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师节丨 当“天使”遇到“天使” 生命闯关成功

河南手机报记者 司艳雯 视频 闫文瑞

新生儿科病区的“患者”有些特殊。他们不会说话,身体比一个成年男性的手掌大不了多少,大多需要住在一个个精密暖箱里。他们是超早产儿,是医生口中“早到的天使”。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新生儿科主任徐发林和这些超早产婴儿打交道已有近三十年。他带领新生儿科创造了很多“首例”,如曾抢救成功国内首例单胎出生体重仅700克的早产儿和省内首例全部存活的五胞胎;成功救治胎龄28周、体重仅650克(双胎之一)超低出生体重儿。

“救治早产儿就是医生和宝宝一起‘闯关’,保暖关、感染关、呼吸关、循环关、脑损关、黄疸关,最终长成一个体格正常的健康宝宝。”徐发林这样比喻新生儿科的救治工作。一般来说,早产儿从600-800克长到2-3公斤且身体没有异常即可出院,这个过程需要2-3个月,有些早产儿甚至需要住院3-4个月。

超早产儿生存能力低下,救治难度大,成功的救治不仅需要精准的治疗方案,还需要精细化护理。每一次呼吸机参数调整、呼吸道清理、测血糖、换尿片等各种诊治及护理,医护人员都会小心翼翼。“这期间我们每一位医生护士都会像爸爸妈妈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来照顾他们。”徐发林说,“每多一位这样的患者出院,我们的职业价值也就增加一分。”

令徐发林十分触动的是,很多父母带孩子挂徐发林的门诊号不为看病,只为让徐发林亲手抱抱这个他曾亲自带大的宝宝。“徐主任你看,这个孩子是在你们这里救治成功的,他现在长得很好。”

“每个早产儿都是早到的天使,是一个家庭的希望,我们的责任就是精心医治呵护他们直到生命安全期。我们不仅要把宝宝救活,更要救得有质量,做到不留后遗症。”徐发林说。

当“天使”遇到“天使”,生命“闯关”成功。

责编:杨致文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