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河南日报 >> 内容

渑池 奋力书写脱贫攻坚高质量答卷

    渑池县坡头乡不召寨村群众采摘花椒

    □王小萍 邓志伟 秦静

    “今年辣椒品质好、价格也高,能卖到9元一斤,估计能卖30多万元!”12月17日,渑池县天池镇陈沟村贫困户陈生智正忙着将辣椒打包等待收购商前来收购,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陈生智因妻子患病,被评为贫困户。2019年,在镇村帮扶干部的帮助下,陈生智开始发展辣椒种植20余亩,当年就获得了可观的收益。今年,尝到甜头的陈生智进一步扩大辣椒种植面积,并流转160余亩土地种植辣椒,他也由昔日的贫困户变成了一个辣椒种植大户。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渑池县举全县之力、聚全民之智,以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为根本,以政策措施到村到户到人为抓手,以持续转变干部作风为保障,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目前,全县所有贫困人口均达到脱贫标准,所有贫困村都达到退出标准,脱贫攻坚的质量更高、成色更足。

    科学规划    打好“产业牌”

    11月9日,渑池县南村乡西山底村、南洼村,在这一天正式公告摘掉贫困村的帽子,喜讯传来,令人振奋。

    曾经,由于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差,交通信息闭塞,南洼村、西山底村的发展受到影响,成为2020年全县仅剩的两个未脱贫村。

    久困于穷,冀以小康。渑池县持续攻坚,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群众脱贫致富的关键之举和根本之策,向最后两个贫困村发起总攻。

    盛夏,村里漫山遍野的花椒树迎来收获季,累累果实,挂满枝头,迎风摇曳,椒香扑鼻。几年前村里大力发展产业,种下的花椒树,陆续进入盛果期。

    妻子重度残疾不能自理,大儿子身患精神疾病,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西山底村贫困户张希一家泡在苦水的日子终于到了尽头。“地里的9亩花椒迎来收获,光花椒一项收入,就接近2万元,小儿子在外务工,每月3000余元,各项扶贫政策应享尽享,加上公益岗和各项补贴,今年收入5万元以上,如今脱了贫,日子更有奔头了。”说到这儿,张希笑得更灿烂了。

    今年9月22日,渑池县举行2020年中国农民丰收节系列活动,全县“双椒一药”(花椒、辣椒,以丹参为主的中药材)产业发展中涌现出的先进乡(镇)、示范村、示范户、种植能手受到表彰。来自洪阳镇赵窑村的脱贫户刘狗卫喜出望外,他被授予“2020年度辣椒大王”的荣誉称号。

    说起“辣椒大王”,他种的辣椒单株能结出800多个辣椒果,这个当年的贫困户,短短几年时间,靠种植辣椒,发展产业,收入达到几十万元,一举摘下贫困户的帽子。

    近年来,渑池县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和地域特点,结合群众的种植习惯,依托“渑池丹参”“渑池柴胡”品牌优势,精心谋划、科学论证,确定了以“双椒一药”为主导的扶贫产业,大力发展,强力推进。辣椒当年见效,中药材一年半见效,花椒三年见效、且收益期可达25年,从而实现贫困群众既能短期脱贫,又能长效致富。

    截至目前,全县发展花椒30万亩,中药材10万亩,辣椒6.2万亩,7039户贫困户累计发展“双椒一药”主导产业5.92万亩,发放补贴资金2460万元;发展其他特色种植业10万余亩,产业覆盖1.12万户贫困户,占比98.76%,户均年可增收5000元,为贫困户实现长期增收、稳定脱贫打下了坚实基础。

    医疗护航    打好“健康牌”

    “如果没有这么好的政策,我很难摘掉贫困的帽子,更不敢想着致富奔小康了。”谈到健康扶贫,坡头乡西川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李文均感受颇深,忍不住打开了话匣子。

    “大女儿患先天性疾病,需要妻子照顾;我患有强直性脊柱炎,走路都要靠拐杖,更不要说干重体力活了,家里的一切开支全靠妻子一个人,平常生活非常困难,更不敢到医院看病。”2016年,李文均一家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健康扶贫开始之后,李文均先后两次在渑池县人民医院进行髋关节置换及相关手术。住院费用共计12.29万元,通过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大病补充保险、医院减免、政府兜底等几道健康保障防线下来,李文均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仅仅花费了3436.76元。手术后的他身体明显好转,完全丢弃了拐杖。

    自此,李文均彻底斩断了因病致贫的“穷根”,在各项精准扶贫政策的帮扶下,身体好起来的他正向小康之路大步迈进。

    “没有全面健康,就没有全民小康”。近年来,渑池县把健康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关键环节,围绕“看好病、防住病、少生病、方便看病”的目标,加大投入,综合施策,力阻“病根”变“穷根”,织牢、织密健康扶贫保障网。

    2016年以来,该县持续减轻就医负担,筑牢健康扶贫“六道防线”(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大病补充保险、医疗救助、医院减免和政府兜底),贫困患者医疗综合报销比例高达93.71%;不断优化服务质量,全县18所公立医疗机构和6家民营医院全面落实“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即时结算制度,累计免收住院押金10781.42万元,惠及贫困患者23005人次;扎实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院长遍访贫困户和贫困村专家巡回义诊活动,组建212支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实现贫困人口签约服务全覆盖,巡回义诊受益群众53295人次,为有效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难题奠定坚实基础。

    凝聚合力    打好“消费牌”

    “发学,还有蜂蜜没?我再买两瓶。”近日,渑池县仁村乡杨河村的“养蜂达人”尤发学的蜂蜜格外畅销。

    由于尤发学的蜂蜜酿蜜周期长、纯度高、品质好,质地尤为细腻、药用价值高,在消费扶贫展销会上买过他蜂蜜的人,很多都成了他的回头客,甚至主动上门进行采购。尝到“甜头”的尤发学对消费扶贫竖起了大拇指。

    为切实解决贫困群众农产品“卖难”问题,连日来,渑池县坚持把消费扶贫作为带动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致贫的重要抓手,积极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消费扶贫活动,广泛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消费扶贫的积极性,让贫困群众手中的农产品快售尽售,不断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效。

    11月4日,坡头乡特色农产品体验馆开张,成为该县首家乡镇特色农产品体验店;不久,渑池县消费扶贫生活馆又即将落成……消费扶贫,一头连着贫困地区,一头连着广阔市场,贫困群众需要产品有“可销售的渠道”,广大消费者需要消费有“可保证的品质”。为此,渑池县创新举措,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原则,开设消费扶贫馆1个,消费扶贫专区13个,消费扶贫专柜10个,畅通扶贫产品外销“主动脉”,实现渑池地区扶贫产品的重点行业帮销、线上线下直销,动员广大社会力量积极购买和帮销渑池扶贫产品,切实增强社会带贫能力。

    同时,大力推进消费扶贫“六进”(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医院、进景区、进交易市场)活动;积极开展扶贫产品认定活动,全县22家扶贫产品供应商入驻中国社会扶贫网平台,认定扶贫产品辣椒、花椒、蜂蜜等特色农副产品44个;对农副产品包装进行升级……一项项措施落地见效,一次次交易成功进行,渑池县消费扶贫步履铿锵,提质再加速。

    扶贫扶志    打好“精神牌”

    近日,中央文明委发布了第二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名单,渑池县城关镇苏湾村郑海婷家庭光荣上榜。

    郑海婷是苏湾村2016年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丈夫因突发脑溢血丧失劳动能力,年少的两个孩子要读书、生活,作为家中顶梁柱的她抱着压不垮打不倒、不等不靠的精神,在各项扶贫政策的帮扶下,她靠打工卸砖,主动提出退出贫困户之列。

    如今,郑海婷还是该县扶贫扶志宣讲团的一员,她要把自己自强不息、自力更生的精神传播出去,让更多的贫困户都能从心理上、行动上真正脱贫。

    扶贫先扶志。渑池县在给贫困群众“输血”的同时,注重扶贫扶志,激发贫困群众自身“造血”动力,充分利用各类载体平台,全方位、多渠道、大力度创新开展扶贫扶志活动,实现了物质脱贫与精神脱贫相互促进、同步提升,有力助推了脱贫攻坚工作健康发展,为贫困群众稳定脱贫提供了坚实的思想保障。

    2019年以来,从全县12个乡(镇)精心挑选12名自立自强、勤劳致富的脱贫光荣户优秀代表组成“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宣讲团深入贫困村开展宣讲。同时,精心编创扶贫题材文艺节目,将文艺演出和主题宣讲穿插进行,丰富宣讲内容,提升宣讲效果,真正把宣讲活动变成送文艺下乡,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平台,变为贫困群众学习身边典型、树牢脱贫志气、激发内生动力的阵地。该县已在贫困村开展“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扶贫扶志宣讲60余场,受众贫困户2万余人。

    为进一步激发贫困户脱贫的内生动力,2019年该县出台文件,分别对2019年和2020年主动提出脱贫申请的脱贫户,按照一定标准给予一定物质奖励;同时,在全县范围内对自立自强、勤劳致富、光荣脱贫的先进典型进行表彰,并通过媒体对脱贫先进典型事迹开展广泛宣传,进一步提振贫困户脱贫的“精气神”。

    一路栉风沐雨,收获春华秋实。伴着脱贫攻坚收官战的铿锵步伐,一幅全面小康的美好图景渐行渐近。“我们要继续保持好的攻坚态势,一鼓作气,善始善终,努力交上一份圆满的脱贫‘答卷’。”渑池县委书记杨跃民坚定地说道。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