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怎么样?这场座谈会进行深入分析
河南手机报记者 朱晓玲
“河南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最高的是郑州市,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最低的是周口市,济源示范区、鹤壁市、许昌市、焦作市、漯河市5个地区的城乡融合发展综合得分高于全省城乡融合发展综合得分的平均值。”
1月9日,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组织召开《河南农业农村发展报告(2025)》出版暨深化城乡融合发展座谈会,座谈会上,农村发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张瑶介绍河南区域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测度和评价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座谈会上,河南省社科院党委副书记李同新出席会议并致辞,来自省农业农村厅、郑州大学、河南农业大学、中原农险、河南君友大数据研究院等单位的领导、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与会专家结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河南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等精神,围绕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推进乡村产业振兴、践行“千万工程”经验等重点领域,共同探讨新形势下河南深化城乡融合发展的形势和路径。
会上,《河南农业农村发展报告(2025)》出版发布,该报告以“深化城乡融合发展”为主题,包括1个总报告、1个评价报告,以及城乡产业融合、城乡空间融合、城乡改革联动、城乡治理优化等4个版块21个专题报告。
报告城乡产业融合部分,探讨了城乡融合背景下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主要围绕农业产业链延伸和价值链提升、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农产品网络零售发展、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以及畜牧业、奶业、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进行专题研究,并从强化科技创新引领、提升品牌影响力、加强消费引导、优先保障要素投入等方面,提出了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城乡空间融合部分,以省域、市域和县域三个不同层面区域研究为切入点,通过理论探讨、现状分析和案例研究,分析和提炼河南在城乡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典型做法及经验启示,认为深化城乡融合发展应强化中心城市引领作用、筑牢县域经济底盘、夯实实体经济支撑、健全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等。
城乡改革联动部分,着眼于农业农村领域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分别就优化农地经营、提升耕地质量、统筹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创新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探索农村土地流转价格形成机制等方面进行专题研究,提出深化农村改革应加强顶层设计、注重发挥市场机制、强化农村改革创新、完善改革配套集成等。
城乡治理优化部分,主要围绕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等进行专题研究,认为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应突出基层党组织建设、构建完善的制度网络、建立协同高效的运行机制等,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应完善防灾减灾救灾联动机制、汇聚多元主体协同合力、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基础支撑等,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应稳定农民非农收入、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等。
报告锚定乡村全面振兴目标,深入系统地分析了2024年河南农业农村发展的形势、特征,对2025年进行了展望,并从保障粮食安全、促进乡村产业发展、扎实推动乡村建设、提升乡村治理效能等方面探讨了深化城乡融合发展的主要思路和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