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上的古都——郑州

河南日报 06-06 01:18 责编:周玉筝 我要分享

九曲黄河段景波摄

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本报资料图片

  □程遂营

  上善若水说郑州

  在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上,江河哺育着城市文明。作为水源,黄河对河南是最慷慨的。“八大古都”中,黄河哺育下的河南古都就有安阳、洛阳、开封、郑州四座。从这个意义上说,河南省会郑州也是黄河的赠礼!

  食为民天

  民以食为天。粮食和吃饭问题,自古以来就是我们这个人口大国百姓关注的大事。而黄河中下游地区的郑州,则是哺育我国早期农耕文明的核心区域。

  一年一度,在新郑市都会举行场面宏大、仪式隆重的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印证着黄帝与郑州的密切关联。

  4700年前的原始社会末期,人文始祖黄帝在新郑的轩辕之丘出生,后来轩辕黄帝成为中原一带有熊部落的首领。黄帝部落的迅速崛起,引起另外两位部落联盟首领的不满,其中一位是炎帝。炎帝是活动在黄河中游关中平原、渭水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他想把自己的势力范围扩展到中原地区。于是,黄帝与炎帝就在阪泉之野(今河北涿鹿东南),进行三次大的决战。最后,黄帝战胜炎帝,统一了黄河中游地区。

  统一后的黄帝又要面对另一个部落联盟首领蚩尤的挑战。蚩尤生活在黄河下游,是以狩猎、捕捞为主的东夷部落联盟首领,善于格斗。黄帝曾经在与蚩尤作战中,“九战九不胜”。怎么办呢?

  黄帝采取了两个办法:第一,打持久战。黄帝部落地盘大、人口多,利于打持久的消耗战。第二,在粮食上做文章。《新郑县志》记载:“地居土中,物受正气。”这里位于国土中部,气候适宜、四季分明,宜于农耕、宜于人居。加上黄河冲积所形成的肥沃土壤和临近黄河的优越灌溉条件,于是,黄帝亲自教部落成员“艺五种,抚万民”。“艺”就是“种”的意思,“五种”就是“五谷”,是我国早期基本的五种粮食作物:黍、稷、菽、麦、稻。黄帝利用黄河中游良好的农耕条件,教百姓种植五谷,发展生产,解决百姓基本生活和军需用粮问题。经过长达三年的战争,黄帝战胜了蚩尤,实现了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统一。

  智慧的先民选择了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地区发展农业,使黄河中下游地区成为我国农耕文明的发源地。

  此后,夏都阳城(今郑州登封告成镇),商代亳都(今郑州商城遗址)、隞都(今郑州市石佛乡小双桥村),以及两周(西周、东周)时期的郐国、虢国、郑国、韩国等诸侯国的都城,都位于今郑州市区附近,使郑州成了我国先秦时期一个规模庞大的古都群。郑州是名副其实的大古都。

  商通天下

  郑州有两处商都遗址,分别是商代早期的亳都和中期的隞都所在地,让人不禁把郑州与古代商业联系在一起。

  商代人善于经商,现代人所谓的三商,即“商人、商业、商品”就起源于商代。而郑州借助于其位于天下之中的区位和四通八达的水陆交通网络,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商业中心之一。商代的郑州人是如何经商的,历史上并没有留下确切的记载,而康百万庄园则是郑州作为商业都会的实物见证。

  康百万庄园位于郑州市以西的巩义康店镇,是明清时期康氏家族聚居地。明代中期,康氏家族从贩盐开始发迹;清代时康氏家族又介入造船业、土地买卖等,财富迅速增加。最排场的时候,康家从事贸易的船只行遍六河,即洛河、黄河、运河、泾河、渭河、沂河,船只3000艘左右;拥有土地遍及鲁、陕、豫三省八县。当时,有一句民间谚语形容康家的富有:头枕泾阳、西安,脚踏临沂、济南;马跑千里不吃别家草,人行千里尽是康家田。康家成了名声显赫的“中原第一家族”。这个富有的家族之所以被称为“康百万”,与清末的慈禧太后有关。

  1900年,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带领少数大臣仓皇逃亡西安。1901年,清政府与八国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联军撤走。得到消息后,慈禧和光绪准备从西安返回北京,他们选择了经河南回北京的路线。河南巡抚松寿得到消息,打算好好招待一下他们,但国难当头,河南境内连遭水旱灾害,松寿根本拿不出多少银子,他想到了康氏家族。最终,康家首先出资100万两白银,用于整修河南境内的道路、修建慈禧和光绪的行宫,供给慈禧一行在河南的饮食、住宿等一切花费。同时,又向慈禧和光绪捐赠100万两白银,作为他们回京的川资路费。康家如此慷慨捐助,让慈禧深感意外,不由感叹:“想不到此地还有这么一个百万富翁!”从此,“康百万”的名声就在各地传扬开来。

  虽然郑州自古就是群雄逐鹿之地,但是战火并没有伤害到康百万庄园,而今依然保存完好。庄园建筑,以寨上主宅区为核心,向寨下其他区域以扇形展开,建成功能不同、形式各异的院落群体。深宅大院,重脊高檐,垂花门楼,曲廊点缀,移步换景,妙不可言。庭院建筑基本属于豫西地区典型的两进式四合院,各类砖雕、木雕、石雕华丽典雅,造型优美,被誉为中原艺术的奇葩。

  庭院深深,幽雅宁静,徜徉其中,不仅可以想见当年康氏家族的无限风光,更可以联想到郑州在历史上独特的商业地位。

  上善若水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曾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黄河之与郑州的关系,是这一道理的生动诠释。

  以郑州为核心的黄河中下游农耕文化,奠定了中华文明的根基。农耕时代,以郑州为核心的黄河中下游地区按照“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时间节律安排自己的生活,用二十四节气指导农业生产。久而久之,中华民族不仅把很多农闲时节当成了节日,比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享受五谷带给人们的快乐时光;而且迷恋上了看似平淡却有滋有味、田园牧歌式的农耕生活,产生出对于和平的挚爱。农耕文化影响到政治、宗教、哲学、艺术等各方面,甚至渗透到了国民性格。

  以郑州为中心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商业文化,构成了中华商业文明的主体。利用中原地区便利的陆路和水路交通网络系统,商祖白圭、商圣范蠡、儒商端木子贡、营国巨商吕不韦、天下闻名的康百万家族等,不仅以他们的智慧成为富甲天下的巨商大贾,并以他们的行为奠定了基本的商业伦理和道德,在历史上留下美名。


收藏
分享

精彩评论

手机快速登录
密码登录
手机快速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