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河南 读懂中国|2022年度河南五大考古新发现揭晓

顶端新闻记者 张弋(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供图)

去年,丰硕的考古成果在河南大地不断诞生,郑州商城金覆面、开封州桥遗址巨幅祥瑞壁画等一系列重大发现引发社会强烈关注,登上全国热搜,再次奠定了河南文物大省的地位。

3月8日,由河南省文物局指导,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华夏考古杂志主办的“2022河南考古新发现论坛”在郑州举行。

今年共有10项考古成果参与评审。3月21日,顶端新闻记者从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河南偃师二里头都邑多网格式布局、郑州商城遗址书院街墓地、河南安阳殷墟商王陵及周边遗存、河南开封州桥及附近汴河遗址、洛阳孟津朱仓北朝墓通过专家无记名投票后脱颖而出,当选“2022年度河南五大考古新发现”。

△2022年度河南考古人物马俊才

除评选年度河南五大考古新发现外,今年特新增年度河南考古人物,“2022年度河南考古人物”为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马俊才研究员。他主持发掘的河南南阳黄山遗址去年入选“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在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会长孙英民看来,河南作为考古强省,首先体现在考古单位数量多。不仅有各级别的考古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安阳洛阳等地也有考古队,此外还有不少机动考古队。其次是科研成果多,每年基本都能拿出近50本新的考古研究报告。最后是考古发现多。河南拥有50个“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领跑全国。今年入围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的22个项目,河南也有3个,是国家各个考古科研单位最重视的地区之一。

从参评项目文化内涵来看,涉及文明起源、夏文化、商周文化、黄河文化、大运河文化、都城与城市考古及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等多个领域,对中华文明探源探究,讲好黄河文化、大运河文化故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历史文脉,增强文化自信,以及凝聚民族精神力量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这五大新发现各自都有哪些亮点?会议上,来自多家考古单位的负责人对项目发掘情况进行了汇报。

殷墟王陵区发现商王陵墓隍壕和超大型西周遗址

近年来,殷墟王陵区又有多个重大考古新发现,考古人员在这里发现了两条围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牛世山介绍,这两条围沟属于围绕商王陵园的隍壕。

\

△东围沟内祭祀坑K23

20世纪90年代以来,考古人员在殷墟遗址范围内的洹河以南和东面的大司空地区发现商代晚期干道;从殷墟西部、今安钢厂区向东贯穿有商代晚期的干渠及其支渠,两者构成殷墟大邑商都城空间的骨干框架。“但这样一些重要的现象,在洹河北岸以商王陵区为中心的区域都没有发现。”牛世山说。

2021年8月到2022年11月,考古人员对商王陵及周边进行考古勘探,发现围沟、祭祀坑、墓葬、灰坑等。

这两条围沟,东西相距40米。

\

△祭祀坑K23出土文物

东围沟(G1)围绕在王陵东区的大墓和大量祭祀坑周围。东西间距大致为246米,南北236米,近正方形。沟的宽度不一,口部宽超过10米,最深处3.5米。

西围沟(G2)围绕在王陵西区的大墓周围。两个围沟各发现缺口两个。新探祭祀坑460座以上,形制与以往考古发掘的殷墟时期祭祀坑基本相同,不排除少数为墓葬。口部多为长方形,少数为方形坑,还有长方形巨型坑;都探出有骨骼。墓葬76座,有土坑竖穴墓22座,砖室墓36座,洞室墓18座。    

值得一提的是,在东围沟东部(王陵公园东墙外),考古人员清理了祭祀坑31座。其中包括人坑、狗坑、人与狗组合坑三种,以第三种常见。少数坑底的腰坑中埋狗。少数坑中埋青铜器、陶器、玉器、骨器、蚌片等。

牛世山说,这两条围沟都属于商代晚期,与商王陵园有明确的关联关系。殷墟王陵区陵墓隍壕的确认,将此规制上推到商代晚期,将推动对商代陵墓制度乃至于商文化、商史的研究。同时,也为殷墟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提供了新的重要资料。

\

此外,考古人员还在王陵区西部发现了殷墟范围内面积最大的西周遗址,面积超过4万平方米,这是殷墟范围内发现的面积最大的西周遗址。将推动周人灭商以及周王国国家治理方式的研究。

二里头遗址的都邑框架被商王朝所延续

二里头遗址考古发掘近年来取得重大突破,更多道路与墙垣被发现,以道路和墙垣 规划为多个方正、规整的功能区,形成多网格式宏大格局,确立了都邑规划布局的基础框架。

△二里头遗址平面图(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据介绍,根据对以往资料的研究,考古学者推测,二里头都邑除了宫殿区、作坊区外侧存在围垣之外,“井”字形九宫格其他网格的各贵族居住和墓葬区外围也应有墙垣围护。经过几年探索,在中心区新发现主干道路及其两侧墙垣。

2020年秋季至今,新发现宫北路上的门道,宫城以西区域围墙的东南拐角,东南角近直角,内侧被破坏较多;新发现宫西路向北延伸200余米,道路的东西宽度约15米,道路两侧均有宽约2米的南北长条形夯土墙。东侧的夯土墙,应为祭祀区西侧的围墙;西侧的夯土墙,应为祭祀区以西区域的东侧围墙。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席乐介绍,从九宫格到多网格的变化,是二里头开创的先例,后世的里坊制可能都是从这里开始的。“有四条路就可以形成九宫格,多网格布局的道路系统则更为复杂,将来可能会在二里头发现更多的道路围城的格子。”

△二里头都邑8号基址、宫城西南与作坊区西北部(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祭祀区、宫殿区和官营作坊区这三个最重要的区域恰好在中路,宫殿区位居中心重要遗存拱卫在宫殿区的周围。完全符合“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而立宫,择宫之中而立庙”的都城规划特点。

席乐说,每个网格应属于不同人群,表明二里头都城极可能已出现了分区而居、区外设墙、居葬合一的布局。严谨、规整的规划布局,显示社会结构分明、等级明显,统治格局井然有序,暗示当时有成熟发达的统治和模式,是进入王朝国家的最重要标志。

严谨、方正、规整的布局,为其他先秦都邑遗址探索布局提供了参考,例如洹北商城;此外,居葬合一的这种布局结构在中原龙山文化中少见,此时得到强化和提升。在偃师商城、郑州商城、特别是安阳殷墟包括周原的殷人聚落都有类似现,表明这种制度被商王朝继续,体现了二里头对中华文明总进程的引领作用。

郑州商城发现商文化首件“金泡”服饰

2021年6月至2022年12月,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配合郑州商都历史文化区两院二期项目建设过程中发掘出各类丰富的遗迹、遗物,时代涵盖商代、战国秦汉、唐宋金元、明清等时期,重大考古收获是发现郑州商都遗址书院街墓地。

△M2部分出土器物分布图

书院街墓地位于郑州商城内城垣东南、东大街南、书院街北,距南城墙约200米,距东城墙约450米。墓地由两条大致呈东西向平行的壕沟、出入墓地的通道及附属夯土建筑、以青铜器墓葬为核心的甲组墓葬、祭祀坑等共同组成一个结构与功能明确的丧葬体系,这是郑州商城城垣内首次发现的具有系统结构功能的墓地。墓地现存面积一万余平方米,时代为郑州商城白家庄期。

墓地主墓M2 出土青铜器20件、玉器11件、金器6件、箭镞50、贝币120等随葬品共计200余件,是郑州商城目前出土随葬品最多、种类最丰富、等级最高的贵族墓葬。M2出土金覆面、金泡、金箔绿松石牌饰等大量用金的黄金文化现象在全国早、中商文化中是首次发现,为探讨西南地区三星堆黄金面具文化的来源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M2出土的金覆面、金泡和以金箔为地镶嵌绿松石的兽形牌饰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黄富成介绍,这是金泡作为一种服饰在商文化中首次出现,以金箔衬底镶嵌绿松石的兽形牌饰更是凸显了墓主人非同一般的身份与地位。

M2出土长达75厘米的玉戈,是郑州商城目前发现的最大玉戈。M2出土青铜器组合填补了学术界对中商青铜器文化研究的空白。M2底部六处殉狗坑分别位于头部、腰部及四肢处,这一罕见的殉葬文化现象为晚商高等级贵族墓葬殉狗文化的来源提供了直接的证据。

△郑州商城目前发现的最大玉戈

书院街墓地是一处有组织、有规划、有设计、有管理的专门区域,两条壕沟很可能具备了商代最早的“兆域”雏形或者说具有界沟等整体系统性的功能,为商代王陵丧葬礼制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文化视角。

书院街墓地极大拓展了郑州商城聚落结构的时空布局,丰富了学术界对于中商文化的认知,为我们进一步认识郑州商城发展、演变及其与郑州小双桥遗址的关系等诸多问题提供了新的探讨空间。

开封州桥遗址发现北宋巨幅祥瑞壁画

州桥位于开封市中山路,始建于唐代建中年间,因在州之南门故名州桥,五代称汴桥,宋代改称天汉桥。人们熟知“汴京八景”之一的州桥明月,就在这里。此外,州桥还是《水浒传》中杨志卖刀怒杀牛二故事的发生地。

2018年起,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和开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对开封北宋州桥遗址进行发掘。经考古工作者接续努力,州桥遗址的真容已完全显露,其中最夺人眼球的莫过于发现了河道两侧的石壁,石壁上祥瑞图案与《东京梦华录》记载完全一致,可谓历史照进现实。

△州桥汴河南岸石壁(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开封北宋州桥遗址发掘现场负责人周润山介绍,此次考古发掘最大成果就是发现了《东京梦华录》记载的石壁,位于河道两侧。

目前揭露的北侧石壁顶部距地表深度约6.8米,石壁通高5.3米,东西长21.2米,雕刻纹饰的石块有16层,通高3.3米,有3组图案。整个石壁每组为一匹海马和两只仙鹤环以祥云组成,长度约为7.5米。整个石壁推测共有4组图案,长度约为30米,每匹海马头部还长有“独角”。

△汴河西壁剖面

经考古人员根据X荧光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检测后发现,州桥两岸石壁的氧化物组成、物相组成及含量与荥阳段沟河区域石块极为接近,与文献记载的北宋修建东京城时皇家采石场位于荥阳相吻合。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刘海旺向顶端新闻记者表示,州桥石壁是目前国内发现的北宋时期体量最大的石刻壁画,从规模、题材、风格方面均代表了北宋时期石作制度的最高规格和雕刻技术的最高水平,填补了北宋艺术史的空白,见证了北宋时期国家文化艺术的发展高度。

△元代白地黑花瓷枕

周润山认为,随着时代变迁,河道变窄,曾经的汴河已经变成了小水沟,两岸居民开始在州桥两岸上盖起了“违章建筑”。金龙四大王庙在州桥桥面上,庙的大殿部分,则位于砖券小桥正上方。

△明代景德镇窑青花水草浮蟹杯

现存州桥为明代早期修建,是在宋代州桥桥基基础上建造的单孔砖券石板拱桥,那么,宋代州桥在哪里?周润山认为,宋代的州桥已经不存在了,明代的州桥应是在宋代州桥的桥基基础上建造而成。

“本次考古发掘,首次完整揭露出了唐宋至清代开封城内的汴河形态,展示了自唐宋至清代汴河开封段的修筑、使用、兴废等发展演变过程,为研究中国大运河及其变迁史提供了考古实证。”刘海旺说,州桥遗址见证了10至12世纪中华文明的发展高度,对其进行科学的发掘、保护与展示,对讲好黄河文化、大运河文化故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历史文脉,增强文化自信,凝聚民族精神力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洛阳首次考古发现围屏石棺床,上刻“董永七仙女”“郭巨埋儿”

2022年10月,洛阳市考古研究院在进行小浪底南岸灌区建设项目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一处由3座墓葬组成的北朝时期的家族墓地。

△M260围屏石棺床及随葬器物

墓地位于洛阳市孟津区平乐镇朱仓村东北部,3座墓葬墓道均为南向,整体呈“品”字形排列,为长斜坡墓道单室土洞墓。共发现2套围屏石棺床,同时还有完整的墓葬形制和随葬器物,三座墓葬的年代初步推测为北魏末年至东魏时期。

M260由长斜坡墓道、天井、甬道和墓室4部分组成。墓室北部置有一围屏石棺床,由石屏风和石棺床两部分组成,图像为减地平钑,由4块石屏风,1对石刻子母阙组成。每块石屏风各有3幅图像,共计12幅,局部涂朱贴金。除1幅似为男性墓主人外,其余内容为“郭巨埋儿”“老莱子戏彩娱亲”“秋胡戏妻”“临深履薄”的孝子、列女、高士故事及墓主出行仪仗内容。

△M260西侧石刻子母阙及陶武士俑

在M262墓葬中发现的围屏石棺床结构与上述石棺床相同,但未配石刻子母阙。石屏风未见墓主人图像,内容为“董永七仙女” “郭巨埋儿” “孝孙原榖” “伯俞泣杖”孝子故事,及侍女持帐出行画面,棺床上部为高浮雕双层莲瓣,莲瓣全部贴金并有红绿彩绘,外侧9幅图像为畏兽、翼兽、千秋万岁和兽首衔莲图案,床腿两侧为狮子,中部为莲花火坛。

在M261墓葬中未发现围屏石棺床,甬道内出土部分石棺头挡残块,经初步清理图像有神人、门吏、畏兽等,局部涂朱贴金,推测该墓应该使用石棺作为葬具。

△M262床腿纹饰局部线描

△M262围屏仕女线描图

该项目负责人李勇介绍, 此次发现的围屏石棺床为洛阳地区的首次考古出土,石围屏的图像内容为中原传统的孝子和出行故事,艺术水平非常高,但两套围屏的图像风格又有所差异,反映了北魏晚期以后绘画风格的变化,逐渐由“瘦骨清像”向“雄健饱满”转变的过程。所使用的葬具及随葬器物反映了孝文帝迁洛以后汉化的强烈影响以及鲜卑本民族的自身特征,为研究北朝时期的民族大融合提供了重要的图像和实物资料。


责编:周玉筝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