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答卷|点燃南阳革命星火

河南日报 02-01 10:59 责编:刘玉婷 我要分享

0.png

  河南日报记者 孟向东 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 司马连竹 河南日报通讯员 吴双

  1月26日,走进位于南阳市宛城区黄台岗镇刘宋营村的中共南阳第一支部旧址,一块刻有“星火燎原”的花岗石,首先映入眼帘。

  1926年,处于帝国主义侵略和内乱中的旧中国风雨如晦,一群怀着爱国救亡理想的青年在刘宋营村的一个小院落里,建立了南阳地区的第一个党组织,点燃了当地抗击军阀反动统治、谋求民族解放的革命烽火。

  如今,经过修缮的中共南阳第一支部旧址仍然保持着简朴厚重的风格。穿过记载南阳党史光辉历程的几百米红色文化长廊,走进修缮一新的院落,大门上“中共南阳第一支部旧址”几个金色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院内青砖灰瓦的建筑见证了那段激情燃烧的革命岁月。

  “南阳第一支部是在中共中央的直接指示、领导下建立的,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南阳共产党人创办农民夜校,宣传发动群众,组建农民武装,在南阳播下了革命火种,在中原腹地迅速掀起了农民运动的高潮。”宛城区委党校教师刘平家告诉记者,1926年2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特别会议,分析当时的形势,要求在北伐必经之路的河南等地加紧开展群众工作,发动和组织农民参加革命运动。随后,在周恩来具体指示下,中共上海组织派遣南阳籍共产党员、上海大学学生杨士颖回到南阳建立中共组织。

  杨士颖回到河南后,与中共豫陕区委取得联系。中共豫陕区委决定派遣在开封当教师的南阳人刘友三、朱冠洲,和杨士颖一起回南阳开展党的工作。他们三人回宛后,利用合法职业作掩护,秘密从事党的工作。经过认真调查,他们初步确定把支部建在群众基础比较好的刘宋营村,并发展了南阳本地第一名共产党员刘实中。

  1926年5月的一天,刘友三、杨士颖、朱冠洲到刘宋营村刘实中的家里,他们以打牌作掩护,召开党的会议,学习《共产党宣言》,正式成立中共南阳支部委员会,隶属中共豫陕区委领导。会议决定由刘友三担任书记,杨士颖担任青运委员,朱冠洲担任军运委员,刘实中担任农运委员,机关驻地为刘宋营村。

  中共南阳支部的成立,给战乱中的南阳带来光明和希望,为以后党组织在南阳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支部以刘宋营村为基地开展党的活动,在工人、农民、青年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通过农运工作教育红枪会等群众组织,发动红枪会进行抗粮斗争,壮大了当地革命声势。此后,以刘宋营村为中心,中共南阳党组织的力量不断加强,活动范围不断扩大。

  “南阳地区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就是刘宋营人打响的。”刘福僧烈士之女刘奎中告诉记者,1928年,中共南阳党支部逐步发展起党员42人、农协会员100多人的革命武装,在当年4月成功夜袭国民党白秋税务局(今唐河境内),时任支部委员的刘福僧正是领导者之一。1930年,刘福僧受党组织派遣,到桐柏组织武装起义,被派往中国工农红军第九军第26师政治部工作,在对敌作战中身负重伤牺牲,年仅22岁。

  英雄已逝,精神不朽,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如今,中共南阳第一支部旧址已经成为一方红色沃土,将红色基因、忠诚信仰根植于广大党员心中,薪火永相传。

  名片

  中共南阳第一支部

  中共南阳第一支部旧址位于南阳市宛城区黄台岗镇刘宋营村。1926年5月,中共党员刘友三、杨士颖等在刘宋营村秘密成立中共南阳支部。这是我党在南阳地区建立的第一个党支部,其领导发动的农民运动,有力打击了旧军阀反动势力的气焰,扩大了中共组织在当地的影响,为后来中共南阳中心县委以及豫鄂边区省委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