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河南日报 >> 内容

“平安守护”行动守住民心(强能力 锻作风 优服务 促发展)

    □本报记者 王斌 本报通讯员 孙海娟

    自去年12月15日至今年3月中下旬,河南在全省公安机关组织开展了岁末年初“平安守护”专项行动。如今,专项行动已经收官,战果如何?

    春节假期,河南老乡有着共同的感受:假日里,大街上、社区里、村庄中,处处能见到警察的身影,“群众过年,警察站岗”,已经成为专项行动开展以来的新常态。

    岁末年初是农闲时期,外出务工人员大量返乡,传统节日、敏感节点相对集中,是矛盾纠纷易发多发、治安状况比较复杂的特殊时期,开展“平安守护”专项行动正当其时。

    专项行动期间,我省大批公安民警走上街头、屯警街面,严格落实“1、3、5分钟”快速响应机制,始终保持对突出违法犯罪活动的高压震慑态势,纵深推进“一村(格)一警”工作机制,切实提升了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白天上班时街面上有警察巡逻执勤,晚上下夜班时路上也能见到警灯闪烁,这些都让人心安。”这是专项行动期间开封市某企业职员李明最大的感受。

    专项行动启动以来,为了提升群众的“安全指数”,全省公安民警在“辛苦指数”上下足了功夫:近日,在太康县转楼镇张仪宾村里的田边,几名民警正在忙碌,调查、劝说、测量……原来,村民田某和李某因地头的几棵树产生矛盾,村里多次调解未果。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民警多次登门走访,赢得了当事人的信任,两家最终接受了民警的调解方案,握手言和;在许昌市公安局魏都分局颍昌派出所,社区民警燕文文每周都要到社区村组排查走访不少于3天,每天走访入户不少于5户,在重点时段、敏感时期每天要进行排查、报告。“辛苦是辛苦些,可这样能充分了解辖区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群众的问题和矛盾。”燕文文说。

    群众冷暖,记在心头。去年12月20日22时许,邓州市公安局白牛派出所民警在夜间巡逻时,发现一位老人拄着拐杖独自在马路中间行走,因没有路灯,如果过往司机避让不及,后果不堪设想。民警经询问得知老人迷了路,一天没吃东西了,立即将老人带回派出所,一边为其端来热饭,一边和老人子女联系,随后驱车将其送回家。

    “大爷,上次您反映的楼上噪音大的问题没再出现吧?再有啥事儿,随时给我们打电话。”3月20日,在济源示范区银基上河城物业办公室内,济源示范区公安局玉泉派出所民警正在对辖区群众的矛盾纠纷化解情况进行回访。玉泉派出所创新工作方法,通过打造“流动警务室+板凳议事会”品牌,民警上门听民意、解民忧,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数据显示,全省公安机关在专项行动中共检查各类场所9.51万家次,发现整改隐患1.53万处,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4万件。聚焦交通安全管理,围绕高速公路、国省道、农村道路、城市道路等重点领域,投入警力10.5万人次,出动警车1.9万辆次,查处各类违法行为4.7万起,交通事故总量同比下降62.7%,亡人交通事故同比下降60%。

    “‘平安守护’专项行动是全省公安系统的一次实战化练兵,全省公安民警在实战中锤炼了能打敢拼的工作作风,维护社会治安的能力和联系服务群众的能力进一步提升,激发出了求实为民的工作热情。”省公安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