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延伸阅读 >> 内容

劳模匠星耀中原丨张加强:麻醉领域的“科技尖兵”

——河南省劳模工匠风采展

张加强是河南省人民医院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主任,河南省麻醉专业领域领军人物。自1999年毕业成为一名麻醉医师以来,张加强在专业上不断开拓创新,取得了多项成果。他先后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10余项,发表SCI论文117余篇,主持参与编写著作8部,入选中原名医,并斩获了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个科技奖项。今年3月,张加强当选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副会长。今年“五一”劳动节前夕,张加强荣获“河南省先进工作者”称号。

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的手术量已经突破7000万台,这些手术几乎都需要在麻醉下进行。在许多人印象中,麻醉不就是“打一针,睡一觉”的事儿。每每面对这种误解,张加强总是认真地说:“只有小的手术,但没有小的麻醉。每次实施麻醉,都是一场只能赢不能输的‘生命保卫战’。”张加强表示,一台手术成功与否,麻醉占很大一部分,麻醉医生必须全神贯注地观察患者血压、脉搏、呼吸及循环的变化,并根据患者对麻醉药物的反应程度及时作出调整。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近些年来麻醉安全性已大大提高,但手术患者围术期并发症直接影响患者的术后康复,张加强担任河南省人民医院麻醉科主任后,着力推进麻醉学向围术期医学转变,在河南省内成立首个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并率先在国内建立麻醉重症监护病房(AICU),推动急危重症患者围术期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建立,为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加速术后康复奠定了基础。目前,河南省人民医院AICU已经成为国内的标杆,吸引了国内外200多个团队前来参观学习,带动数十家医院建立起AICU。

作为河南省麻醉专业领域的领军人物,张加强始终心系基层麻醉学科发展,他深知基层麻醉医师工作条件艰苦、工作量大、人员紧缺,考虑到大多数老百姓在基层医院就医,2022年起,张加强牵头创建河南省基层医院麻醉疼痛中心,自启动之日起,他带领团队走进全省100多家县级医院,从麻醉疼痛学科建设、技术规范、人才培养等多方面进行指导,经过不懈努力,2023年全省已有65家医院顺利通过麻醉疼痛中心验收,大大提升了基层医院的服务能力。

近年来,麻醉领域对围术期脑功能稳态维护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仍居高不下,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及生活质量。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病率高、机制不清;缺乏有效的脑功能稳态监测手段,精准麻醉难以把控;防治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麻醉技术尚未突破;缺乏围术期多学科一体化管理体系等一系列临床难题亟待攻克。”张加强说。

围绕上述临床难题,张加强带领团队在1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5项省部级科研项目的支持下,进行为期10年的系统研究。在麻醉机制、精准用药、新设备研制、新技术开发、技术体系构建等方面取得新突破——授权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23件,将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病率降至9%,老年手术患者痴呆发生风险降低了19.6%。张加强团队还发现了全身麻醉引起围术期脑功能障碍的新机制,打破了美国在神经科学技术领域的技术封锁,为后续自主研发防治认知功能障碍的技术方法奠定理论基础。他们研发的国内首台麻醉精度监护仪,实现了对镇静、镇痛、肌松和伤害性刺激的精准管控和个体化精准麻醉。

在2023年全省第十期“三个一批”项目建设专场活动上,张加强团队携专利“微型雾化麻醉器”、“360°旋转可视支气管镜”与广东的一家企业进行项目签约,并在郑州航空港区正式投产。这两项专利的转化将进一步提高麻醉气管插管过程及气管镜检查过程中患者的安全性,增加患者的舒适度,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责编:周志武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