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河南日报 >> 内容

比实绩看实效(强能力 锻作风 情满中原春潮涌)

    □赵志疆

    8160元,对于省级信访投诉平台来说,金额似乎并不大。但是,对于含辛茹苦的农民工来说,这笔钱不仅是他们应得的劳动报酬,而且是能否过一个好年的关键。从接到投诉,到施工单位结清欠款,一共只有一个多星期的时间。这就是“互联网+信访”的威力,这就是“利民之事,丝发必兴”的诚意。

    “施工单位拖欠我们农民工工资,经你们的努力,已付清。感谢党,感谢政府帮助我们!”寥寥数语,表达了农民工最朴实真挚的情感,同时也给人留下了更多启发和思考——在很多时候,公职人员的能力和作风,不仅是个人精神风貌的直接体现,更是影响着群众对职能部门整体的认知和感受。

    “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如火如荼,来自省信访局手机信访平台的这个案例,无疑是一个鲜活生动的典型:坚持以上率下,才能灵活高效;坚持点面结合,才能统筹兼顾;坚持从严从实,才能树立典型;坚持结果导向,才能深入推进。

    据统计,目前全省各级信访局长和县级党政主要领导已向社会实名公开手机号码690个,实现了24小时接收群众短信诉求。有求必应、有问必答,群众的烦心事就是信访部门的要紧事。强能力、锻作风,用真心、换真情,灵活高效的手机信访,就是沟通解决实际问题的桥梁,也是密切干部群众关系的纽带。

    借助“互联网+”的春风,公共服务转型升级大有用武之地。从今天开始,本报聚焦各地各单位开展“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的亮点做法,持续推出“强能力锻作风情满中原春潮涌”专栏。以“能力作风建设年”为契机,希望广大党员干部用真情下真功,比实绩看实效,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提升能力,以更加务实的态度锻造作风,以更加细致的工作实干立身,以更加辉煌的业绩争先出彩!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