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河南日报 >> 内容

向高而攀满目新(领航中国·牢记嘱托看变化——县域治理“三起来”的河南实践之舞钢篇)

向高而攀满目新(领航中国·牢记嘱托看变化——县域治理“三起来”的河南实践之舞钢篇) ——舞钢践行县域治理“三起来”纪实

《 河南日报 》( 2024年03月17日 第 08 版)

  舞钢银龙集团是全省最大的民营棉纺企业。

  河钢集团舞钢公司是我国重要的宽厚钢板国产化替代进口基地。

  天成鸽业公司带动乡村特色养殖业发展。

  舞钢庙街乡引进种植灵珑山白茶,收获季节采茶忙。

  舞钢市尹集镇张庄社区新貌。陈新伟 摄

  魅力舞钢。

  □本报记者 张海涛 王冰珂 本报通讯员 郭风丽 王晓磊

  古语云:“县集而郡,郡集而天下,郡县治,天下无不治。”

  县域发展,事关大局,事关长远,已成为当下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

  舞钢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县域治理“三起来”重大要求,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以强县富民为主线,以改革发展为动力,以城乡贯通为途径,在县域经济成高原中奋勇争先,入围全省首批践行县域治理“三起来”示范县(市),交出了一份精彩的舞钢答卷。

  新支撑 主导产业量质齐升

  强县域关键是强经济,而特色产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实现强县富民目标的重要载体。

  舞钢这座年轻钢城,产业特色鲜明,主导产业可以用“一黑一白一绿”来概括:特钢及特种装备、精纺及纺织、文旅康养。

  近年来,舞钢围绕传统优势产业,强化创新驱动,坚持链式集群发展,主导产业发展不断跃升,强县富民之路越走越宽。

  舞钢因钢而兴,钢铁是舞钢的重要名片。

  河钢集团舞钢公司轧钢车间,铁水经过多道工序后,变成一块块特宽特厚钢板;神州重工公司运用爆破新技术,让钢与镍、铝等结合成复合金属新材料,产品供不应求。

  如今,舞钢特钢及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是我省百亿级产业集群之一,已形成从采矿到炼铁钢、从钢铁复合材料到特种装备制造的全产业链发展态势,科技赋能使钢铁产业向前沿、高端新赛道升级,打造出一大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单打冠军”,其中神州重工年产3万吨金属爆炸复合材料,泰田重工压力机行业内排名全国前三,近40家钢铁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达到300万吨。

  在舞钢市经开区,既能感受钢的坚硬,也能充分体验棉的柔软。

  舞钢是中国三大紧密纺纱线生产基地之一、中国纯棉特色产品生产基地、河南省最大的原棉仓储基地。

  舞钢以现有的紧密纺生产优势为基础,谋划精纺、原棉、仓储物流3条产业链,持续推进产业规模稳步提升,构建“纺纱—织造—印染—服装”完整产业链,建设具有多种延伸产品的纺织服装产业集群,打造中国纺织名城。

  现今域内有银龙集团、裕泰纺织、宇龙纺织、真源制衣等10家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其中银龙集团已成为我省最大的民营纺织企业。2023年舞钢产棉纱10万吨,产值20亿元,增长3.1%。

  舞钢既是钢城、棉纺城,也是山水之城。

  “青山如马怒盘旋,错认林花作锦鞯。”这是北宋诗人黄庭坚笔下的舞钢风光。

  舞钢山水资源丰富,近年紧盯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加快文旅融合发展,努力打造以生态休闲、度假康养为主要特色的旅游品牌。

  去年完成3家4A级景区提档升级,建成全域旅游智慧平台,创成省级旅游康养示范村4个,成功举办舞钢环湖马拉松等赛会活动,累计接待游客487.7万人次,增长307%,旅游收入19.5亿元,增长275%。

  此外,舞钢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围绕“鸽、茶、菌、羊”产业,依托天成鸽业、玲珑山白茶、金菇菌业等当地头部企业,推动规模化种养、集约化经营、品牌化发展。去年舞钢平顶山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29家,年经营收入超过20万元的村达35%以上。

  产业基础越来越坚实,对群众增收的带动能力也越来越强。

  “公司在示范带动方面持续发力,联农带农富农,努力为走出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振兴路发挥企业作用。”天成鸽业公司董事长杨明军说。天成鸽业先后培育22家企业、8家合作社,带动舞钢市近两万家养殖户、170个村发展肉鸽养殖。

  红山街道王大苗村,把体育运动与山水美景游巧妙融合,带动农户200余人在家门口就业,平均月增收2000余元。

  真源制衣目前用工六七百人,员工月收入数千元,正在扩建的公司新车间,将让更多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

  新动能 改革创新破解瓶颈

  改革,是攻坚克难、破解障碍的制胜法宝,也是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

  舞钢坚持以改革促进发展、以发展带动改革,持续全面深化改革,促进资源要素在县域集聚、重组、优化,县域发展新动能加速壮大。

  深化创新体制改革,激活第一动力。

  今天,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不拥抱创新,就会错过抢占未来的先机。

  舞钢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努力创设一流创新制度,厚植一流创新文化。

  做好顶层设计。舞钢高规格组建市科技创新委员会,研究出台支持工业创新发展的政策措施和科技创新资助奖励办法,实施科技体制改革三年行动。2023年全市财政科技支出8002万元,增长140.4%,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3.07%。

  全力构建平台。舞钢组建了河南省特钢研究院,成功落地了西安交大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成果转化基地、中原学者工作站等人才平台。

  壮大创新主体。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计划、创新龙头企业树标引领行动,推动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2023年全市工业企业科技研发投入17亿元。

  引育创新人才。出台《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办法》等文件,深入实施优秀人才“归根”工程、“十万大学生集聚工程”和“万名学子进千企”活动,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和服务体系,打通“引育用留”全链条。

  一组数据印证着舞钢锐意创新的努力。

  2023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59%,居平顶山市第1位;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达79.4%,位居平顶山市前列。备案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45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7家、“瞪羚”企业2家、“专精特新”企业1家、省级工程(企业)技术中心1家,新增发明专利40项、科技成果45项,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蓄积了强劲动能。

  神州重工公司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河南省“瞪羚”企业,多款产品打破国际垄断、填补国内空白。公司董事长侯国亭对创新深有感触,公司投产10年来一直把创新作为发展的“命根子”,一路走来靠的是创新,走向未来更得靠创新。

  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就是竞争力、生产力,不沿海、不临边的中原地区,打造开放高地,靠的就是营商环境。

  舞钢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多措并举,最大限度激发各类经营主体信心活力,促进各类经营主体发展壮大,连续两年在河南省县域营商环境评价中位居第一方阵,并稳居平顶山市首位。

  推进政务服务便捷高效。全面提升服务能力,优化审批流程,70个“一件事”实现“一窗受理、限时办结”,依托政务服务网实现所有事项“一网通办”、100个事项“免证办”;成立全省首家投资项目“一站式”服务中心,整合审批人员,提供全周期服务,实现“拿地即开工”;组建由县级干部任组长的五大要素保障专班,每周党政联席会精准调度,切实帮助企业解决用地、用能、融资等急难愁盼问题。

  打造公平公正法治环境。对54个领域制定信用监管制度,对68个领域实施跨部门联合双随机监管,行政执法部门制定从轻处罚、减轻处罚、不予处罚、免于行政强制“四项清单”,依法审慎对企业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强制措施,构建宽松发展环境;由政法、纪检部门分别牵头,严厉打击强买强卖、强揽工程等违法行为,严肃查处庸懒散慢、吃拿卡要等违规行为。

  营造亲商安商环境。搭建多渠道政企交流合作平台,组建企业家协会和“企业家之家”等,定期组织政企座谈、专家授课、观摩考察等活动;建立经营主体网格包联体系,组建29个一级网格、224个二级网格,实现7600家中小微企业包联全覆盖;深化“万人助万企”活动,问题解决率、满意率均达100%。 

  从2023年6月项目签约到2024年新年第一个工作日项目开工,投资舞钢的浙江永康新本电器科技公司董事长王天奇直言:“真正见识了什么叫专班化推进的舞钢速度和管家式服务的舞钢效率。”

  此外,舞钢多项重点改革也全面推进。深化经开区“三化三制”改革,落实领导班子任期制、员工聘任制,建立独立财政管理体制,有序承接省级下放经济管理权限。国有平台公司、农业农村、司法执法等领域改革稳步推进。

  新格局 城乡融合相得益彰

  如今,走进舞钢市尚店镇金岗村,村路宽阔整洁、房屋布局有序,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幅美丽田园画卷;沿城区石漫滩水库边步道漫步,水光潋滟,景色宜人,山在水中、水在城中、城在林中。

  山乡村落、城市一角,硬件、颜值都在不断提升,折射着舞钢城乡融合发展的新姿态。

  城乡融合发展是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共同繁荣。 

  舞钢把城镇和乡村贯通起来,持续打好基础能力建设牌,实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衡,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加快城市提质。师范东路、公园北路、常州路东进建成投用,完成老舞泌路、建设路、马鞍山大道提档升级。去年改造老旧小区34个,新建口袋公园7个,提档升级农贸市场3个、公园游园8个、停车场18个,完成道路“飞线”治理100余公里。提升管理水平,推行“城管+街道办+会长”三级网格化管理模式,投用智慧城市运行指挥中心,解决各类事项1.8万件。城市品位提升,宜居宜业,群众更舒心。

  建设和美乡村。舞钢市全力推进“十百千万”工程和美乡村示范创建,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全覆盖、地下水超采治理等项目,去年建成530公里农村排前路、111.8公里“四好农村路”,“美丽小镇”工程基本完工,统筹解决农田灌溉、黑臭水体治理、地下水补充等问题,农村燃气管网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围绕“六无六美”,开展“一部四沿五旁”清理整治。舞钢先后获得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先进县、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市称号,并入选“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

  提升公共服务。出台《舞钢市社会发展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五年规划》,实施城乡公共服务均衡工程,聚焦教育、医疗、养老等“惠民生、补短板”领域,科学精准谋划民生实事,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去年全年民生支出18.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2%。

  加快提升教育基础设施水平,持续优化农村学校布局,2023年舞钢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5所,投用枣林中学,开工尹集中学迁建和第五中学新建项目,新增学位3900个。

  以“健康舞钢”为抓手,着力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办好人民满意的卫生事业。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和扩容下沉,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提质增效,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充实家庭医生签约队伍,做好村卫生室建设工作。

  积极推进养老事业、养老产业互促发展,以居家为基础、村(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构建起机制健全、功能完善的县乡村三级养老全覆盖服务体系。

  舞钢市铁山街道冢李村的标准化村卫生室新近建成,设施完备、环境舒适,村党支部书记姬晓雷说,卫生室建在3个自然村中间,今后村民看病更便利了。这样的公有产权标准化村卫生室去年舞钢新建了110所。

  民生实事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民生温度。

  3月,春光正好,活力无限。

  走进企业车间,金基业重工公司正全力以赴生产华蓥山结构件订单,泰田重工公司工人赶制新签约的1.4亿元海外订单,天成鸽业出雏室里新生命在孕育…… 

  舞钢今年应势而谋、稳中求进,确定了预期发展目标:生产总值增长5.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 

  践行县域治理“三起来”重大要求10年后,舞钢站在新的起点上,正踔厉奋发,矢志前行。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舞钢市委宣传部提供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