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 “慧农”气息扑面来

实施水肥一体智能灌溉的数字大田农业项目 臧佳佳 摄
亮点提示
顺应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潮流,漯河市积极实施数字农业建设行动,发展智慧农业,提升农业、畜牧业、林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精细化水平,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农业高质量发展态势明显。
□本报记者 郭海方
3月14日上午,位于临颍县皇帝庙乡南部的“临颍县大田种植数字农业建设试点项目”基地内,漯河联泰食品有限公司数字大田农业项目负责人罗改丽点开手机上的一款软件,旁边1号井附近土壤10厘米、20厘米、40厘米、60厘米处的温度、湿度便依次呈现;再次轻点手机,1号井附近的全自动伸缩式喷头即刻均匀旋转、水雾齐发。“根据设定的温度、湿度指标,系统可进行自动灌溉、精量喷药,而且在手机上就能远程视频操控,方便得很!”罗改丽说。
由漯河联泰食品有限公司承接的这片大田种植数字农业建设试点项目,不仅有一流的智能灌溉系统,还配有田间气象站、病虫害监测器、墒情监测站、巡航无人机、植保无人机等“硬核装备”。“通过大田种植物联网环境监控、农情监测预警、水肥一体智能灌溉等数字化技术,不仅提高了抗灾能力和土地产出率,还能实现节水、节肥、节种、省药,农业劳动投入减少了70%—80%。”临颍县农业农村局信息中心主任李闯介绍。
不仅如此,通过物联网技术,联泰公司还能对农产品生产、加工、存储、运输、销售等信息进行全过程采集,实现全产业链食品安全可追溯。
总面积达2600亩的联泰大田种植数字农业建设试点项目,只是临颍县发展智慧农业的一个侧面。作为豫中南地区最大的小辣椒产销基地,去年以来,临颍县还依托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先期建设了6000多亩的标准化智慧辣椒种植示范区。
“我们通过在田间植入5G智能土壤传感器等设备,全面实施病虫害防治预警与治理、智能水肥一体化灌溉等新技术示范应用,对辣椒进行标准化种植,去年增产近20%!”河南益民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临颍种植区总负责人陈帮兵说。
“如果说传统农业是1.0模式,机械化农业是2.0模式,信息化农业是3.0模式,那么现代农业已经到了4.0版本的数字化、智慧化时代!”临颍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朱庆甫说,为有效解决农产品品质提升、质量安全等问题,近年来,临颍县以实现农业生产智能化、经营电商化为目标,打造了包括农业数据云、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平台、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等在内的临颍智慧农业“互联网+”运营体系,有力带动了传统农业转型升级。目前,临颍县种植业标准化覆盖率达到95%,并被评为首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县。
从临颍放眼漯河,智慧农业、数字乡村的气息正扑面而来。以“现代农业产业园”和“产业联合体”为载体,漯河市充分发挥区域站物联网、临颍5G智慧农业、郾城农田设施信息平台等试点示范带动作用,高标准农田面积不断增加,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占比47.4%,居全省第一。漯河市有关负责人表示,漯河市将加快实施数字乡村建设行动,给农业插上智慧的翅膀,更好担起现代农业这根“金扁担”,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