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论场丨应对老龄化靠生三胎?并不是!

河南日报客户端 11-04 15:02 责编:赵逸伦 我要分享

 

丁新科

  每个人都有老去的一天,随着我国加速进入老龄化社会,“今天,我们该如何养老”“养老短板”等话题一直居高不下。养老是民生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社会关切进行积极回应,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将应对人口老龄化提高到国家战略层面,这意味着“十四五”期间,国家将进一步完善养老制度,这是加强社会治理应有之义,对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现代化水平意义重大。

  11月3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全文发布,对“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进行更详细阐述,涉及人口政策调整、养老产业培育、监管等多个层面,其中“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发展银发经济”“培育养老新业态”等重要表述尤其让人印象深刻。相信随着新政策在“十四五”期间的实施,养老行业定会进入更高水平的发展阶段。

  最近,恒大研究院院长、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发表文章《建议先放开三胎:中国人口报告2020》。文章称,中国出生人口持续下降,老龄化加速到来。因此,应尽快全面放开三孩,应对人口少子化老龄化。

  文章遭到各方质疑,适龄人口生育意愿连年降低,背后有经济社会等深层次原因,单纯靠放开三孩政策,并不能逆转生育趋势,更不能逆转老龄化趋势。但文章反映了深层次社会焦虑,年轻人越来越少,社会财富将由谁创造?人口红利消失后,如何应对老龄化,解决养老问题?

  是靠做大蛋糕,还是聚焦解决现实养老问题?两者并行不悖。具体到每个家庭、每个老人,都会化为三个终极问题:“养老金够不够”“在哪养老”“生病时谁来照顾”。这三个问题既与个人相关,又涉及社会养老体系的完善。

  “十三五”时期,我国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10亿人。养老体系的基础制度已经构建,未来要实现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的转变。

  笔者曾利用周末带着家人去郑州西郊一家养老机构做志愿者。这家养老院设在医院内部,各种设施相对完善。同行的志愿者表演舞蹈、快板等节目,让老人们很开心,不时鼓掌。一位老人与志愿者聊天时突然落泪,工作人员连忙上前安慰。原来,这位老人几个子女都在郑州,经济条件不错,她自己退休金亦较高,从内心讲不愿意住养老院。志愿者随口问及子女事情,触及她内心痛处。可见,即便有地方养老,子女陪伴对于老人而言也无可替代。

  从情感上,许多老人喜欢与儿女住在一起,上述养老院那位老人也不例外。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据全国老龄委数据显示,我国老年空巢家庭率已达半数,大中城市达70%,给老人的照护带来巨大压力。随着家庭日益小型化,养老的功能逐渐弱化。依托社区服务的居家养老、医养结合等新型养老模式近年发展势头迅猛,不仅是对家庭养老功能的有效补充,未来更要着力解决空巢不空心问题,让老年人情感得到及时慰藉。

  全省各地都在积极探索养老服务。郑州持续新增养老床位,洛阳依托社区建立“乐养居”养老服务中心,集生活服务、康复娱乐、短期托养等功能于一体,在家门口形成“15分钟养老服务圈”,许昌发力老年康养产业……

  老年人的需求是多元的、个性化的,养老市场的需求也是巨大的,这些需求不是社会的负担,相反,如果以高质量的养老服务供给满足、适应老龄化社会的需求,就必将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成为扩大内需的一个强有力支撑。

  “当你老了,头发白了,睡意昏沉,当你老了,走不动了,炉火旁打盹,回忆青春……”再过一个五年,社会养老体系将更加坚实,“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必将成为更多老年人晚年生活的常态。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