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是理性深耕,选赛道时多想“社会需要什么”
河南日报
查看原文
省高校就业创业指导张琳团队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张琳:
创业是理性深耕,选赛道时多想“社会需要什么”
《 河南日报 》( 2025年07月11日 第 06 版)
河南师范大学毕业生别源渊创办乡村小学,既是创业尝试,更是以青春理想照亮乡村的实践。她把个人理想融入乡村振兴,以教育为钥撬动乡村孩子的未来,这份“向下扎根”的勇气与对乡村教育事业的赤诚令人感动。
创业路上,她经历了不为人知的艰难,但她未在“困难清单”前止步,这份坚韧便是创业者最珍贵的品质。更难得的是,她让公益与创业同行——办学虽要算成本,她却始终将“孩子的成长”置于账本首位;发展需讲策略,她却从未让教育初心向现实妥协。这种“公益心打底、执行力铺路”的平衡,正是难能可贵的创业智慧。
不必追求完美运营,先守住陪伴与启发的核心价值,让孩子感受知识乐趣与被尊重的温暖,以学生笑脸为最佳“口碑”;学会“借力”,链接高校志愿者与公益组织资源,多组织公益活动,凝聚更多力量;留些“充电时间”,不断提升自我,明晰前进方向。
创业是理性深耕,对于想创业的在校大学生,选赛道时多想一想“社会需要什么”。创业过程中,要学会在泥泞中开花,以“我试试”替代“我不行”。
要让社会价值成为项目底色,别源渊创业的价值不仅在于创办学校,更在于让知识滋养乡村孩子。创业的终极意义是创造不可替代的价值,无论在哪个领域,都要思考项目能带来的社会价值与受益群体。当个人理想与社会需求同频,创业之路方能行稳致远。
(本报记者 樊雪婧 整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