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羊还羊 “借”出脱贫新天地

河南脱贫攻坚手机报 10-22 14:00 责编:朱晓玲 我要分享

太康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23个乡镇,775个行政村社区,总人口152.6万人,耕地171万亩是典型的人口大县、农业大县畜牧大县先后荣获全国秸秆养牛十佳示范县、全国肉类总产百强县、中国波尔山羊之乡、全省畜牧大县等光荣称号,河南省构山羊养殖基地。该县探索的“借羊还羊”模式,有效破解了“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坚中之坚”群体的产业扶贫难题。

一、献爱心,强信心,探索创新产业扶贫新路径。“没有钱也没有技术,想干点事情但是又怕亏本,心里头没底,所以一直都没有干事。”这是太康县大多数贫困户的心里话。也是太康有创业精神但又缺乏资金与技术的能人创业者困惑。那么,太康县脱贫攻坚中的“难中之难、困中之困”是什么?怎样破解?在扶贫工作中发现,农村不少文化程度低、年龄偏大、劳动能力弱、缺少生产技术和资金的困难群体是落实产业扶贫的最大难题。也是该县县委、县政府一直探索解决的问题。老冢镇刘寨村的返乡创业青年李炳强,本人没有出众的面貌、非凡的才华、显赫的家境,但有一颗炽热而真诚的心,负有浓厚的家乡情怀、不忘初心,牢记家乡百姓创业致富路。于2016年初成立了众兴养殖专业合作社。之前,其在浙江孤身一人拼多年,在当年以年薪10余万元薪水成为当时公司的白领,在他的带领下,介绍周边村的大学毕生及待业青年20余人进入他公司务工,先后也成为了公司的白领。致富不忘家乡,遥望故乡的父母及家乡父老,萌生了回家乡带领乡亲们致富的念头,他想着我们太康县是畜牧业养殖大县、全省名列前茅,能不能把养殖业规范化、科学化来运营。于是他抱着带动周边贫困户共同脱贫致富的想法,于是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成立了太康众兴养殖专业合作社。随后在该镇政府的支持与帮扶下与贫困户达成一致,开展“借羊还羊”带贫模式。所谓“借羊还羊”就是将能繁母羊称重借给困难农户,母羊生产的羔羊归农户,农户还“母羊+羔羊”时,就以借时的等重量的115%还给合作社,超出重量部分合作社按市场价格补给农户现金。

二、蓄水引龙,筑巢引凤,政策引领建机制。一是部门联动建机制。该县先后提出“畜牧立县”“ 畜牧创特色”的县域经济发展思路,把畜牧业发展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成立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领导组,主管农业的副县长任组长,县委农办、发改委、财政局、扶贫办、农牧局、土地、环保等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合力推动畜牧业发展。先后出台了《太康县畜牧业发展意见》《太康县关于促进草食家畜发展的意见》《太康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决定》《太康县推进优质草畜产业发展工作方案》《太康县构树扶贫实施方案》等专题文件。二是优惠政策促发展。县国土局畜禽规模养殖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县财政局整合畜牧业发展扶持资金,落实养殖保险、良种引进、标准化养殖等奖励政策。县政府每年投入200多万元财政经费,用于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畜产品质量安全等政策的落实检查费用。三是政府搭台戏连连。该县在落实产业扶贫中,立足于念好“人”字经,在“三个落实”上狠下功夫,确保脱贫成果巩固提升。挖掘农业、人口大县优势,发展特优农业,实施“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的“三乡”工程及“111”能人培育工程(“111”能人工程就是每个村培养10个能人,每个乡镇培养100个能人),打造创业洼地,强化创业培训,搭建创业载体,引领示范带动,目前,全县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2.8万人,带动20万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成为脱贫巩固提升、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的新“引擎”。并为430名返乡创业人员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300万元,有效解决了部分农民工返乡创业资金短缺问题。目前,全县已发展各类畜牧业协会(合作社、家庭农场)372个,发展会员1.6万多人,进一步提高了畜牧产业组织化程度。“借羊还羊”带贫基地太康县众兴养殖专业合作社社长李炳强,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

 三、完善服务机制,规范运行模式,一条龙示范带动。一是健全服务体系。畜牧部门整合全县动物防疫技术力量,成立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对全县动物防疫工作的规划、指导和监督。择优选聘91名村级防疫员,组建起每乡镇3至5人的动物防疫专业队伍并建立健全了县、乡、村三级防疫网络。以县畜牧技术力量为骨干,组成送科技下乡服务队,常年坚持入村到户和举办畜牧技术培训班,为养殖户传授养殖技术。二是规范模式运营。采取“构树养殖龙头企业+村委会+贫困户”模式。利用我县的“构树扶贫”模式,该基地种植了120亩构树,开发了构树羊养殖带贫模式,行政村村委会与构树种植、养殖龙头企业有效对接,县农牧局按每吨构树饲料补贴400元的标准给予补贴,贫困户喂养构树饲料的该基地免费提供。通过喂养构树饲料,一方面减少了疾病的发生,另一方面,提高了羊肉的销售价格,平均高于市场价5元左右,真正达到了“基地、贫困户”双赢的局面。刘寨村贫困户吴增梅于2017年向合作社“借”了6只母羊;2018年“还”羊15只,增重540斤。通过算账对比,该户构树养殖比普通养殖增收1.08万元。采取“合作社+村委会+能人+农户”合作方式。周边乡镇的行政村能人,在基地、村委会、借羊人三方签订协议,借羊人领取种羊后,依照此种模式,继续带动周边的贫困户,就这样形成一种辐射带动的效应,逐步扩大带贫比例。几年来,他先后发展养羊户100多户,饲养构山羊8000多只,平均每户5-6只基础母羊,200只以上的借羊户达到10余家,累计带动周边贫困户500余户、1.7万余人脱贫致富,现每户年养殖经济收入达6000--8000元。真正实现了低门槛养羊、家门口脱贫。三是开启一条龙供养销服务。合作社与农户以自愿、互信、互利为基础,达成协议,对养羊户提供免费统一技术培训,统一防疫治病,统一销售经营。场内管理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设立专人记录各项规范。生产模式基本上达到自繁自养。目前,由于构树羊品质好、口感好,顺利实现了农产品出村进城,周口越秀集团、接二连三连锁超市等企业主动与其签订高于市场价的常年供货合同,经济效益相当可观。

四、扶贫扶志,“借”开思路,群众脱贫内生动力迸发。一是开启了“无成本”养殖模式。无论创业青年、农村留守人员、劳动能力弱的老人或残疾人,哪怕您身无分文,就可以开“借”,根据个人能力,想借多少借多少,并免费提供技术、种羊配种、销售服务。二是开启“扶贫先扶志”模式。俗话说“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因此,借羊还羊,借的干劲,还的是诚信,赢的是志气与财富,所以,只要有致富的念头,有发家的勇气,内生动力激发外部动力,一改以前“倚着门框晒太阳”“要我脱贫”的思想,变为“我要脱贫”断掉贫困户“等、靠、要”思想,实现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伟大蝶变。“政府真是好,为我们老百姓谋出路,我也出不去,自从把羊借给我,家里面日子就好起来了。过去我只会等着政府救济,现在有了“借羊还羊”市场价格还这么好,我只要好好养就能发家致富”这是参与“借羊还羊”一年就脱贫的李天林的真情流露。11月27日,中国扶贫发展中心调研组在该基地调研时,对合作社“借羊还羊”带贫示范认同、指出这是一个稳扎稳打可复制可推广的一个带贫模式。

总之,实施产业扶贫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该县将牢牢抓住产业脱贫这个牛鼻子,创新扶贫新模式,努力培育和形成了村村有扶贫产业、户户参与扶贫产业项目、人人分享扶贫产业成果的格局,确保实现产业扶贫全覆盖。目前,全县养殖、辣椒、脱水蔬菜、食用菌生产等扶贫产业已初具规模,2020年该县又谋划了2020年产业扶贫项目225个,总投资2.5亿元,利用农产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种植、养殖和近农加工业,做好特优农业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