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走基层 打卡总书记视察地】游客纷纷打卡黄河博物馆 门卫师傅忙得不停事
10月5日下午4点,黄河博物馆门口,一对父子正在门口登记, 父亲手里拿着一面五星红旗,看着儿子工工整整写上自己的姓名,门卫陈师傅笑呵呵地给俩人递上参观门票,并温馨提示:“你们可是踩着点来的,5点就要清场了,注意参观时间啊。”
儿子靳磊腼腆地说,自己是郑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今年夏天刚刚毕业,马上就要走上工作岗位了,趁着国庆假期,他要到习近平总书记参观过的地方打卡留念。这次是父亲主动陪他一起来的,参观过程中,俩人时不时交流:“这个可是老物件,当年修大堤的时候可出了大力”“没想到,这里还有象牙呢”“有图有真相,163位院士为拯救黄河签名”……
下午5点,保安师傅已经在催人了,游客们还是恋恋不舍。专程从开封赶来参观的王女士抓紧时间拍了一张照片,给记者解释:“我拍的是黄河水利委员会首任主任王化云的任命通知书和他生前使用的公文包。看看这个公文包,深深地感受到了那个年代的干部作风,太受教育了。”
记者离开的时候,门卫陈师傅介绍,国庆前几天,来参观的都是单位的,那大巴车一辆接一辆的,国庆假期,来参观的游客都是家庭式的,带着孩子来的特别多。上午人特别多,我这都忙得不停事,这两天下着雨,还刮着风,就这人流量也不减少,昨天有800多人,今天大概有780多人。
★总书记在这里说了啥
9月17日下午,习近平走进黄河博物馆展厅参观。他不时驻足端详陈列的文物标本、历史文献和图片图表,就有关问题同大家探讨交流,充分肯定中华民族在同黄河水患的斗争中展现的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18日上午,习近平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这样强调黄河文化的重要性。
习近平强调,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总书记为啥选择来这里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它全长约5464公里,从青藏高原奔腾而下,浩浩黄河水东流入渤海,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
黄河博物馆建于1955年,是我国最早成立的以黄河为专题的自然科技类博物馆,被称为“黄河巨龙的缩影”。万余件藏品见证了千年璀璨的华夏文明,丰富的历史文献、珍贵的文物标本是历代炎黄子孙治理黄河智慧的集中体现。
★河南手机报国庆走基层,打卡总书记视察地。点击 http://isjb.cn/zVjIEIu 看专题。(河南手机报记者 朱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