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义市康店镇:建好基地,做强农业
清晨,时间还不到5点,郭晓辉便走出居住的篷庵,骑电动车来到离黄河边不远的麦地。一排溜24台喷枪,在卖力地“咔咔”旋转喷珠吐雾。正是麦苗拔节灌浆关键时刻,每隔五六小时,就要把喷架挪换位置。
由于滩区各项基础条件完备,灌溉设施发挥作用。今年150亩优质品种小麦丰收已成定局。作为种地专业户,他说,已经收获了一半得希望。
康店镇位于巩义市西北部邙岭和黄河滩的结合部,是一个传统农业大镇。近年来,该镇充分发挥自然禀赋,紧紧围绕“建好三个基地,做强农业大镇”的战略发展思路。依托庄头、礼泉、杨岭、康北岭黄土层深厚,光照充足,地下涵养丰沛的优势,建立苹果、桃、杏、梨、石榴和葡萄等为主的万亩小杂果生产基地;把灾后重建和黄河滩区高标准建设同轨并体,实现道路林网化,灌溉井管化,耕种现代化,操作智能化,排涝沟渠化,建设成20000亩优质高效农业产业基地;通过对产于本地的小麦、玉米、小米、花生、红薯、粉条和银条等绿色优质农产品的深加工,建立电商直播销售基地,带动果品互联网销售,实现康店镇传统农业向现代化高效农业的转化。
在庄头岭2000亩小杂果产业园,树上青叶含绿果,地上鸡鸭鹅满地跑。树行间,果农们有的在忙着使用滴灌新技术为果树增水添肥,有的忙着为果面、叶面喷洒复合营养液,更多人则为满树果蕾疏果套袋。所有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满足幸福的微笑,一幅“乡村振兴,农民得利”美好图景跃然眼前。
年近七旬的基地党支部书记孙学然,既是基地管杂事的老总,又是果树技术专家。说起话来幽默风趣,印象深刻:过去庄头村沟套山连,种地靠天,收割靠担。不打粮食埋怨天绝收,打下粮食担心无路走。自从政府号召发展小杂果,把水引上岭,把路修到地头,电力通讯都有保证,还帮助申报绿色果品认证,大家是越发展越有胆,越发展兜越鼓。
去年,庄头村农业合作社,还获得了“全国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荣誉称号。“政府每年都举办赏花节,采摘节等观赏、促销活动。现在又帮助建起了电商销售平台,咱就更放心了。”说到政府对果农的支持,老孙更是滔滔不绝。
康店镇产业发展中心的电商销售基地在庄头村。经过两年多的施工建设,装修布局,现已投入使用。村支书郭小红正在和工程技术人员一起,加紧对一楼的冷储设备进行各项技术调试。他介绍说:“咱们当地的果品,大都属于早熟品种,成熟期比较短。如果处理不及时,鲜果就会很快烂掉,果农辛辛苦苦的收入就会大打折扣。”
现在有了冷藏保鲜设施,可使鲜果延长二至三个月的售卖时间,有的可延长半年以上。由于是错峰销售,价格只增不减。目前,基地的冷藏室、保鲜库,正在面向所有果农公开招租。
二楼的电商交易中心,来自市农委,市供销社和商务局技术人员和商务团队,已经举办多期培训班,160名学员熟练掌握直播带货技巧。天津、山东和四川等地的网络销售直播带货团队,已与基地洽谈,有意向入驻。
来到河南省山源禾农业有限公司,隔窗望向车间,智能石磨排行列队,欢快旋转。产自黄河滩优质产粮区的小麦精加工装袋后,利用山东红鹦鹉文化传媒、重庆卡拉赞互联网信息服务的平台优势,通过抖音、快手等短视频传播以及淘宝、京东、拼多多等电商“大鳄”运营团队,量身定制的产品推广方案,迅速在网上形成品牌优势,招来跟风追捧。
以此为契机,公司还以本地农业优势资源为依托,相继开发出黄谷米、枸杞、银耳、山药、槐花等原生态配料调制而成,具有保健养生价值的营养粥米以及经过熟化处理,加水便可食用的预制五谷杂粮两个新品种,满足不同阶层快生活需求。仅石磨面粉一个品种,在互联网上,月销售就突破2万袋的业绩。目前三方已建立长期的合作共赢关系。
该镇负责人介绍说:“打赢乡村振兴攻坚战,就是要不断创新机制体制,加快完善各项生产制度和措施。通过科技创新,不断提升农业的基础地位,从而形成从事农业生产有高收入,有所作为的良好发展氛围。”
是的,包括郭晓辉已经认识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正在努力钻研无人机遥控,无人操作驾驶,智能应用,互联网销售等新业态、新技术。他说:“从事专职农业生产,形势逼迫你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