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庄村:“倒数”变“正数”的背后

河南日报 04-19 06:04 责编:葛思贤 我要分享

  4月12日,在一场蒙蒙细雨中,记者来到通许县冯庄乡陈庄村。村边的耕地里,700多亩大蒜长势正好;村内规整的街道、有序的绿化、内容丰富的文化墙让人眼前一亮。

  “几年前,我们村还是出了名的穷村。”70多岁的村民常学山说,“靠着好支书、好支部,村里才变了样。”

  一个好支书激活一个村

  在陈庄村党员活动室的一面墙前,摆放着村里这两年获得的多个荣誉牌匾:基层党建先进村、美丽乡村示范村、脱贫攻坚标兵村……村民们说,攒下这么多“家底儿”,多亏了村党支部书记李爱玲。

  2004年,陈庄村因划分宅基地遇到问题,群众“炸了锅”,同时,村“两委”不和、道路失修等矛盾也显露出来。这时,李爱玲临危受命,挑起了村党支部书记的担子。

  上任后,李爱玲带着村“两委”班子制定了3年奋斗目标和年度工作计划,并通过“四议两公开”工作法,顺利解决了宅基地问题。

  矛盾解决了,但村里落后的面貌并没有改变。2012年,陈庄村被确定为省级贫困村,全村728口人中有47户197名贫困人口。“当时,周边村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宁让闺女远嫁千里,也不往陈庄挪一砖(陪嫁物品)。’”李爱玲回忆说。

  发展才是硬道理。2012年以来,李爱玲先后争取资金170多万元,修建村内道路8000余米;争取扶贫到户增收项目,在村里发展“大蒜—花生”高效种植项目;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投入资金200余万元,修下水道、粉刷墙壁、绿化街道……2016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6820元,陈庄村终于脱贫了。

  康秀建是最早参与陈庄村成立合作社的贫困户。2015年,李爱玲联合康秀建和另两户贫困户以及村会计康秀立成立了合作社,约定由李爱玲和康秀立出资,3户贫困户只分红,不承担损失。

  2016年1月,合作社建起两座大型温室大棚,开始发展绿色蔬菜种植。当年11月,村里争取到“河南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项目,用100多万元资金搭建了3座大型温室大棚,为村集体创收奠定了基础。

  如今,康秀建夫妇靠每天在温室大棚打工,年收入将近4万元。

  建强党支部“倒数”变“正数”

  今年1月29日,康秀建来到村委,找到了正在值班的李爱玲。“李书记,我想办个养猪场,向银行贷款需要有人担保,能不能帮我想想办法?”

  “只要你好好干,我给你担保。”李爱玲立刻和康秀建一起到银行,为其进行担保。没多久,贷款顺利发到了康秀建手中。

  这件事,还有其他村干部接待服务群众的事,都写在了陈庄村的便民服务工作记录本上。陈庄村“两委”成员每天都排班接待村民,为他们排忧解难,化解心中的“疙瘩”。

  “疙瘩”解开了,干部和群众的心更近了。村“两委”换届刚结束,56岁的李爱玲再次高票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参加竞选的上一任支部委员和村委委员也都获得连任。

  “去年,李书记不小心把腰摔骨折了。她没跟别人说,独自到医院治疗后,第二天就回村了。”村支部委员梁新建说,“她腰上打着钢钉还在不停为村里忙碌着。看到‘班长’这么拼命,我们没啥说的,只有好好干!”

  党员常万超说,以前组织生活不规范,支部号召没人听。如今,支部每月1日都会开展“5+N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党员集体学习,开展民主议事、志愿服务等,全村45名党员的身份意识不断增强。“现在,村集体只要有活儿,党员首先抢着干。”

  从全乡党建考核排名倒数的穷村,到如今人人称道的美丽乡村,看着村里发生的变化,李爱玲感到既自豪又有压力:“村里刚刚被确定为开封市乡村振兴试点村,这是陈庄新的发展机遇。只有撸起袖子加油干,才能把陈庄村建设得更加富裕美丽!”③7

  

收藏
分享

精彩评论

手机快速登录
密码登录
手机快速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