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河南日报 >> 内容

厉兵秣马 冲刺全运会

    □本报记者 李悦 黄晖

    8月30日,随着省体育局局长万旭接过代表团大旗,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河南省代表团也在郑州正式宣告成立。

    从9月15日到9月27日,13天时间里,466名河南健儿将在28个大项、225个小项中向冠军发起冲击。其中,吕扬、鲍珊菊、尹笑言等刚刚在东京奥运赛场上摘金夺银的河南选手,也将再次代表家乡在陕西的全运会赛场上一展风采。

    作为我国每四年举行一次的规模最大、项目最多、水平最高、竞争最强的综合性体育赛事,本届全运会,全国有37个代表团报名参赛,这也是对全国各类体育项目后备力量的一次大检阅。

    河南的体育竞技水平以及群众基础在中西部地区处于领先行列。四年前的第十三届全运会,河南省代表团在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两大类赛事中共获得25枚金牌、18枚银牌、20枚铜牌,取得了金牌和奖牌总数的历史最佳战绩,并荣获体育道德风尚奖,实现了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在创下历史佳绩的同时,河南省体育局也随即开始对第十四届全运会的备战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围绕“成绩处于中西部省(区、市)领先位次,力争位次前移”的目标,从创新训练方法,强化科技支撑,扩展选材途径等方面,扎实开展备战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据了解,在这四年的备战期间,针对我省竞技体育项目设置存在“大而全”现象,影响了竞技水平提高的问题。省体育局对全省经济发展状况、传统优势项目和运动员体质特点进行深入分析,确定把体能偏好型项目作为我省竞技体育发展的重点,逐步形成了以重竞技、武术、水上、射击、自行车等项目为代表的优势项目群以及以乒乓球、网球、体操等项目为代表的潜优势项目群。在刚刚结束的东京奥运会上,河南水上、自行车、空手道项目的运动员勇夺2枚金牌、1枚银牌;在第十四届全运会上,我省在空手道、射击、拳击、田径等项目也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全运会的竞争,归根到底也是人才的竞争。省体育局局长万旭介绍说,通过近几年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选拔体系的建设,我省已经初步建成举国体制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人才培养选拔机制,为全运会的竞争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在全运会人才培养选拔过程中,我们着重抓好体校建设,发挥体校在人才培养选拔中的主阵地作用。目前,全省共有各级各类体校109所,通过突出重点、办好重点特色项目,我们加强了与所在地重点中学的联系,并采用在重点中学办运动队等多种形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朱婷、鲍珊菊等优秀运动员就是由这些基层体校培养选送。”万旭说,借助“省队企业办”“省队校办”等市场机制建设的措施,省体育局也不断拓宽人才培养选拔渠道。碧源集团承办了省羽毛球队和青训体系建设,聘请原国家队副总教练担任主教练,为我省羽毛球项目发展厚植了根基。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承担着我省冬奥会、全运会冬季项目的人才培养选拔工作,组队参加了冬季项目比赛,如今已获得5枚全运会金牌。

    在这四年备战期间,科技对于体育训练的促进和改变,尤其是疫情封闭时,数字化技术的运用,成为我省各运动队训练能够健康有序进行的最大保障。在“训练、科研、医疗、管理、保障”各方复合型团队力量的加持下,通过为我省高水平选手“量体裁衣”,运动员们在提高水平和减少伤病等方面得到了很大的帮助,也增添了他们在全运会赛场上夺取更好成绩的底气。

    此外,随着这些年国家对全民健身的逐步重视,全运会已不仅是竞技体育的赛场,更是群众体育的平台。四年来,我省通过举办马拉松、乒乓球、自行车等普及程度高、影响范围广的群众体育赛事,有力地推动了全省群众体育项目的开展,为我省参加全运会群众体育项目取得优异成绩、健康中原建设打下坚实基础。本届全运会,我省通过线上线下等多种方式举办“我要上全运”群众组选拔赛,吸引了各地市近1万名体育爱好者参加。同时,省体育局还着重抓好社会体育俱乐部建设,推动体育协会实体化改革。足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14个运动协会承担了16项全运会群众项目的参赛组织工作,成为我省参加全运会的又一支生力军。

    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河南省代表团的正式成立,标志着我省全运会备战工作进入了最后冲刺阶段。省体育局要求各参赛运动队从思想认识、赛前组织、心理疏导等方面都要做好充分准备,狠抓赛风赛纪,高度重视反兴奋剂和疫情防控的工作。运动员代表张玲阁表示,河南的体育健儿会以优异的参赛表现和良好的道德风尚,努力实现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向省委、省政府和全省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