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这十年 | 铁路公路机场全面发展 来看河南交通这十年
河南手机报记者 司艳雯
10月8日,河南省委宣传部召开“河南这十年”主题系列第十六场新闻发布会。重点解读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南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的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十年来,全省综合交通线网里程达28万公里
河南省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厅长徐强介绍,十年来,全省综合交通线网里程达28万公里,民航强枢增支,铁路拓展成网,公路加密提质,水运通江达海,基本建成了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现代立体交通体系和物流通道枢纽,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更加凸显。可以说,这十年,是河南交通运输事业发展速度最快、发展路径最优、发展质量最好的十年。
徐强介绍,这十年,注重规划引领,高起点推进交通强省建设。按照建设交通强国要求,省委省政府立足省情、着眼全局、面向未来,以前瞻三十年的眼光作出了加快建设交通强省的战略部署,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率先获批,郑州被定位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国际铁路枢纽、全球性邮政快递枢纽、国际物流中心,入选首批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城市。
洛阳、商丘、南阳被定位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制定印发《河南省加快交通强省建设的实施意见》《河南省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2021-2035年)》,在全国首创编制《河南省“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枢纽经济发展规划》,努力变“流量”为“留量”,推动交通区位优势向枢纽经济优势转变。
2025年,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10000公里
记者从发布会获悉,到2025年,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10000公里,“米+井+人”综合运输通道格局全面形成,实现交通体系、物流枢纽与区域、城市、产业融合发展,初步建成枢纽经济先行区和交通强国示范区。到2035年,建成高品质出行交通圈和高效率快货物流圈,实现“人享其行、物优其流”,枢纽经济先行区享誉国际,行达天下、货畅其流、网联世界成为河南的靓丽名片。
徐强介绍,这十年,聚焦互联互通,高标准打造综合交通网络。民航形成“一枢三支”机场布局,郑州机场旅客吞吐量最高至2019年的2912万人次,年货邮保障能力提升至110万吨,2021年出入境货运航班突破1万架次,货邮吞吐量达70.5万吨,“空中丝绸之路”辐射能力持续提升。铁路里程达6715公里,“四纵五横”普速铁路网全部实现复线电气化,建成投运京广、郑徐等高速铁路,在全国率先建成“米”字形高铁网,高铁里程达2176公里,实现“市市通高铁”。
高速公路里程达7216公里
郑州、开封等7市形成高速绕城环线
徐强介绍,郑州成为继北京、上海、广州之后的全国第四个国际邮件枢纽口岸,覆盖全省、深入乡村、通达世界的邮政快递网络基本建成。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接续实施高速公路“双千工程”“13445工程”,普通干线公路“畅通畅连”工程和内河水运“通江达海”工程,高速公路里程达7216公里,郑州、开封等7市形成高速绕城环线。
尤其是今年以来,全省上下加压奋进、勇挑重担,公路水路建设再创新高,今年年底将有14个项目、821公里高速公路建成通车,通车里程突破8000公里。普通干线公路里程达3.1万公里,所有高铁站、机场、港口和省级开发区实现二级以上公路连通。
内河航道里程达1725公里,沙颍河、淮河实现通江达海,“两河两港”项目开工建设,年底前将实现沙颍河平顶山至省界段273公里航道全线通航。周口港入选全国36个内河主要港口,成为扩大开放连通长三角的桥头堡。内捷外畅、立体高效的综合交通网络基本形成。
河南因公路水路投资完成好,2019年、2021年两次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表扬。
“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助力脱贫攻坚
在脱贫攻坚、高水平改善农村交通面貌方面,徐强介绍。河南省交通运输厅以“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助力脱贫攻坚,在2018年提前一年半实现全省4.6万个建制村“两通”兜底性目标任务的基础上,加压奋进,主动作为,2021年实现全省17.9万个20户以上自然村全部通硬化路,兑现了“小康路上不让任何一地因交通而掉队”的庄严承诺。
郑州等4市成功创建全国“公交都市”
这十年,全省秉承服务至上,高品质提升运输供给质量。郑州等4市成功创建全国“公交都市”,数量全国第一。郑州、洛阳开通地铁运营线路10条,运营里程265公里,年客运量达4.4亿人次。郑州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持续提升,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4.7%。中欧班列(中豫号)形成“8个口岸出入境、17条线路直达”服务网络,实现每周“16去18回”高频次往返对开,成为全国五个中欧班列集结中心之一。
持续深化交通投融资体制改革
过去十年,河南着力破冰攻坚,高强度激发体制改革活力。持续深化交通投融资体制改革,先后出台关于高速公路、内河航运等投融资改革创新意见,重组河南交通投资集团,整合后总资产达5323亿元,集聚规模效应进一步增强;组建中豫国际港务集团,推动全省内河航道、港口一体化发展。
创新采用“地方政府+省级交通投融资平台+国有大型企业”合作模式,鼓励投资企业采用“投资+设计+施工+运营管理”(EPC)、沿线土地综合开发等方式,扩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来源渠道,为交通健康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徐强介绍,这十年,加大投入力度,高效能服务交旅融合发展。深入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重点建设“黄河古都”“太行天路”“生态伏牛”“红色大别”四大一号旅游公路,全省5A级景区实现高速公路全覆盖,4A级景区覆盖率达90%,林石公路(林州市至石板岩镇)、兰赵线(兰考县至仪封乡汤坟村)获评全国“十大最美农村路”,“交通+旅游”协调联动效能不断提升。
争取南信合高铁、郑州机场三期等纳入国家规划
十年来,河南省在铁路、民航发展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主要采取了什么举措来推进铁路、民航建设?河南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李新国做了重点介绍。
这十年,铁路骨干通道更加畅通。继2010年郑西高铁开通运营后,十年间,先后建成投运京广、郑徐、郑万、郑阜、商合杭、太焦高铁河南段,随着今年6月20日郑济高铁郑濮段建成投运,河南在全国率先建成米字形高铁网,实现“市市通高铁”,全省铁路通车里程从2012年的4822公里增加至6715公里,高铁营业里程由865公里增加至2176公里。
这十年,民航基础设施更加完善。郑州新郑国际机场、洛阳北郊机场、南阳姜营机场完成改扩建,信阳明港机场建成投用,安阳红旗渠机场主体工程完工,商丘、周口、平顶山、潢川等支线机场前期工作积极推进,“一枢多支”现代化机场群加快构建。
这十年,交通枢纽优势更加凸显。着力提升郑州铁路枢纽能级,郑州东站、郑州航空港站建成投用,郑州南站开工建设,郑州铁路枢纽形成“四主多辅”客站格局。我们加快建设郑州国际航空货运枢纽,郑州机场二期工程“三年工期、两年建成”,北货运区全面建成投运,郑州机场跻身全球货运机场40强。
李新国介绍,十年来,围绕推进铁路、民航发展,主要采取了以下举措:
一是加强重大战略谋划,积极融入发展全局。坚持以前瞻30年的眼光开展重大战略问题研究,超前谋划布局米字形高铁,争取国家先后赋予郑州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国际铁路枢纽、全球性邮政快递枢纽以及洛阳、商丘、南阳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等重大定位。
二是树牢“项目为王”理念,接续推进重大项目。坚持把重大项目建设作为巩固交通区位优势的重要抓手,高标准研究编制五年及中长期规划,加大汇报衔接力度,争取南信合高铁、郑州机场三期等重大项目纳入国家规划,为后续发展积蓄强劲势能。
三是健全协调推进机制,推动项目落地实施。省委、省政府牵头确定重大项目省领导分包推进制度,逐项目建立协调推进机制和工作专班,坚持月调度和台账周报,及时研究解决项目推进中存在的问题,强化资源要素保障,为项目实施创造有利条件。
四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出台关于铁路等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意见,组建河南省铁路建设投资集团,设立总规模300亿元的河南铁路产业投资基金,推动全省运输机场一体化运营管理,提升铁路、民航等重大交通项目全生命周期综合效益。
李新国表示,下一步将锚定“两个确保”,深入实施优势再造战略,积极推进郑济高铁濮阳至济南段、平漯周高铁等项目建设,加快实施郑州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安阳红旗渠机场等项目,推动河南省铁路、民航高质量发展,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枢纽经济先行区,推动交通区位优势向枢纽经济优势加快转变,为现代化河南建设持续提供强力支撑。
真金白银推进助企纾困
在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稳经济大盘部署方面,交通运输行业采取了哪些措施?目前取得了什么效果?徐强表示,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积极扩大交通有效投资,为稳住经济大盘多尽责任、多作贡献。今年,在实现“开门红”的基础上,用半年时间完成了全年近三分之二的年度投资目标任务;用三个季度,完成了全年的投资目标任务。在此基础上,把全年的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目标从1200亿元调增至1500亿元,占到全省2.8万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目标的5.4%。
二是全面稳住市场主体,帮助行业企业走出困境、渡过难关。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坚持用真金白银、出实招推进助企纾困,安排疫情防控复工复产专项资金7200万元,直接下拨各市用于补助企业。6月1日至8月31日,对全省“四保”白名单企业实施货车通行费减免20%优惠政策,累计减免通行费2.6亿元。在现有各类通行费减免优惠政策的基础上,第四季度将再对货车实施通行费减免10%的叠加优惠,预计减免5.7亿元。积极落实金融支持政策,截至目前,全省已发放交通物流贷款16.2亿元,其中专项再贷款6.5亿元,累计支持“两企两个”市场主体1984个。
三是深入推进“放管服效”改革,使交通运输经营者办事流程更简、环境更优。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持续做好物流保通保畅,把高速公路经营、道路运输、物流枢纽等9种类型1.3万家交通运输企业,纳入重点保障范围,确保应急状态下能够正常运转。1~8月,全省公路水路累计完成货运量15.9亿吨、货物周转量5778亿吨公里,同比分别增长2.6%、11.1%,有力促进了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维护了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为全省优化营商环境、稳住经济大盘作出了交通贡献。
确保14个高速公路项目年底前建成通车
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8000公里
今年全省有多条高速公路即将建成通车,目前项目推进成效如何?河南省交通运输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宋华东也做了相应介绍。
今年年初,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年内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800公里以上,河南省交通运输厅把确保14个高速公路项目年底前建成通车、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8000公里,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多措并举、全力以赴,推动项目持续大干快干、全力冲刺通车目标。
宋华东介绍,当前14个通车高速公路项目保持良好推进态势,重大控制性工程节点相继取得突破,路面铺筑、服务设施、绿化工程加快有序推进。年底前,能够确保这些项目建成通车,这14个项目中,既有沿南太行、西峡至淅川、上蔡至罗山、封丘至原阳、阳新濮阳段等“三山一滩”地区项目,也有新安至伊川、鹤壁至辉县、滑县至卫辉等郑州都市圈交通项目,还有新晋高速螺旋隧道等高技术难度的标志性工程。这些项目的建成通车,将进一步完善区域路网结构、带动沿线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交通旅游深度融合,在全省稳住经济大盘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宋华东表示,下一步将进一步加强施工组织,抓好施工质量,保障施工安全,确保这些高速公路通车项目按期高质量建成通车,确保全省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超过800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