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河南日报 >> 内容

高质量打造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副城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

    □本报记者杨凌本报通讯员杨宇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也是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凝心聚力、奋力攻坚的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航空港实验区克服不利影响,经济社会发展逆势上扬,实现新突破,再上新台阶。

    数据显示,2020年,该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41亿元,增长7.8%,增速排名郑州市第一名。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4447亿元,增长21.4%,创五年来最高增速,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66.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568亿元,增长10.8%,增速排名郑州市第一名。航空货运达到63.94万吨,增长22.5%,增速排名全国第一。

    “去年以来,面对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以及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航空港实验区迎难而上、锐意进取,打赢了疫情防控阻击战,为‘十四五’开局奠定了坚实基础。”航空港实验区党工委书记张俊峰说。

    关键词一

    速度更快

    ●专家解读

    在新发展格局下,优越的区位优势、完善的交通体系和口岸体系使航空港实验区成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交汇点,各类优质要素加快集聚,在枢纽打造、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等方面呈现出发展势头更旺、发展速度更快的良好态势,进一步促进其充分发挥出开放门户功能和引领带动作用。

    3月2日一大早,郑州机场国际西货站,叉车来回穿梭,一派忙碌景象。新时代国际运输服务有限公司郑州分公司总经理孙开新告诉记者,一般来说,春节期间都是货运的淡季,但今年情况是淡季不淡。“今年前两个月货量是平均每月800吨,同比增长了近50%。这批货物是发往伦敦的网络游戏机,总重量88吨。”

    货站负责人介绍,疫情发生以来,很多欧美国家推行居家办公,郑州机场出口货源结构也发生了较大变化,防疫物资、快邮小包裹等运输需求快速增加,特别是今年电子产品类出口占比超过40%。

    2020年,航空港实验区加速提升综合交通枢纽能级,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一批涉及交通基础设施的大项目加快推进。郑州南动车所投入使用,机南城铁开通运营,实现机场与郑万、郑阜、郑太高铁无缝衔接,空铁双核驱动格局逐步显现;机场三期北货运区、中国邮政郑州航空邮件处理中心项目顺利开工,郑州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纳入国家物流枢纽联盟。“空中丝绸之路”建设方面,中原龙浩、中州航空两家本土航空公司正式开航,全球最大的国际货运航空公司——卡塔尔货航引入郑州新郑机场。新增郑州—芬兰赫尔辛基等洲际客运航线,国际国内客运航线达到194条;相继开通郑州—吉隆坡、郑州—曼谷等跨境电商货运包机;新开东京、仁川、法兰克福等国际邮件专线,货运航线达到51条,其中国际地区41条。2020年,郑州机场客货运量全国排名实现“双提升”,持续保持中部“双第一”。

    3月3日下午,走进位于航空港实验区南部的郑州合晶硅材料有限公司,只见洁净明亮的现代化标准厂房里机械臂快速有力运转,身着白色无尘工作服、佩戴口罩的工作人员时刻关注着长晶情况,一片片“中国芯”硅晶片,从这里拉制、切片发往全球各地。作为我省首家半导体级硅晶圆片生产企业,郑州合晶自2020年2月17日全面开工生产以来,一直保持着产销两旺的态势,该公司财务副总申文东告诉记者,到今年年底,企业可以实现20多万片的规划产能。

    重点项目建设是拉动区域经济快速增长的强力支撑。为推动项目早落地、早投产、早见效,航空港实验区成立了重点项目投资促进、联审联批、督查督办三个专班,坚持“周例会、月通报、季观摩”推进机制,开展“项目开工50天攻坚战”等活动,加快推进项目建设。

    2020年,航空港实验区614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601.9亿元。其中83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37.8亿元,综合排名郑州市第一。浪潮生产基地、海尔硬创医用设备、仙人掌人脸测温等项目当年签约当年投产;BAA(中国)航空培训中心等一批项目当年开工当年投用。此外,还有鸿运华宁郑州生产基地项目开工建设,预计未来5年将达百亿产值;恒大新能源项目完成车间主体施工。2020年12月31日,华锐光电项目正式点亮试产,为2020年重点项目建设画上了圆满句号。

    2020年,航空港实验区着重深挖区内企业上下游项目,抓龙头、带配套,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全年新签约项目51个,总投资826.7亿元。其中,世界500强项目6个,国内500强项目3个,特别是富士康产业链招商呈现出加速态势,累计引进项目10个,博硕电子材料、博众精工智能装备及自动化、奥普机加中心等多个富士康配套项目签约入驻。2020年,富士康进出口完成3984亿元、增长17%,创造了郑州厂区建厂以来最高水平。

    关键词二

    环境更优

    ●专家解读

    区域的发展环境决定着区域发展的速度和质量,作为全省的开放创新先行区,航空港实验区高度重视营商环境的改善,在开放体系、政务服务、政策支撑、要素保障等方面下功夫,加快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在郑州市营商环境评价中,排名全市开发区第一。

    “我们公司因为业务发展,需要一次设立40多家企业,原来以为一定得跑很多趟,需要准备很多资料,没想到现在一系列的业务都可以在网上办理完成。我们按照流程提交材料,很快就拿到了营业执照。”3月4日,兴港置地综合管理部工作人员高慧娟来到航空港实验区政务服务中心大厅,顺利地拿到了刚办好的营业执照。

    “‘一网通办、一次办成’政务服务改革工作是优化营商环境的标志性工作,也是转变行政审批方式的重要抓手,更是航空港实验区建设发展的基础性保障工作。”航空港实验区党工委专职副书记常继红介绍,2020年该区成立了8个工作专班,梳理政务服务事项1116项,并加快推进“掌上办”“网上办”,“一网通办”率达到87.59%,“最多跑一次”事项占比和事项录入准确度排名郑州市全市第一。

    政务服务更加优质,开放体系更有优势,双创平台更加优越,要素保障更加优裕……2020年,航空港实验区经济社会发展,更多地体现出

    “优”的特点。

    开放体系进一步完善,为航空港实验区创造出更有优势的发展环境。郑州机场药品口岸实现常态化运行,可快速将药品运输至全球63个城市;肉类、水果、邮件、活牛口岸运行总体平稳。河南联合签证中心业务覆盖32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全省最大的签证便利化平台。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投资和技术促进办公室北方区域协同中心在航空港实验区揭牌,成为首个落户郑州的联合国机构。全面实施“7×24”小时通关机制、“提前申报”通关模式,持续深化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进出口通关时间分别压缩至12.4小时、0.05小时,分别是全国平均时效的5倍和49倍;口岸作业区到机场的进出口通关时效达到了全国同期的27倍和29倍,通关便利化水平不断提升。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双创平台更加优越,创新发展活力日益增强。2020年,北航人工智能研究院加快建设,已引进峥轩环保、立德技术、云深科技等企业12家,中科院软件所郑州基地已经具备投用条件。豫沪合作科技城建设方案确定,成为全省豫沪合作的主平台。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全年新推荐申报高新技术企业31家,累计达到70家。航空港实验区获批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为高层次人才引进、科技创新和新技术研发提供了更优平台。

    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各类发展要素保障更加优裕。“人力资源蓄水池”项目建设已进入软件开发阶段,建成后将加快推进人力资源优势向开放优势、招商优势转化。在郑州市率先完成国际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和双鹤湖片区共41.6平方公里的区域评估,盘活利用批而未用土地3853亩,为重点项目建设提供了土地保障。全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余额673.57亿元,排郑州市第二名;贷款余额1132.42亿元,排郑州市第一名;政银企对接资金总额234亿元,已落地143亿元,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关键词三

    品质更高

    ●专家解读

    城市因人而建,为人所享。在航空港实验区,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不仅为城市提供了强大发展动力,也在持续提升着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2020年,航空港实验区的城市建设品质和治理水平不断提高,民生保障水平持续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更高、幸福感更强。

    “城市承载产业和人口,产、城、人之间相互依存,又相互促进。城市建设必须聚焦百姓需求,让人民群众和每位来投资兴业的客商都能切身感受到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坚定投资发展信心。”航空港实验区经济社会发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航空港实验区基础设施覆盖已超过20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突破100平方公里,初步形成建成区、在建区、待建区三大圈层。

    按照“中流、北城、南工”功能布局,航空港实验区谋划了空铁新城、空港新城、双鹤湖科创新城三大核心板块,合理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不断提高城市建设品质和治理水平,努力创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良好环境,让大家愿意来居住、兴业、消费,并以此来推动支撑产业发展。

    阳春三月,无论是走进双鹤湖中央公园,还是园博园,都会令人感受到浓浓的春意。数据显示,2020年航空港实验区新增绿化面积200万平方米,累计达到3200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率达到31%,居民“绿色幸福感”大幅提升。

    聚焦城市治理水平的提高,2020年,航空港实验区着力在增强都市综合承载能力上下功夫,加快城市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累计建成停车位12598个,公共停车场30处,有效解决了综保区、居民安置区、医院、学校等人流集中区域停车难、停车乱问题。市政管养市场化改革推进顺利,全区管养道路机械化作业率85.4%,建成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100%。2020年年底,航空港实验区大气污染防治PM2.5、PM10年均浓度分别同比下降8.77%、14.15%,NO2年均浓度同比下降19.51%,优良天数同比增加65天。

    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方面,航空港实验区聚焦增进民生福祉,加快推进各项民生工程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义务教育中小学午餐供应服务实现全覆盖,公办中小学“官方带娃”课后延时服务全面展开;河南水利环境职业学院、河南省机电职业学院航空港校区顺利建成招生,郑州南开学校、北大金秋高级中学、郑州致美艺术中学顺利签约入驻,省职工文体中心项目即将竣工投用。

    民生实事圆满交卷,21项民生实事全部完成目标任务,兑现了惠民承诺。新增城镇居民就业3862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808人,农民工返乡创业752人,职业技能培训3.2万人次,城镇就业和群众自主创业取得积极成效。以“美丽乡村、美丽产业、美丽田园、美丽公路”建设为载体,实施人居环境整治,首批12个美丽乡村试点工程已完工。又快又好推进群众回迁,新增回迁安置群众30677人,完成安置房网签10715套,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老百姓的“安居梦”正加速成为现实。

    “空中丝路”熠熠生辉,对外开放持续深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航空港实验区将准确把握国家中心城市副城定位,朝向建设“投资贸易便利、金融创新突出、服务体系健全、监管高效便捷、辐射带动效应明显、法治环境规范的开放创新先行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高端产业聚集区和法治建设引领区”的目标,不断交出新的完美“答卷”。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