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乘客突发心梗,多方接力上演生死救援
近日,一趟行驶中的高铁列车上,一名约50岁的男性乘客突然晕倒,引发了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死救援。在这场紧张的救援行动中,高铁乘客、工作人员、120急救人员以及郑州人民医院郑东院区的医护人员紧密配合,共同谱写了一曲生命的赞歌。
据目击者回忆,这名乘客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突然失去意识,周围的乘客立即呼喊并试图唤醒他,但没有任何回应。紧张的氛围瞬间弥漫在整个车厢内。幸运的是,车上一位具有心肺复苏经验的乘客毫不犹豫地站出来,开始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周围的乘客也纷纷伸出援手,轮流帮忙按压。尽管大家心急如焚,但患者依旧没有苏醒的迹象。
与此同时,高铁上的工作人员迅速行动,通知经停城市的120紧急救援中心。郑州人民医院郑东院区急诊科在接到任务指派后,立即做好了救援准备。当高铁车门打开的那一刻,医务人员如离弦之箭般冲向患者,迅速实施了一系列急救措施,包括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以及持续的胸外心脏按压等。
随后,患者被紧急转运至郑州人民医院郑东院区进行进一步抢救。医院已经提前做好了准备,并同时联系了患者家属。在得知情况后,家属表示全力支持医护人员的抢救工作。
在急诊科,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发现其患有急性心肌梗死,且血压极低。为了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医护人员为他使用了大剂量的升压药,并决定进行ECMO治疗。经过与患者家属的反复沟通,家属最终同意了这一治疗方案。
郑州人民医院体外生命支持中心副主任王红宇、郑东院区急诊医学科副主任刘金强、主治医师李帅平、郑东院区ICU副主任医师蒋进发、张菁护士长和仝静护士等医护人员迅速组成了一支强大的急救团队,凭借精湛的技术成功进行了ECMO置管。随着ECMO仪器的成功运转,患者在这场生死之战中又多了一份生机。紧接着,床旁CRRT治疗和IABP(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也相继成功实施。
经过一系列有效的治疗措施,患者的血压开始逐渐升高,升压药物的剂量也随之减少。更令人欣慰的是,患者的双侧瞳孔由散大逐渐恢复到正常范围。这一系列积极的变化表明,患者的病情正在朝着稳定的方向发展。
在后续的治疗过程中,郑东院区心血管内科毛磊主任为患者进行了“冠脉造影+冠脉支架植入术”。经过医务人员夜以继日的努力,八天后ECMO成功撤机,九天后IABP也顺利撤除。十八天后,患者病情稳定,转至郑州人民医院北院区继续康复治疗。
据郑东院区急诊科副主任刘金强介绍,这次心跳骤停患者的抢救堪称奇迹。通常情况下,心跳骤停后的抢救时间如果超过30分钟,心跳仍未恢复,那么患者能恢复心跳的可能性极低。而这位患者在持续心肺复苏2小时后被抢救成功,这是极其罕见的。
这次成功的救援行动背后,离不开无数医务人员的不懈努力。从高铁上的初步急救到ECMO仪器的成功应用,再到医院的一系列复杂治疗,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同时,患者家属的坚持与不放弃,以及他们对医护人员的充分信任,也对救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这场生死救援不仅展现了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团队协作精神,也彰显了社会大众在面对突发情况时的互助精神和人道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