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切换“访客模式”为何有点难
郑州大学校门口保安在查验访客通行码。
访客在河南工业大学校门口登记个人信息。
□本报记者 翁韬 文/图
近两年,受疫情影响采取封闭管理的高校不少,而随着疫情的消散,能适时“解封”恢复向公众开放的高校却不多。11月13日,郑州大学向社会公众开放预约进校参观渠道的消息引发了广泛关注,有关高校校园开放的话题又进入公众视野。
日前,记者以游客身份实地走访了多所省内高校,发现游客预约入校往往“一码难求”,很多学校仍然对社会公众进校参观者高悬“免战牌”,让不少人吃了“闭门羹”。
线上预约有“配额”限制
11月29日晚,记者试着扫描了网上的“郑州大学游客进校预约系统”二维码,申请郑州大学主校区的参观资格,此后按照操作步骤登记了个人信息,在点击“游客自助预约进校参观”按键后,页面一直显示“11月30日,预约进校申请未能成功提交,主校区游客配额已用完”。
随后,记者又尝试选择预约了延后的几天,一直到12月5日才预约成功,获得了手机短信中的进校码,成功激活了该日期预约进校申请。
通过一番操作,记者发现主校区很难预约成功,南校区等非热点校区,基本可以实现即扫即约。
11月30日,记者来到位于郑州市科学大道100号的郑州大学主校区,在南门口记者扫描了一张纸质版预约进校二维码。当场提交了当日入校申请,系统依然显示主校区游客配额已用完。没有预约码,记者被保安拦在了门外,被告知需要改日预约成功后再来。
同记者一样,来自河南工业大学自动化专业的韩同学扫码之后也被保安拦下,他被告知校外的人员没有预约码是无法进入校区,除非有校内的人员到校门口接进去。而韩同学准备见的同学正在上课,无法到场,在交涉无果后,韩同学只得悻悻地离开。
保安人员告诉记者,近期刚开放预约,网上预约的人数较多,当天预约很难成功,一般要提前预约。并且,每天进校的游客名额也不是无限的,是有“配额限制”的,一旦超过当日预约上限,就只能顺延到次日。该工作人员还提醒,目前郑州大学校区均不允许校外人员的私家车辆进入校区。
实地探访多处“碰壁”
据了解,自从疫情解除之后,像郑州大学一样不少高校的管理模式也开始尝试向“解封”模式切换。早在今年7月7日,河南大学就正式启用了访客预约系统,校外人员可以通过网上预约参观校园。而校友不用预约,凭校友电子码可以顺利实现自由进出。
但是,也有不少高校继续延续之前的管理方式,减少校园开放有可能带来的一些风险,对校外人员的来访设置了不少的门槛,甚至直接拒之门外。
11月30日,在河南工业大学校门口,记者看到在校学生和教工人员进出口进行了区分。在教工人员进口,进校人员通过刷脸进入闸机。而没有录入系统的校外参观人员,需要在保安处进行身份信息登记后才能进入。
12月1日,在河南农业大学龙子湖校区,也是刷脸通过后才能打开门禁闸机。当问及能否进校参观,保安人员一口回绝了记者,称访客需要由校内人员带领才能进校。
在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河南中医药大学,记者以游客身份进校都被拒绝了,被告知校外人员没有校内人员带领,是无法进入的。
高校“开门”争议不断
采访中,有市民告诉记者,疫情防控期间大学实行封闭管理是必要的,大家也是理解和支持的。疫情之后,很多封闭管理的场所都重新开放,恢复了疫情前的进入程序。像郑州大学、河南大学这样重新对公众预约开放值得点赞,但是很多大学还保留着严格的入校规则,是值得商榷的。
郑州市民胡先生认为,大学是国家投入社会资源兴建的,理应对社会公众开放。多年来,国家一直在倡导高校内部的文化、体育设施要对社会公众开放,但如果连校门都进不去,如何谈得上开放呢?
河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师王海燕认为,作为在校老师,他是支持大学重新开放的,从内部管理角度来说,刷脸门禁等管理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不说,上课高峰期还容易造成拥堵。在他看来,除了个别影响教学活动的大规模参观旅行团和健身“暴走团”外,其他的访客不需要过多的干涉。
走访中,记者也发现,大多数学校的管理方为保留严格的出入管理方式给出的理由,多为“方便管理”,出于维护教学秩序和校园安全的考量,也有不少放开后对于大量社会人员涌入校园后的担心。
郑州大学保卫处一名工作人员也表示,此次启用社会公众校园访客预约系统,也是促进学校与社会各界开展交流与合作,满足社会公众到学校参访需求的一个新变化。
但同时,该工作人员也坦言,目前主校区在校学生就超过了7万人,人员密集,校外人员进入过多的话,也会给学校相关的交通、安全等方面带来很大的管理压力。因此,还是通过限制一定名额和车辆进入的方式适当控制下进校人流量。在校园开放期间,如遇校内重大活动、极端天气,以及其他不宜开放的情况,还将暂停校园参观,“大学校园毕竟也不是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