入户走访,访贫问苦,问计于民,走访村级群众干部上万人次,受到了群众的爱戴。他亲民心、听民声、解民意、促民富,带领该镇 7 万多干部群众“拔穷根、改穷业、挪穷窝”,创新鲁庄镇脱贫攻坚“志智双扶+电商带贫+产业兴旺”的发展新格局,使农业产业实现新突破,社会扶贫突显大格局,“一村一品”建设有声有色,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镇村面貌焕然一新,辐射带动了巩义市脱贫攻坚发展新思路。
培优支部,强化党建,引领脱贫在路上
为改变鲁庄镇贫穷落后面貌,打造政府、市场、社会“三位一体”的扶贫格局,王东以党建为引领,立足实际,深挖产业突破口,稳步推进产业落地。
通过深入一线大量走访调研,创新在全镇各支部开展“支部举旗帜、党员亮身份、发展有作为”主题实践活动,用“八个一” 工程激发党员干部奉献热情。从支部结对联建、党员干部孝亲助贫、党员爱心传递岗、建立“党员顺风车服务队”,到落实村干部月述职视频制度,“正民风、聚民意”双百大走访,实行“党员一句话承诺”制度,每一步都走得扎实沉稳。在王东的带领下,鲁庄镇党员参会率提升了,支部阵地规范建起来了,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调动起来了,“先锋党员”作用凸显出来了,党员贡献墙实现了全覆盖,《党群连心小报》惠及万家,两委干部一月一述职成为常态。29 个村安装的广播喇叭,向全镇村民宣传脱贫攻坚、乡风民情、励志脱贫故事、扶贫项目实施等,通过传统媒体方式,承载抓党建促脱贫的宣传桥梁。对脱贫户进行励志脱贫宣传教育,知党恩、感党恩。
因村制宜,因时发展,助力电商步正途
2018年底,王东到小相村走访了解到,该村的崔灏、崔毅双胞胎兄弟不到 30 岁,大学期间兄弟二人边学习边创业,毕业后全身心投入到电子商务中,是该村电商的“领军人”。但受现有的分散式家庭作坊场地限制,电商产业发展遇到瓶颈,建设一个标准化小相村鞋柜电商仓储加工基地迫在眉睫。
王东一方面对产行业进深入调查,一方面向市里争取项目资金的支持,与巩义市农委、市扶贫办等多方联系,最终该项目作为巩义市 2020年第一批高标准产业带贫项目得已立项并实施。
目前2800平方米的小相村鞋柜电商仓储加工基地已开始施工,预计10月份建成并投入使用。建成后,将引领当地近 89 户 300 余人的鞋柜配套及电商销售群体继续向前,进一步优化提升鲁庄镇电商产业营商环境,该基地同时将作为鲁庄镇电商创客南基地、巩义市电商培训基地投入使用。
作为一名镇党委书记,王东以保姆的服务意识、设身处地的为正在起步的商户着想,他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这份诚心也打动了崔灏、崔毅两兄弟,兄弟俩表示:不管外边提供的政策再优厚,他们也不会出去,他们要把电商产业留在鲁庄镇本地,辐射和带动更多的村和群众受益,让小相村振兴起来,让鲁庄镇的群众富起来。
2020年疫情期间,王东鼓励并组织全镇9个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组成“第一带货天团”,探索“电商+直播+农业+文创+扶贫”的消费扶贫模式,高标一流建设电商创客空间,打造网红打卡地,带动鲁庄镇特色农副产品和文化旅游产品销售。其中外河村的艾草产品通过网络直播推销,浏览量达 400 余万,实现线上销售收入100余万元,线下也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光、游玩和采购。
扶贫扶志,创新方法,“红黄蓝”研判观摩见成效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在入户开展帮扶工作过程中发现, 部分贫困户存在安于现状、慵懒散乱、坐等靠要的思想,甚至这种消极思想逐步蔓延,“毒害”到辛勤劳动的贫困户,这些贫困户将会是脱贫攻坚路上的“绊脚石”。
王东立即组织全体班子成员、村两委负责人、驻村第一书记, 先后多次召开班子联席扩大会议,专题研究解决办法。通过集思广益,创新提出了对这些贫困户进行分类管理,实施贫困户“红黄蓝”研判观摩制度。
以各村为单位,对全镇275户876名贫困群众按照公开评议、公平评比、公正评判的原则,围绕贫困户生产生活、收支、实际困难等,对有劳动力、未就业类贫困户,未脱贫户、有返贫风险脱贫户,已稳定脱贫贫困户等三类贫困户分别实行红色预警管理(周研判)、黄色督促管理(半月研判)、蓝色跟踪管理(月研判),研判后进行户容户貌观摩、评比,通过评懒、激懒,消除贫困户等靠要思想,激发内生动力,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摆脱贫困,走上脱贫致富之路。截至目前,根据研判结果分别采取针对性措施, 鲁庄镇已有20户51人思想状态发生了质的飞跃,由“坐等靠要” 转变为“创改闯干”,家庭状况明显得到改善。
2019年5月,“红黄蓝”三色动态管理制度被国家扶贫办收录为全国扶贫扶志研讨典型案例。王东作为全国5位受邀代表之一和仅有的一家镇级单位代表,于2019年5月份在安徽宿迁举办的全国扶贫扶志研讨班上做了典型发言。
特色产业,一村一品,产业兴旺显实效
鲁庄镇是农业大镇,特色农副产品优势突出,也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许多好的产品藏在深阁人未知。如何使这些“宝贝”走出鲁庄,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些特色产品,走出一条特色农业产业兴旺之路,一直是王东关注的民生大计。他多次到辖区内各村走访调研,利用党政班子联席会议研究本镇特色产业发展项目,通过一村一品,重点发展,重点宣传,集中发挥特色产业带贫作用,产业扶贫取得了良好成效。
牡丹扇带贫。经过近年来的发展,鲁庄南村牡丹画已初具规模,但是缺乏在外知名度,王东逢人就介绍、宣传,同时让贫困群众参与,带动他们脱贫致富。2019年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召开前夕,恰逢郑州市市委副书记、市长王新伟在鲁庄调研工作,王东专门向王新伟市长介绍鲁庄镇牡丹产业带贫工作,看着跃跃于纸扇上的牡丹画,王新伟市长给予高度肯定,并将南村牡丹扇定位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纪念品。最终南村村共制定牡丹扇12000把,销售金额达48万元。其中,有多名贫困户参与绘画,给他们带来了经济收入。
农产品助贫。王东多次组织村中致富带头人举办农产品种植培训班,通过“因村制宜”,立志于将鲁庄镇贫困户培养成“农业专家”。这些贫困户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将鲁庄镇的桑家沟葡萄、后林核桃、小相菊花、侯地小米、王窑情人杏、罗彦庄软仔石榴等特色农产品注入他们的心血,将自己家和流转过来的土地变成他们致富的土壤,阔步走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大道。
艾草基地促贫。鲁庄镇外河村地处山区,经济条件差,没有集体收入,王东多次调研,并与农业专家交流,最终决定在村里的山头上种植艾草,在多方的努力下,巩义安能物流与外河村签约并入驻,该项目租赁外河村艾草仓储生产基地,发展艾草床垫等深加工项目,每年直接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项目启动生产后优先安排贫困户就近就业,并支持贫困户参与艾草种植,多渠道提高贫困户家庭收入。
在王东的正确领导下,鲁庄镇从2017年起连续3年被评为巩义市脱贫攻坚一等奖,2018年、2019年连续两年被郑州市评为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王东也于2017年被评选为“河南省脱贫攻坚先进工作者”,并先后受河南省、郑州市、焦作市等地邀请,为省市各地的驻村第一书记、村支部书记、村委主任、帮扶责任人等围绕脱贫攻坚工作开展讲座,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学员们结合本地实际,将王东传授的经验科学运用,有力加快了当地脱贫攻坚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