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河南日报 >> 内容

努力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奋进新征程 豫见新气象)

    编者按

    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胜利闭幕,会议总结我省2021年经济工作,部署2022年经济工作,动员全省上下锚定“两个确保”、推进“十大战略”。全省上下如何结合实际,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即日起,本报开设“奋进新征程豫见新气象”专栏,邀请省辖市、省直有关部门主要领导谈打算、摆举措,奋力实现2022年经济发展开门红、全年红,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本报记者 逯彦萃

    2021年12月31日,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胜利闭幕,“坚持稳中求进”是2022年我省经济工作的总基调。如何实现“稳中有进”?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何雄接受河南日报记者专访,拿出发改部门解题思路。

    在何雄看来,做好2022年经济工作,要从以下6个方面持续发力。

    扩大投资,筑牢经济发展底盘。常态化开展“三个一批”活动,滚动实施补短板“982”工程,全力推进省重点项目建设,力争全年完成省重点项目投资超过1.2万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8万亿元。健全项目建设要素保障机制,全面推行备案类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和开发区“承诺制+标准地”联动改革,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建立健全项目调度机制,健全“铁路项目+土地开发”等市场化融资模式。

    促进消费,激发强大内需潜力。开展“消费提振年”专项行动,促进消费快速恢复。吸引国内知名电商企业在河南设立区域性、功能性总部,积极培育本土电子商务企业和互联网品牌。提档升级汽车、家电等重点实物消费,叫响河南餐饮美食品牌,提升黄金文旅线路品质。支持郑州、洛阳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加强“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以高质量就业创业带动居民增收、促进消费。

    扩大开放,拓展发展新空间。推动“四条丝绸之路”融合并进,着力在拓展网络、深化运营和融合聚合上下功夫。强化郑州航空港实验区开放龙头作用,培育壮大航空偏好型高端产业。对接用好RCEP经贸规则,建立省重大外资项目工作专班,力争各地市新签约落地1—2个投资超50亿元乃至百亿元的产业项目。举办高层次国际经贸活动,深化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战略合作。

    加快创新驱动转型,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深入实施产业链链长和产业联盟会长“双长制”,突出“一链一策、梯度培育、分类推进”,培育打造7个万亿级、3个5000亿级重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和30个左右千亿级现代化产业链。推动开发区整合、扩区、调规、改制,力争新增2个产业规模超千亿元、5个超500亿元的开发区。实施创新载体平台建设工程,积极创建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推动省科学院和中原科技城深度融合,重塑重构实验室体系,实现“智慧岛”双创载体省辖市全覆盖。支持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双一流”建设。加快设立创投引导基金,实施“基金入豫”专项行动。

    促进城乡区域协调,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坚持龙头带动和整体联动相结合,推动中心城市“起高峰”、县域经济“成高原”。加快郑州都市圈“1+8”城市融合发展步伐,推动郑州国家中心城市提质进位,支持洛阳打造万亿级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支持南阳建设副中心城市。推进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统筹发展与安全,营造稳定发展环境。守好能源安全“稳定器”,提升煤电油气保障能力,盯紧“双碳”目标,积极发展绿色能源,新增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450万千瓦以上;守好粮食安全“压舱石”,编制实施粮食安全产业带发展规划,新建高标准农田756万亩,持续推进种业振兴,培育面、肉、油脂、乳、果蔬五大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健全粮食产购储加销协同保障机制;守牢金融风险“底线”,防范化解企业债券、政府出资产业投资基金等重点领域风险。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