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名副其实的河南省副中心城市(奋进新征程 豫见新气象)
□本报记者 孟向东
“2021年是南阳发展进程中极为关键的一年。”1月11日,南阳市委书记朱是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2021年5月中旬,习近平总书记到南阳视察,为南阳高质量发展带来了重大历史机遇;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支持南阳建设副中心城市”,赋予南阳新的发展定位和历史使命。全市上下抢抓机遇、奋勇争先,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预计2021年南阳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可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其中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3.4%,发展呈现出稳中有进、结构优化、量质齐升的良好态势。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南阳建设河南省副中心城市的开局之年。朱是西说,南阳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总书记视察南阳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全面落实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市第七次党代会精神,坚持“绿色崛起、美丽富民”,突出“稳中求进、高效突破”,拉高标杆、争先进位,确保各项经济指标增速保持在全省第一方阵、力争进入前三,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加快高质量高效率跨越发展,加快建设河南省副中心城市,在服务全国全省大局中彰显南阳担当。
面对新形势,南阳该如何作为?朱是西表示,要在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阳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上实现大突破。始终把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确保水质保护、粮食安全、特色农业、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移民后续发展等总书记牵挂的工作今年有突破性进展。
要在副中心城市规划建设上实现大突破。坚持远谋近施、不等不靠、主动作为。一方面,加快推动副中心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制定好具体实施方案,到“十四五”末,努力实现“6333”的目标,即经济总量超过60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300亿元,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300平方公里,人口达到300万人。另一方面,抓紧实施一批重大产业项目、重大城市更新项目、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重大民生项目、重大乡村振兴项目,支撑今年经济增速达到9%左右,推动副中心城市建设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
要在推进“十大行动”上实现大突破。产业强市、创新创业、“双高”等“十大行动”,是南阳落实省委“十大战略”、建设副中心城市的具体抓手。要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逐一细化年度目标任务,全面抓落实,高效抓推进,让高质量发展、高水平治理和为群众创造高品质生活齐头并进。聚焦“5+N”千百亿产业集群培育,围绕20个重点产业链,狠抓开放招商,强化科技创新,优化营商环境,育强市场主体,力争今年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3000亿元。强化市本级“责任田”意识,坚持“精筑城、强功能、兴产业、广聚人”,壮大城市经济,加快城市更新提质,统筹推进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城市规模能级,力争“十四五”末经济首位度达到35%,推动中心城区快“起高峰”,带动县域发展快“成高原”。
朱是西表示,建设副中心城市,南阳将把观念能力作风建设作为先导性工程,认真落实省委“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部署,以思想破冰、观念更新引领发展突围,以能力提升、作风转变促进担当实干,为实现“两个确保”、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作出南阳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