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上名校

中国青年报 06-09 07:48 责编:黄威风 我要分享

    怎样的高中生才能考上哈佛、耶鲁这样的大学?

  每一年,《纽约时报》选登的当年高中毕业生大学申请作文,能为好奇的人打开一个窗口。样本所限,这窗口足够微小(只有五篇),但也足够丰富多彩,引人深思。

  (1)

  比如今年秋天即将入读耶鲁大学的杰弗里·C·余,在大学申请作文里写到了他的父亲:他能从无到有建立起一座温室,能用厕纸造一尊石膏像,能细致、贴心地照料子女的生活,会在厨房里和儿子一块儿饲养小鸡小鸭,与他分享在乡村的成长经历……而小余的父亲没有正式工作,一天大部分时间都花在照顾家人身上。

  还有即将进入哈佛大学的艾瑞克·恩古吉·穆松杜,他同样提到了自己的家庭与文化背景:在内罗毕的泥巴砖墙老屋里,祖母揉着面,准备着最典型的肯尼亚大餐,薄煎饼、甜面包;表弟表妹们在泥地上赤着脚跑来跑去踢足球,好奇着他嘴里闪闪发亮的牙套……

  “这里的生活与我在美国的生活有着极大的不同,贫穷的苦难与闪烁的繁荣似乎永远不会相容。但这就是我所继承的两个世界。而我在任何一个世界中的存在也离不开另外一个世界……高中和大学之间的鸿沟是巨大的,但是为了那些一路将我提携至此的人们,我必须越过。”

  (2)

  这些高校入学申请作文令人感到分外温暖,而被触动的原因,恐怕是我们根本注意不到,生活里有这样的瞬间。

  我写过的入学申请作文里,一行行里都是“几几年到几几年,我在哪哪读书,获得某某奖项,参与过啥啥活动”……状态紧绷如此,对生活说不出其他的话。

  这也让我想起了去年和一位在美国住了快三十年的北京人的对话。她业余会帮社区里的华人看看申请文书,做下“高考咨询”。我曾问她:“高中和藤校最大的差别是什么?”

  答曰:“高中的同学比较单调,都是同一个社区的街坊,大家的经济水平、世界观都差不多。但哈佛的学生,各种背景都有,有精英,也有特别穷的人家出来的,有特别偏远的第三世界国家来的。不同族群的人出现的比例,就跟社会差不多。”

  所以也不奇怪,被《纽约时报》挑选出来的申请作文,呈现出这样的面貌。


  

  (3)

  来自纽约的卡洛琳·贝特的入学申请作文,可能是最符合我原先对“考大学”认知的一篇了。她写了自己做义工帮人报税的经历。这是一项专业的工作,她在16岁起就通过国税局考试,获得了资格证。但要完成工作,需要的不仅是专业技能,还有倾听和沟通的耐心。

  于是这位即将在秋季入读耶鲁大学的高中生见识了在社会边缘沉浮的人们,如何被税收影响了生活:她看到有人牙疼了几个月都不愿去看医生;看到有人从税收的抵免中省出钱来照看残疾的祖母;看到收入在低保线以下的老人坚持要缴上学区税……

  每个人都在入学申请作文中提到了他们的成长。卡洛琳并没能通过自己在报税季的义务工作改变这个国家,可她发现,自己的工作改变了每个客户与这一体制的沟通方式。

  也许以后,她会成为改变这社会更多的人。

  但是——也许还值得庆幸的是——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需要有她这样卓尔不群的经历。

  来自得克萨斯州的琳·皮纳帮奶奶缝着百纳被,想起奶奶如何一路护着她任性成长,那缝缝补补的被子,就像是“描绘了我们曾经面临并克服诸多障碍后所展示的韧性”。

  华裔学生小余从父亲的陪伴中发现,“我的爸爸是做什么的?”并不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父亲虽然没有工作,但他言传身教给子女的,是乐观、热情、创造力这些品质,和不必非要按照既有套路去生活、去衡量成功的态度。

  “天子骄子”的生活,也还是每一个普通人都有的生活。谁又能不为这样的青春动容呢?④(中国青年报)

11111111.jpg

〓更多精彩〓

●我省小麦机收基本结束 12天收获8100多万亩

●落实环保督察“回头看” 兰考一天取缔4家“黑加油站”

●郑州新乡如何融合发展?专家支招

●新乡一男子突然被飞镖射中 手脸发黑无心跳

●时事谈:领导干部如何“交朋友”?

●中原记:一代建筑学宗师李诫

●知食者:臭豆腐

●心灵书:有母亲,就是幸福

●回笼觉越睡越困?恋床可以有却不宜久


★欢迎订阅《河南手机报》,发送短信HNZB到10658000开通。资费3元/月。

收藏
分享

精彩评论

手机快速登录
密码登录
手机快速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