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甲等”医院县级全覆盖 今年河南解决了哪些民生问题

1699583716460.png

河南手机报记者 闫文瑞 实习生 席培娟 刘曼玉

基本公共服务是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工作。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的部署要求。河南在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建设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成效如何?

11月10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在推动基本公共服务从“有”向“优”发展,解决群众关心的上学、就业、就医、养老、托育等急难愁盼问题上做了以下几点工作。

上半年支出4159.2亿元 兜牢民生服务底线

以推动《“十四五”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规划》《河南省基本公共服务实施标准(2021年版)》落实为重点,省政府印发了《省与市县共同财政事权支出责任省级分担办法》,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基本公共服务政府投入保障机制,今年共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43亿元用于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建设。今年上半年,全省民生支出4159.2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1.6%,有力地确保河南省82项基本公共服务项目落实到位,切实兜牢了民生底线。

筹建5所新高校 填补高校科类空白

实施学前教育普惠扩容工程,到10月底,新建、改扩建幼儿园513所,新增学位12.45万个;启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行动,年内已新建、改扩建150所乡镇寄宿制小学,国家确认6个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县(市、区)。开展中职学校达标建设,中职学校达标率年底达到80%。支持郑大、河大“双一流”建设,培育河南农业大学等7所高校11个专业“双一流”第二梯队。谋划筹建河南电子科大等5所高校,填补河南省高校科类空白。

实现“二级甲等”医院县级全覆盖

全力创建国家医学中心,积极引入复旦妇产科医院、北大六院、北大积水潭医院等国家级医疗资源布局河南,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学科达到12个,居全国首位。建成3个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完善省级慢性病分治网络。设置60所县(市)三级综合医院,创建179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实现“二级甲等”医院县级全覆盖,基层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乡镇和行政村体育健身设施实现全覆盖

建成省科技馆新馆、中国文字博物馆二期、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等一批重大公共文化设施,形成博物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乡镇文化站、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为主体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系。加快推进省综合体育训练中心建设。城市“15分钟健身圈基本建成”,乡镇和行政村体育健身设施实现全覆盖。

7334个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

开展托育服务能力倍增行动,托育服务机构总托位达到29万个,比“十三五”末翻一番。持续完善养老服务设施布局,累计推动157个县(市、区)全面建成县级特困供养机构,实现673个街道、7334个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

连续多年持续提高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

全省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7842万人、1120万人、1099万人,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累计建成农村重度残疾人照护服务机构2312个,集中照护4.1万农村重度残疾人。连续多年持续提高城乡低保、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

棚户区和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均提前完成年度任务

统筹推进棚户区和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截至目前,全省棚改安置房基本建成21万套,新开工改造老旧小区38.98万户,分别完成工作目标的105%、103%,提前完成年度任务。

加大职业技能培训支持力度

聚焦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就业人群,加大职业技能培训支持力度,成功举办第二届全省职业技能大赛。截至9月底,开展职业技能培训327.3万人次,新增技能人才286.2万人,新增高技能人才108万人。全省城镇新增就业98.43万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89.5%,就业增量及时序进度均高于去年同期。

责编:周志武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