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些驻村第一书记都是咋干的 全省人防系统脱贫攻坚座谈会发言摘编(二)

省人防办 08-21 20:47 责编:张平 我要分享

  我于2004年12月从部队转业安置到驻马店市人防办工作。14年地方工作经历中,我有将近8年时间是在农村驻村工作。从2006年3月起,我先后在平舆县东和店镇邢岗村任驻村工作队员,作为驻马店市委组织部选派的第一批驻村第一书记在新蔡县龙口镇张寨村任职,在确山县瓦岗镇刘老庄村任驻村工作队长,在确山县瓦岗镇邢店村任第一书记。8年来,单位给了我极大的支持,家人更给了我莫大的理解。8年来,我横下一条心、立下愚公志,圆满完成各个时期的驻村工作任务,多次被评为优秀驻村第一书记、县乡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市第三届“双十佳”复转军人等荣誉称号。

   我眼中的驻村工作总结起来就是10个字:弘扬“三股劲”,干好“四件事”。 “三股劲”就是焦裕禄同志“对群众的那股亲劲、抓工作的那股韧劲、干事业的那股拼劲”;“四件事”就是省委明确的第一书记的四项职责,即建强基层组织、推动精准扶贫、落实基础制度、办好惠民实事。

  一、用亲劲办好惠民实事

  帮扶工作不能虚,必须用对家人一样的亲劲,从办实事入手,才能让群众得实惠。驻村工作中,我坚持沉下身子、脱下工装、换上农服,朴朴素素地走向群众,主动和村民打成一片,把群众作为自己的亲人亲戚,和他们一同做饭吃饭,一同劳动休息,遇到问题不推不拖,把一件件实事办到了村民的心坎里,时间长了,村民们有什么困难都会想到我,有什么心里话也愿意给我说。

   在新蔡县龙口镇张寨村任第一书记期间,我积极协调各方资金为该村修建道路8公里,基本达到了户户通;为全村安装自来水,安全饮水用户达到85%以上;成立农民排灌协会,机井灌溉和修建的桥梁达到80%以上;修缮村小学校舍、建设文化广场和留守老人管理服务站、安装路灯及安防设备,使办学条件和基础设施得到很大改观;经多方考察,引进反季节蔬菜种植技术,与村支书带头修建大棚23处,现已成为该村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另外,与奶奶相依为命的孤儿张启浩、接连几年祸不单行眼泪都哭干了的村民张妮头、自幼患小儿麻痹症的残疾人张军民等13名困难群众,至今还接受着我牵头联系的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的捐赠。

  在确山县瓦岗镇邢店村任第一书记期间,为解决村民饮水安全,协调资金对全村19个村民组安装了自来水;为解决村两名孤儿学习和生活问题,联系爱心企业市福田公司资助2名孤儿,每人每月200元直到16周岁,并签订了爱心协议;为解决群众出行难,硬化村内道路9.4公里;为解决精品西瓜种植、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和观光农业灌溉,打直径2米、深20米的机井5眼;为丰富村民文化生活,建成了一千平方米的文化广场;为实施绿化、亮化、美化工程,改善人居环境,种植绿化树120棵,安装太阳能路灯61盏,粉刷墙体1.2万平方米;为实施贫困户到户增收工程,建大棚34处,建500千瓦光伏发电站1处。

  二、用韧劲建强基层组织、落实基础制度

  要夯实扶贫道路上的基石,基层组织和基础制度是关键。我始终秉持一股韧劲,丝毫不敢遇到矛盾就有畏难情绪,有点成绩就想松口气、歇歇脚,坚决以钉钉子、剥洋葱的精神,在抓常、抓长、抓细上下功夫,一锤接着一锤敲,扎实做好建强基层组织、落实基础制度工作。

  驻村后不久,邢店村原支部书记由于工作原因调到镇里工作,新任支部书记和村“两委”工作薄弱,党建工作可以说是从零开始。为尽快改善党组织建设,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学习教育,不断转变干部作风。二是进一步规范村“两委”议事和决策程序。围绕决策、执行、监督三个重点环节,认真制定完善细则,确保了议事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合理化。三是按照“抓班子,强队伍,促发展”的思路,抓好村级班子建设。四是认真履行管党职责,严格推进党建工作责任落实。

  随着组织建设完善和工作作风的转变,基础制度落实自然水到渠成。在镇党委的指导和村“两委”的积极配合下,组织生活会、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民主评议党员等各项制度得到落实。更是将各项规章制度和“两委”人员联系方式张贴在村委大门口,村民一个电话就能做到“找到人,办好事”。

  三、用拼劲推动精准扶贫

  打赢脱贫攻坚这场战役,要的就是一股子拼劲,为推进党和人民的事业拼尽全力。对精准识别、脱贫规划等重点工作我始终顶着压力干,把嘴上说的、纸上写的、会上定的,一项一项变成了具体行动、实际效果。

   一是精准识别,建立帮扶机制。为了做到贫困户建档立卡精准,在农户申请和村民代表大会评议的基础上,我与村监委成员一道逐户逐人进行实地走访调查,掌握实情,并将结果在村政务公开栏进行公示,对不符合要求、评议和公示期间有异议的贫困户进行调整,做到识别精准,我们的建档立卡工作一步到位,没有因不精准、不规范而出现返工现象,也为开展其他工作节省了很多时间。在建档立卡的基础上,我和村“两委”班子成员多次座谈,深入分析致贫原因,逐户制定帮扶措施,建立帮扶工作机制,集中力量开展精准扶持。市人防办作为帮扶责任单位,建立了每月专题研究一次精准扶贫工作、安排一名班子成员在村工作2天、集中中层以上干部到村走访一次的工作机制,也为帮扶工作提供了坚强后盾。二是结合实际,制定脱贫规划。以精准扶贫为契机,对基础设施等民生事业进行大力完善,以村址为中心,坚持内疏外拓,强化生态保护,打造乡村景观,完善公共设施,增强集镇功能,加强文明创建,改善人居环境。结合邢店村实际及特点,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发展优质西瓜、脱毒红薯、烟叶、夏枯草等种植产业,建立养殖区、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并以此为龙头,大力扶持种植户、养殖户,带动贫困户可持续发展。三是狠抓落实,分类精准施策。找准“穷”根,改“大水漫灌”为“精确滴灌”。精准扶贫要取得好成效,在精准识别贫困户和制定精准脱贫规划的基础之上,最终要靠求真务实、狠抓落实。我们驻村工作队根据脱贫规划,进行分类精准施策。在依托产业就业脱贫的贫困户中,依托本村夏枯草、西瓜、红薯农民种植合作社等组织、引导有劳动力的贫困户进行就业,实现增收脱贫;在发展教育脱贫的贫困户中,帮助他们争取雨露计划、社会教育救助完成学业,走上脱贫之路;对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争取实现社会保障兜底脱贫。对因病致贫的贫困户中,帮助他们争取医疗救助、社会捐助,最大限度的减少因病返贫。如香店组村民卢新刚妻子去世留有两个孩子,生活困难,针对此情况,为其小孩申请了低保和教育补贴,为其办理小额信贷4万元,并协调村内企业为其安排工作,每月收入2000元。正是因为我们分类精准施策,卢新刚于2017年底成功脱贫,这样的例子在我们村很多。

  8年驻村实践使我深深地感受到,要做好驻村帮扶工作,必须要做到三点:一是用足亲劲,安下心、俯下身、扎下根,和群众打成一片,解决群众生产和生活困难;二是用足韧劲,勤走动、多跑路、争扶持,共谋发展致富路;三是用足拼劲,抓眼前、谋长远、稳脱贫,明确发展方向、实现全面建成小康。(驻马店市人防办驻村第一书记 史留杰)

收藏
分享

精彩评论

手机快速登录
密码登录
手机快速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