浉河荟萃美景生 山水入城幸福来(改革开放的河南实践之信阳篇)
魅力浉河美家园。
①多彩多姿好生活。
②云中公园鸡公山。吴敏 摄
③老城更新幸福景。
④南湖岸边好茶乡。林平 摄
⑤家乡筑就致富路。李春辉 摄
⑥茶旅融合引客来。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浉河区委宣传部提供
□刘一兵 汤红涛 徐铭
悠悠浉河水,奔涌不息,山水和鸣谱新曲;
冽冽毛尖香,天地荟萃,茶都新景入画屏。
信步信阳市浉河区,或漫步于浉河岸畔,看灯火旖旎,烟火大卷抚慰凡人之心;或穿行于大街小巷,见山水绿城,方寸之地尽享休闲宜居;或流连于民宿露营,赏云蒸霞蔚,环湖美景荡涤城市喧嚣;或徜徉于田间地头,望沃野千里,和美乡村孕育丰收盛景……
四十五载春与秋,栉风沐雨书峥嵘。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这片广袤的热土在时代的号角中蓬勃发展,一幅山水竞秀、宜居宜业的美好画卷,正在浉河大地徐徐铺展,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空前倍增。
见证
人与城的“双向奔赴”
远处青山环绕,浉河穿城碧水盈;近处绿树葱翠,老少怡然乐融融。
“从来没觉得小区这么漂亮过,过去杂草丛生,连个歇脚的地方都没有。现在下楼就是公园,老老小小又多了一处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坐在地矿三院家属院改造好的凉亭内,俞美兰和邻居们笑开了花。花园城市建造真真切切照进了群众生活的现实。
厚植民生情怀,自然赢得群众点赞。
小巧多样、舒适宜游的“口袋公园”亮点频现,让居民推窗可见绿、出门即入园;绵延的健身步道将绿地、景观等串珠成链,让城市在“天蓝地绿水清”间畅快呼吸;“颜值”与“智慧”兼具的步行街萦绕着茶文化元素,成为市民休闲购物的新晋“网红”……
浉河区全面加速城市有机更新,深入实施花园城市提升工程,城市功能布局日臻完善,打造五星街、行政路等示范街,统一街、文化街提质改造完成,坪溪园、龟山公园二期、奥林匹克公园、贤山公园、花境园等一批城市公园建成使用,形成了一幅舒雅有致、幸福宜居的城市风景画。
于细微之处回应民生关切,顺应居民对高品质美好生活的期待,浉河区持续聚焦“为民、便民、安民”,深化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不断提升社区934个“红色港湾”服务功能,激发“红色物业”力量,城市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达标率100%。同时着力打造数字城市空间,构建智慧社区,以“城市书房”构筑15分钟“城市阅读圈”,让群众生活越来越舒适、便捷,市民的生活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我退休有十年了,不爱打牌,就爱看书。现在书房建在家门口,环境好还特别安静,我没事儿就来转转看看,别提多方便了。”73岁的雷长宏一大早刚逛完农贸市场,转回头就扎进了湖东街道“浉河远方”城市书房。
“我们以一个中央厨房辐射周边多个社区的助餐服务体系,提供用餐专车接送服务,配送团队还可以将饭菜送到老人家中,彻底解决了老人们吃饭难的问题。”在三五八社区养老服务中心食堂,运营总监邢艳蕊说。
而当霓虹灯点亮了夜空,浉河两岸夜经济也开始“火力全开”。形形色色的各种摊位和售货小推车,一处挨着一处,一辆接着一辆,沿着河边的景观栏杆一字摆开。叫卖声和欢笑声融在一起,锅碗瓢盆的碰撞声此起彼伏,城市的烟火气拖慢了路人的脚步,让享受美食的人们大快朵颐,直呼过瘾。
移步皆是景,举目满眼新。依托浉河沿岸景观带提升工程的启动和消费市场的逐渐复苏,“十步一景”的沿河景观为市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健身的好去处,浉河两岸也随之孕育出集茶、酒、咖、非遗文化、特色小吃、休闲观光、文创周边、青年创业、生活秀场等业态于一体的特色夜市,不仅丰富了市民的文化娱乐生活,也为商贩提供了就业创业的机会,给城市消费经济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活力。
探寻
山与村的“幸福密码”
山河入半秋,人间正丰收。
9月23日,以“庆丰收促和美”为主题的2023中国农民丰收节河南省主会场(信阳)在浉河港镇桃园村举行。
活动现场,乡村振兴发展成果、新型农业创新创业成果等集中亮相,农民群众、非遗传承人、网红达人热情参与,一台台手机直播的方寸之间,信阳毛尖、特色焖罐肉等各式颇具特色的农副产品,紧紧地将浉河区与全国各地链接在一起。
秋日的浉河,在瓜肥果硕的“丰”景里,将农业生产新面貌、农民生活新图景、和美乡村新画卷一一呈现。
“今年雨水好、光照足,梨子个头都很大!”看着丰硕的果实,东双河镇双河村党支部书记夏金海打心眼儿里高兴。在他眼里,特色梨产业的不断提质增效,不仅为果农带来丰厚收益,还解决了农村劳动力就近就业的难题。
“我们今年种植了七八十亩朝天椒,收益可观的情况下准备继续提高规模,推广给周边村民一同种植、共同致富。”张能是吴家店镇小有名气的“致富能人”。他所在的村子里,搭建起了学习技术的平台,开始手把手教授村民种植技术。
以龙头带动“强引擎”,以特优战略“塑品牌”,浉河区在“特”字上努力,“绿”字上突破,实施农业品牌发展战略,“信阳毛尖”“浉河茶树花”“浉河黄心菜”“浉河豆腐”“浉河苍术”“十三里桥草莓”“浉河珍珠香米”等农产品已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名特优新农产品数量在全市处于领先水平。
依托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园,浉河区以“四带八产业”建设为载体,立足区域资源优势,重点打造了沿淮现代高效观光农业经济带、G107国道沿线休闲农业产业带、环南湾湖百里茶廊风情观光带、信应路两侧环城体验采摘带,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势头持续向好。
村民吃上了“产业饭”,生活也端稳了“幸福碗”。
“现在和以前比是大变样,亲戚们都说我们村漂亮,大家都觉得很有面子。这几年,农村的生活条件变好了,就连城里来玩的朋友都想和我换房子住呢!”在东双河镇响山村汤家洼组,殷志忠老人一边在家门口晒太阳一边和村民夸起了如今的幸福生活。
近年来,按照“全面覆盖、分类推进、示范带动”的思路,浉河区高质量、高标准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推动单点创建向片区示范、全域推进转变,实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乡村治理、全域旅游、文明城市创建相结合,通过包联共建形成常态长效工作合力,持续纵深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随着生态优势、资源优势的日益彰显,村庄风貌、人居环境的相得益彰,做优特色产业、推动产业绿色崛起的持续壮大,浉河区呈现出新产业、新农民、新生活的农村现代化景象,村美、民富、产业兴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徐徐铺展开来。
乐享
游与留的“诗和远方”
山水相约,“帐见”天涯。
在浉河,蓝天白云、草地溪流、帐篷天幕已让不少市民游客抵达了“诗和远方”。
“我们基地开业后不久便宾客盈门,还接待不少香港、澳门等地的游客。”冯俊是何家寨露营基地项目负责人。自打这家露营基地开业后,依托丰富的茶资源和自然资源,浉河区的露营基地渐渐多了起来,成为该区茶旅融合发展的一个新亮点。
为创新培育新兴露营品牌,浉河区打破单一的观光旅游模式,用一顶顶帐篷撑起了吸引游人的“流量密码”。随着游河卧虎村露营基地、何家寨露营基地、星宿川·沙滩营地、董家河大尖山旅游营地、董家河陈湾村孔雀岛露营公园等对外开放,该区致力打造的中部体量最大、质量最高的露营基地集群正在逐步呈现,让游客在浉河山水间,用一场场精致的露营体验来亲近自然、邂逅美好。
与此同时,浉河区扎实推进主题民宿“1133”工程,大力推动民宿产业集群发展,嘢有茶主题民宿、归拙园等一批精品民宿投入运营,南湖山居民宿入选全国乙级旅游民宿、河南省首批四星级乡村旅游民宿,“大别原乡·旅居信阳”民宿品牌持续叫响。
从“来得了”到“玩得好”再到“留得下”,游客有了奔赴浉河的理由。
伴随着信随高速、明鸡高速加快建设,G107、G312绕城改线一级公路(浉河区段)进展顺利,浉河区立足“快进慢游深体验”,深入推进茶、农、文、旅等优势资源深度融合,大力实施红色大别一号旅游公路(茶源绿道)、信阳1号旅游风景道、四望山红色旅游公路等示范项目建设,逐步构建起主线串联、支线循环、景区联通、城乡贯通的全域旅游交通网。
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特、一村一韵、一村一景”的原则,浉河区着力培育旅游业态,围绕“茶旅融合”“红色旅游”“农耕文化”“多彩田园”“湖畔人家”等建设主题,着力打造各具特色、差异发展的旅游乡村——柳林乡柳林村、董家河镇黄龙寺村依托红二十五军长征旧址、新四军五师旧址群等大力发展红色研学游;十三里桥乡学堂岗村、何湾村依托城乡结合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大力发展农事体验游;浉河港镇郝家冲村、董家河镇车云山村依托深厚的茶文化底蕴和万亩茶园优势,大力发展茶旅品鉴游;董家河镇楼畈村依托田园综合体和家庭农场,大力发展亲子休闲游……“多业态+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生机与活力正在凸显,焕发出浉河区交旅文创高歌猛进的蓬勃生机。
宜居信阳,山水为裳,向美而生,居者幸福。
今日之浉河,创新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生动实践,映照着花园城市与品质生活的宜居图景,描摹着交旅文创塑造融合发展的崭新格局,勾勒出老区振兴发展的独特魅力,奋力谱写现代化幸福美好浉河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