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河南日报 >> 内容

丈量文化疆域 书写民生情怀(热评)

    □曹原

    一个时代的画卷,文化是底色;一个民族的复兴,思想是关键;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民生是尺度。做好新形势下的宣传思想及文化工作,既要有历史文化的厚度,也要有思想理论的高度,还要有文化育人的温度。近日,由中央党校大有书局出版社出版的周文彰教授新著《文化:政治与民生》,就是一部从政治和民生高度探讨文化热度和民生温度的力作,是一部聚焦宣传文化工作“破与立”“鼓与呼”的佳作。

    作者周文彰是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他是一位哲学家,博闻多识、思想深邃;他是一位诗人,学养深厚、文辞精湛,任中华诗词学会会长。本书主要收录了作者在思想宣传、文化产业等方面的所思所想、所言所行。全书共有宣传思想战线的战略任务、科学发展中的文化价值、新兴的文化产业、文化民生工程、生机勃发的新华书店、小镇上的文化品牌和村庄里的生态文明等七章内容。体裁上,既有讲话也有心得;内容上,既有深刻理论,也有务实举措;风格上,既有居于庙堂之高的宏论与思考,也有沾满泥土清香的卓见与实践。主题鲜明、视野高远、内容生动、文风隽永。

    宣传部门任务是什么?概括起来是“两论两文”:理论、舆论,文化、文明。《文化:政治与民生》一书开篇自序中的这句话,深深吸引了我。文明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诚如作者所说“一部人类生活发展史,就是文化含量不断增加、文化质量不断提高的历史”。每到重大历史关头,文化都能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周文彰强调,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创新马克思主义。“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是做好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原则。发时代之先声,育文化之繁荣。越是面对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越是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越需要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熔铸坚实的精神支撑。

    本书收录了作者2004年刊载于《求是》上的文章《文化建设的地位和任务》。文中提到,列宁病逝前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就是文化问题,他把当时苏维埃的文化建设提到决定社会主义生死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同时,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文化建设绝不是软任务,而是事关社会主义建设成败的硬任务。这铿锵有力的论断,时至今日读来仍具有很鲜明的时代价值。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全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极大提升,为新时代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必须牢牢把握并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

    本书有相当篇幅的内容,是作者在宣传文化一线工作的思考与实践,对于做好基层宣传文化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和实操价值。从城市里的精神地标“新华书店”,到小镇里走出来的琼剧文化,从赋名海南岛以“诗歌岛”的美誉,到打造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的金字招牌,每个讲话中都蕴含着方法论,每次实践中都标刻着路线图,让文化建设在海南这片土地上蔚然成风,也让身处宣传文化战线的同仁们,看到了新时代文化建设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列夫·托尔斯泰说:“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从北国到南疆,多年来作者的文化之旅脚步遍布大江南北;从思想宣传的宏大叙事到地方艺术的枝叶关情,作者真诚质朴的民生情怀流淌在字里行间。使本书在具有思想高度的同时,也兼具了可贵的基层温度。对于广大读者特别是思想文化领域工作者来说,本书不仅是一本读懂弄通宣传文化工作的思想方法论,也是深入研究宣传思想工作规律的一把金钥匙,是一本做好基层宣传文化具体工作的案头指南。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