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出穷山窝 迁来好生活——全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现场会观摩侧记

河南脱贫攻坚手机报 10-16 10:10 责编:朱晓玲 我要分享

易地扶贫搬迁是解决深度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举措。在我国易地扶贫搬迁进程中,围绕打通“要搬谁、搬哪去、怎么建、稳得住、咋致富”等关键环节,我省勇于创新、敢于探索,为扶贫开发找到了新路径、新方向。近日,记者跟随全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现场会观摩团来到洛阳、南阳、三门峡等地,感受易地扶贫搬迁带给群众的幸福生活,探寻当地破解深度贫困的成功“密码”。


  

  卢氏县官道镇镇区安置点,为留住乡愁,村里的一棵老柿子树被移入新家园。记者 史长来/摄

  洛阳:搬迁一户脱贫一户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田宜龙 通讯员 王雪娜

  

  嵩县德亭镇德福苑安置社区,幼儿园的孩子们在做游戏。记者 聂冬晗/摄

  “挪穷窝,住新房,永远不忘共产党;拔穷根,搬新居,时刻铭记习主席”,在嵩县德亭镇德福苑社区安置点,社区群众用这副对联表达对易地扶贫搬迁的赞扬。

  38岁的荆秋平是德亭镇社区扶贫车间的“致富能手”,一家四口一年前告别龙王庙村的土坯房,搬进了社区三室一厅的新房。社区还配套建有学校、幼儿园、医院等。“好日子来得这么快,真没想到。挣钱、孩子上学都不发愁了。”她笑着说。

  荆秋平一家的好日子,源自洛阳正在实施的易地扶贫搬迁工程。

  10月15日,记者随全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现场会观摩团,到国家级贫困县嵩县、栾川县采访,感受易地扶贫搬迁带给群众的幸福生活。

  易地搬迁脱贫一批,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实施脱贫“五个一批”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新一轮脱贫攻坚的标志性工程。

  在我国易地扶贫搬迁进程中,“五山四岭一分川”的洛阳首开先河,18年前在全国率先探索“易地安置,搬迁扶贫”模式,为深石山区扶贫开发探索新路径、新方向。

  脱贫攻坚战冲锋号吹响后,洛阳44.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仍有5.9万人居住在“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深山区,占全省易地扶贫搬迁人数的23%。

  洛阳市政府负责同志介绍,2016年,按照中央、省委部署要求,洛阳出台了《“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确立了“五年任务、三年完成”的目标,精准发力,全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进入了提质增速的新阶段,走出了一条“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搬迁扶贫之路。经过两年多持续攻坚,全市共建设安置点243处,已有3.9万贫困群众搬出大山。

  搬迁只是手段,脱贫致富才是目的。围绕打通要搬谁、搬哪去、怎么建、稳得住、咋致富“5个关键环节”,洛阳市抓住精准确定搬迁对象、科学编制搬迁规划、同步推进安置点和配套设施建设、积极拓宽就业渠道、着力营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5项重点任务”,形成了安置区生产发展、生活幸福和迁出区生态修复、资源再利用“多赢格局”。

  在栾川县狮子庙镇金河湾社区居民谢见春家,参观者看到他一家6口舒心地住着150平方米新房,纷纷表示祝贺。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发改委主任杨永铸说:“洛阳搬迁安置点的‘大配套’做得好!学校、卫生室、扶贫车间等解决了教育、医疗、就业的难题,群众享受公共服务,有助于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改委副主任郭文艺认为,嵩县、栾川县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做得好,把山水风光融入城乡规划建设,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又让村风村貌留住了乡愁。

  在搬迁中,洛阳市坚持“挪穷窝”与“换穷业”并举,通过发展生态旅游、建设扶贫产业园、开发公益岗位、开展技能培训转移就业等举措,实现多产业、全覆盖,确保搬迁一户、脱贫一户,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

  福建省发改委副主任叶飞文、湖南省易地扶贫搬迁联席办主任周震虹表示,洛阳通过扶贫车间实行技能培训,让贫困群众家门口就业,实现产业带动脱贫致富,真正做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值得点赞学习。

  记者从洛阳市政府获悉,按照规划,洛阳今年确定的76个安置点工程建设、搬迁入住、拆旧复垦、后续发展等工作目前正压茬推进。到今年年底,全市纳入搬迁范围的最后一批共20497名贫困群众将全部入住新房。

  南阳:家门口就能就业挣钱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孟向东

  

  淅川县毛堂乡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在家门口的扶贫车间就业。记者 王铮/摄

  “今天看的南阳这4个地方,各具特色,工作做得都很出色,让我们觉得收获很大。”10月15日下午,在观摩完南阳市内乡县和淅川县的4个安置点后,陕西省副省长陈国强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

  当天上午,细雨蒙蒙,全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现场会观摩团的成员们首先抵达了内乡县马山口镇幸福社区。映入大家眼帘的是一排排别墅式的小院,服务中心、文化广场、洗浴中心、水冲式公厕等一应俱全。内乡县马山口镇镇长樊红涛介绍,幸福社区计划安置100户255人,已经全部搬迁入住。这些从深山里搬迁出来、一分钱不掏拎包入住新房的农民,第一句话就是:“没有党的好政策,我做梦也不会住上恁漂亮的新房!”

  观摩团的第二站是内乡县七里坪乡思源小区。该小区的名字来自“饮水思源”,是搬迁群众为自己的新家集思广益起的名字。该小区距宝天曼景区核心不超过10公里,这为搬迁群众提供了更多工作挣钱的机会。小区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一大片菜园子。这是小区的公共菜园,按照一家30平方米的面积分给大家。“李怀中”“张清仓”“徐红伟”……一块块牌子立在自家的地头,空心菜、包菜、大葱长势喜人,生机盎然。“这个办法好,既解决了农民的吃菜问题,又传承了农耕文明,留住了乡土气息,回去后我们也要大力推广。”四川省发改委的负责同志说。

  如果说内乡县的两个安置点是“小家碧玉”,那么当天下午观摩的淅川县的两个点就是“大家闺秀”,因为这两个小区面积更大,人数更多,也更靠近中心城镇。处于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核心保护区的淅川县耕地面积少。根据实际情况,淅川县提出靠近县城、集镇、园区、景区的“四靠近原则”,采取不盖小院盖多层楼房的办法,尽可能多地安置搬迁村民。毛堂乡铭泽小区安置了440人,寺湾镇前进小区则安置了738人。只见十几栋四层楼房错落有致,服务设施配套齐全,不但有健身区,而且有专门的晾衣区,既方便了住户,又避免了混乱无序。这个小细节也赢得了代表们的啧啧称赞。在72岁的刘合周家里,记者看到了崭新的276升冰箱等家用电器。他说,老家土地流转了,挣一份钱,儿子、媳妇出去打工,一年能挣五六万元,自己在家门口打工一年也能挣一两万元,还不耽误接送孙子上下学。

  这4个安置点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将易地搬迁和脱贫紧密地结合了起来,不但提供了大量的护林员、保洁员、治安员等公益性岗位,而且引进了一批有良好信誉、有市场前景的企业,就近建起了扶贫车间,让搬迁户在家门口就能就业挣钱。

  “我们易地扶贫搬迁的目标是把搬迁和脱贫致富奔小康结合起来综合考虑,保证搬得出,稳得住,有活儿干,能致富,所以受到村民的广泛欢迎。下一步还要和乡村振兴乃至新型城镇化建设结合起来,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出彩。”南阳市市长霍好胜说。

  三门峡:搬出来的幸福新生活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小萍 通讯员 王雪红

  

  10月15日,灵宝市朱阳镇幸福家园安置点社区文化广场,搬迁群众跳起欢快的舞蹈。记者 史长来/摄

  10月15日,全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现场会观摩团一行在三门峡调研观摩,他们深入安置社区,走进贫困户家里感受搬迁前后的变化,走进社区群众便民服务中心了解社区为搬迁人员提供的便利服务,走进扶贫车间了解产业带动给搬迁户带来的稳定收入。

  三门峡是我省易地扶贫搬迁人数最多、任务最重的地市。截至2015年年底,三门峡市共有贫困人口47558户、149943人,其中易地扶贫搬迁要安置18959户、65934人,占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44%,占全省扶贫搬迁任务的25.3%。

  近年来,三门峡在脱贫攻坚中,紧密结合豫西山区实际,把抓好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截至2018年9月底,该市已建成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194个,18525户64495人实现搬迁入住,占总任务的97.8%。

  在灵宝市五亩乡龙祥新村易地搬迁安置点,一块巨石上面镌刻着“千秋万代,永沐党恩”,表达着社区200多户搬迁群众对党的感恩之情。

  该社区总投资4488万元,占地面积20.44亩,安置了20个村的211户贫困户。在贫困户薛彦龙家里,大红喜字镶嵌在客厅正中间,崭新的家具、家电一应俱全。

  “现在的居住条件做梦都没想过,以前家里只有两眼土窑洞,大儿子前年谈了女朋友,因为没地方住,儿媳妇一直娶不到家。搬进新房子后,第一件事就是先把儿媳妇娶回家。”薛彦龙老两口笑得合不拢嘴。

  为保证搬迁户“事有人管、难有人帮”,龙祥新村党支部通过党员亮身份、做表率,为社区群众义务提供收缴水电费、代办证件等多项服务。在党支部的协调下,还建立了浩岩服饰扶贫车间、社区便民服务中心、便民超市、卫生所、电子商务扶贫基地等,解决贫困群众的就业问题。

  在灵宝市朱阳镇幸福家园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40多栋崭新的楼房在阳光下显得格外醒目。紧邻社区的是一家大型服装生产企业建立的产业扶贫基地,缝纫车间、仓库、职工餐厅、职工宿舍、停车场等生产和生活设施齐全,可提供600多个就业岗位。

  “以前的生活条件太差了,现在感觉日子轻松多了,没有花一分钱就搬进了新楼房,在家门口每个月能挣2000多元,还能照顾两个孩子和有病的公公。”正在缝制童装的武建丽高兴地说。

  在卢氏县杜关镇荆何畔安置点,43岁的搬迁户李竹苗热情地端上火红的柿子,观摩团成员一边品尝着甘甜如蜜的柿子,一边与她亲切交流。“我家里六口人,分了125平方米的房子,每年靠种香菇有几万元的收入。”李竹苗说,自信和幸福写满了脸庞。

  观摩现场,记者采访了来自甘肃省临夏州的代表王晓忠,他说:“通过现场观摩,感受最深的是三门峡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做得快、做得好,不仅把贫困群众搬出来了,还同时开展社区党建和便民服务,做到了规范管理,让搬迁人员稳得住、可发展。”



(来源:河南日报客户端)

收藏
分享

精彩评论

手机快速登录
密码登录
手机快速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