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损小麦均收1.25元/斤 保障农民收益河南这么做
河南手机报记者 闫文瑞 实习生 刘曼玉
近年来极端天气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对保障粮食安全提出了更大挑战。今年河南省夏秋粮收购期间也遭遇了不利天气,在特殊情况下,河南的粮食收购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
12月6日,河南省委宣传部召开“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十六场),记者从会上了解到,监测数据显示,河南省今年的受损小麦收购均价为1.25元/斤,达到了种粮农民预期。针对秋粮收购期间连阴雨天气,省粮食和储备局主动开展收购指导服务,强化收购进度统计和价格监测,加强执法监管,收购市场保持顺畅有序。截至11月30日,全省全社会收购粮食约600亿斤,有效保护了农民种粮收益。
省粮食和储备局副局长徐富勇介绍,在打赢受损小麦收购这场硬仗中,有“五个坚持”。
坚持协同发力
受损粮食收购和处置关乎农民种粮收益和口粮安全,收购期间,省粮食和储备局切实加强与农业农村、市场监管、财政、农发行等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协同,组织粮食系统烘干设备投入对新收获湿粮的烘干作业。地方国有粮食企业积极开放粮库空闲区域,累计提供晾晒场地478万平方米。全省地方国有粮食企业准备空仓440亿斤,各类运粮车辆8000余辆,农发行河南省分行准备收购资金500亿元,保证收购人员、器材、资金提前到位。
坚持政策先行
“烂场雨”发生后,根据受灾地区调度情况,省粮食和储备局仅用40小时,牵头制定了受损小麦收购工作方案,明确了财政共担、定点收购、产销对接系列举措,成功搭建了地方政府、银行、粮企、种粮农民和用粮企业的多方联结机制,实现了政府、农民、用粮企业“三方满意”。印发了《河南省2023年夏粮收购操作指南》,开展了业务培训,增加了调度频次,印发了受损小麦财政补贴申报办法,各地也迅速通过官方网站、自媒体、公众号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公布了具体收购质价标准和政策咨询以及监督检查电话,短时间内成功稳住了收购市场。
坚持服务至上
为及时掌握受损小麦情况,省粮食和储备局领导班子成员带队成立18个指导组,分包17个省辖市和济源示范区,短时间内迅速下沉基层一线,重点解决农民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在此基础上,还向分包区域内大型用粮企业派驻一对一“助企服务员”,指导企业做好收购工作。地方国有粮食企业积极开展预约收购,预约收购量占总收购量的40%左右,实现农民少排队、快售粮。制定应对粮价异常波动工作预案,实时掌握小麦价格变化情况,密切关注网络舆情,维护良好收购舆论氛围。
坚持合作共赢
为加快受损小麦销售处置,省粮食和储备局分别于6月9日、6月18日和8月27日,借助“第十九届粮食产销协作福建洽谈会”、第五届中国粮食交易大会等活动,举办了三次受损小麦专题产销推介会,与省内外多家饲料、酒精等加工企业密切合作,加快推动受损小麦销售,其中饲料企业收购积极性较高,实现了受损小麦销售有出路,农民收益有保障。
坚持严格执法
夏秋粮收购期间,省粮食和储备局均成立了省级收购指导组和专项检查工作组,积极与各有关职能部门开展联合执法,采取“四不两直”方式,严厉查处企业未按规定告知、公示粮食收购价格,压级压价等违法违规行为,切实维护收购秩序。与此同时,按照有关制度文件要求,切实加强对超标粮食收购验收、专仓储存、定向销售等各环节的全程监管,坚决防止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粮食流入口粮市场和食品生产企业,确保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