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智库中的90后⑤丨孙振东:以“数”赋能 “智”行其道

河南手机报记者 张熠 实习生 范文瑜 视频 宋子桐

有人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从南极到北极,而是在每个路口与绿灯一再错过。一路绿灯,是玄学还是运气?河南公安智库的研究人员孙振东给出了答案:这其实是通过绿波带实现的,它是一种信号灯多点控制技术,在指定的交通路线上,按一定的速度行驶,沿绿波方向行驶大多数车辆可实现“一路绿灯”。除了减少车均延误和停车次数,绿波带还能降低油耗,减少机动车碳排放,是智慧交通和绿色交通的重要一环。

在位于河南警察学院实验实训楼的智慧交通警务实验室内,滚动大屏上显示着城市的实时交通情况,在途交通量、拥堵指数、延误指数等交通指标一览无余,这里正是孙振东日常授课和做研究的场所。91年出生的孙振东是交通管理工程系的一名讲师,选择这个研究领域的初衷源自他少时的好奇心:为什么不能通过多修路来改善交通拥堵呢?

孙振东解释道:“在交通学里有一个很有趣的定律叫‘当斯定律’,简单来说就是新建的道路设施会诱发新的交通量,而交通需求经常超过交通供给,要解决拥堵就不能只修路,要给城市安装一颗高效处理大数据、对城市实时分析的‘大脑’。读博期间,我开始深入学习大数据、云计算,毕业后来到警院,也是想和团队一起解决智慧交通中存在的数据孤岛和业务壁垒。”

加入智库后,孙振东接到的第一个课题是来自高速交警的委托:运用交管大数据对交通态势进行研判。“高速交通和城市交通有很大区别,城市交通主要以路网的形式呈现,而高速交通主体是路段。高速上如果发生事故和拥堵,疏导是非常困难的,所以非常需要预判拥堵时点和地段。”通过分析多个高速辖区的历史数据、采集道路流量等数据,孙振东和同事们发现高速拥堵经常出现在早晚高峰时期的收费站处,利用算法为一线的高速交警争取了15分钟的部署疏导时间,大大减少了高速拥堵的几率。

与交警对接、研究智慧交通只是河南公安智库的研究领域之一,2020年以来,河南公安智库围绕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公安部党委决策部署,聚焦河南公安重大警务实战、重要警务机制和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等,先后完成政策研究、情报研判、战略规划、技术创新和学术交流等工作300余项,形成智库调研成果110余项。

“不论是精准治堵还是车路协同,保安全、促畅通是我们的工作核心,希望我们的研究能让智慧交通更精细地感知城市的‘心跳’和‘脉搏’,为大家带来更安全有序的交通出行体验。”孙振东说。

责编:朱晓玲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