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河南日报 >> 内容

专用标识让商丘鹦鹉产业重获生机(我为群众办实事)

    □本报记者 刘晓阳

    为鹦鹉犯愁的养殖户于文莉终于松了口气。11月24日,在商丘梁园区李庄乡牛庄村,于文莉正在忙着为新出栏的鹦鹉佩戴脚环,“戴上这个脚环,鹦鹉就可以合法买卖了。”

    仔细观察,指甲盖大小的脚环上有一串数字。“这算是鹦鹉的‘身份证号’。”商丘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四级调研员蒋瑞霞解释道,与脚环匹配的还有张卡片,上面印着二维码,用手机轻轻一扫,鹦鹉的名称、养殖场、“身份证号”、批准文件等信息一目了然。

    当前,全国首批人工繁育鹦鹉佩戴中国野生动物经营利用管理专用标识试点工作在商丘全面铺开,人工繁育鹦鹉可凭专用标识进行运输和销售。

    商丘是全国最大的人工鹦鹉繁育基地,已有30多年历史,全市具有一定规模的鹦鹉养殖场近千家,存栏量在100万只以上,其中,费氏牡丹鹦鹉的出栏量占全国九成,商丘形成了从养殖到销售,从笼具、饲料到防疫的完整产业链。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影响,全国禁止野生动物活体交易,有部分地区执法机关陆续查获多起买卖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费氏牡丹鹦鹉案件,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认定为非法出售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养殖户被追究刑事责任。

    “受这事影响,大家都不敢买卖鹦鹉了,仅去年我就赔了30万元,都快撑不住了。”于文莉说。

    人工繁育鹦鹉销售受阻,但每天还要喂食,投入不断,导致不少养殖户资金链断裂。

    “能否人工繁育和买卖鹦鹉的大前提是,是否属于‘差别监管人工繁育野生动物’。”河南省鸟类学会理事长、郑州师范学院生物学教授李长看说,经过几代人工繁殖的费氏牡丹鹦鹉属于差别监管人工繁育野生动物的范畴,应加强监管,为养殖户办理有效审批手续,为鹦鹉加载脚环等专用标识,实现追根溯源。

    在持续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的过程中,我省林业部门将破解商丘鹦鹉养殖困局作为为群众办实事的重要内容,及时开展摸底调查、制定处置方案,并积极对接国家林草局,争取政策支持。

    今年年初,国家林草局驻武汉专员办工作人员到商丘实地调研,4月,国家林草局出台相关意见,建议通过开展专用标识管理试点等工作,推动人工繁育鹦鹉问题的解决。

    省林业局积极开展专用标识管理,并提高其防伪性、可操作性,确保试点工作顺利进行。“对符合条件要求的养殖户,简化手续,尽快核发管理证件,支持商丘采取养殖合作社+养殖户的模式,进行专用标识监管,引导我省人工繁育鹦鹉产业规范化发展。”省林业局保护处二级调研员张晓说。

    截至目前,省林业局已受理鹦鹉类人工繁育、经营利用事项850余件,新办鹦鹉人工繁育许可证448件,为商丘市234家养殖户申请119万枚中国野生动物经营利用管理专用标识,为安阳、许昌、新乡等地养殖户申请8530枚中国野生动物经营利用管理专用标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