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论场丨疫情向后,治理向前

河南日报客户端 03-20 21:18 责编:周志武 我要分享

       □屈晓妍

  昨日传来消息,郑州将有序开放餐饮企业堂食服务。

  这还能忍?!

  今天中午,我就和两个小伙伴一起去吃了一顿火锅。店门口“戒备森严”,需要消毒、登记、出示健康码方可入内就餐。餐厅里每桌客人都相隔甚远,为了避免把食材暴露在空气中,小料台也撤了。吃完离开,还非常贴心地一人送了一个一次性口罩。只是由于匆促开张,一些食材供应不上;服务员没有全员上岗,上菜也慢了一些。

  但好歹能下馆子了!我们吃的不是火锅,而是信心和希望。

  除却一碗人间烟火,前两天全国各省市本土新增确诊病例归零,以及各地援鄂医疗队功成凯旋的消息,也在这个春分,让人感受到了大地春回熨帖人心的分量。

  但这个春天是怎么来的,我们不能忘。一线医护人员、基层工作者的辛劳付出是首功,一些新“规矩”、好习惯助力全民抗“疫”,也发挥了巨大作用——数据多跑路,居民少跑腿;无接触配送,快递勤消毒;社区志愿者,免费帮采买;居家重卫生,就餐用公筷……这些好的现象和做法,有的此前已露端倪,有的则是疫情倒逼。它们在抗“疫”期间功不可没,待到疫情过去,能否继续留下来,持续推动未来的社会治理?

  答案应该是肯定的。毕竟政务服务改革依靠大数据来让群众少跑腿是大势所趋;快递送餐在卫生和便利性上的“讲究”,提升着物流时代的安全和效率;党员志愿者积极参与夜间巡逻、代采帮买等社区服务,是用社区党建破解基层治理难题;公共卫生领域排除隐患,也要靠每个家庭、每个公民把健康理念入脑入心,将防疫工作做实做细。经历一场疫情,大家也都发现,适应这些新“规矩”、好习惯其实没那么难,反倒从中品出不少社会治理能力提升后的便利。

  此外更有一些倡导,因为疫情加速进入法治轨道。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全面禁食野生动物,咳嗽打喷嚏时要用纸巾手帕或袖肘遮住口鼻、感冒时需戴口罩写进《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草案)》。疫情尚未退却,共识却已达成,用法律的权威把卫生风险扑息于青萍之末。

  然而社会治理永远是进行时。驻足回看,人类和疫病抗争的历史,正是一部社会变革史。每当灾难汹汹而至,人们都在挑战着所处文明时代的能力极限,来让社会资源的配置跑赢病毒的扩散,然后伴随着对安全和生存的思考,引发深刻的社会变革。此次的疫情防控同样是一面镜子、一次考试,照见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也考出了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漏洞短板。唯有让这次的亡羊补牢变成下次的防患未然,方能对得起这场难以忘却的记“疫”。

  如今除了郑州,新乡、鹤壁、商丘等地也都在有序开放餐饮堂食,河南各行各业的复产复工正在全面铺开。新气象值得期待,新风险也不容小觑。哪些“规矩”适合“战时”临时管制,哪些习惯又值得日常延续?这是亟待决策者和老百姓需要共同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疫情向后,治理向前。愿这次疫情给我们留下的是一系列更符合公众利益的新规和社会治理的智慧——毕竟将日子过得活色生香、生活嚼得有滋有味,真不能光靠吃货们的一张嘴。 


收藏
分享

精彩评论

手机快速登录
密码登录
手机快速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