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河南日报 >> 内容

聚力扩大内需

    □赵祯煜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畅通国民经济循环,重在畅通国内大循环,重在突破供给约束堵点,重在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畅通国内大循环不仅适应了全球发展环境的转变,更符合新时期国内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阶段性特征。这就意味着,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坚持把扩大内需作为当前以及今后一段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内需体系,把扩大内需战略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打造新需求和完善高质量供给,化解我国经济长期以来供需两侧不平衡的矛盾。河南作为一个人口大省,如何充分挖掘自身的需求潜力,将成为新时期我省全面融入新发展格局中塑造发展新优势的关键所在。

    扩大有效投资,拓展我省内需空间基础

    河南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短板,完善医疗卫生、教育、养老服务、保障性住房等传统基础设施,仍是我省未来一段时间拓展内需空间的基础内容。我省作为农业大省和农村人口大省,城乡之间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存在的差距比较大。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的完善直接影响到四千多万农民群体的生产和生活水平,传统基础设施“补短板”任重而道远。同时,应把新基建作为新时期拓展内需的重要支撑点,抓住5G基站、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新基建大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及早谋划、及早布局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智能健康、低碳循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领域,不断扩大有效投资,以科技创新为依托,形成更多新的增长点和增长极,培育我省未来产业发展的先发优势,抢占未来产业竞争的制高点。

    创新消费模式,挖掘市场规模潜力

    河南作为一亿人口的大省,具有超大规模的消费市场和消费群体,但巨大的内需潜力仍未完全释放。现如今人们的生活和消费习惯有较大改变,也催生出许多新的消费模式和业态,新时期我们应该顺势而为,以创新消费模式为抓手,加快提振消费,激发消费市场活力。加快网络消费平台建设,积极推广“社区电商”“无接触配送”“云旅游”“云购物”等新模式新业态,加快培育和引进垂直电商平台,推动“线上+线下”“体验+服务”等多层次多维度的市场业态发展;充分发挥我省立体交通和枢纽经济的比较优势,大力发展电商配套产业,打通采购、储备、销售和配送等环节,畅通电商物流通道;加快完善“线上教育”“线上医疗”等民生服务体系,不断提升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进一步挖掘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在产业发展中的杠杆作用,推动日常消费向个性化、定制化、智能化转变;鼓励发展体验、交互、场景式消费和跨界式消费,不断增强消费市场活力,满足年轻人这一主力消费群体的需求;在政策方面给予大力支持,通过完善财税补贴政策、税收政策和收入分配政策,激发消费活力。

    深入推进城镇化进程,切实提升中低收入群体消费水平

    要扩大消费、提振内需,就一定要完善收入分配结构,增加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水平。2000年至2020年的20年间,我省的城镇化率提升了30多个百分点,3000多万农业转移人口实现了身份的转变,但总的来看,我省城镇化的质量不高,农业转移人口的收入和消费水平相对较低,很大一部分农业转移人口工作、收入都不稳定,难以真正融入城市生活,城镇化的质量问题已经成为我们进一步扩大内需,打造消费大市场的重要制约因素。新时期,要进一步完善收入分配结构,提升城镇化质量,将提升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质量作为挖掘我省内需潜力的重要窗口。要进一步实施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业转移人口的就业竞争力,帮助中低收入群体增加收入,释放消费需求,刺激农村地区在家电、汽车、家装等生活领域的消费;依法维护进城落户农民承包地、宅基地、集体资产等权益,积极探索农村“三权”依法自愿有偿退出机制,有效盘活农村资源,缓解农业转移人口的就业和生活压力;推动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全部城镇常住人口,健全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保障制度,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支持合理自住需求,更好发挥城市特别是县域吸纳农业转移人口的作用。

    (作者单位: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