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时代可打造这样的智慧型报刊亭
河南手机报关于报刊亭该“停”还是该“挺”的报道已经连续进行了一周时间,引发众多读者、专家、大V的热议,截至6月25日,94.5%的读者以压倒性的优势认为应当重建报刊亭,他们在表达诉求的同时也提出应当与时俱进,打造成符合时代生活需求的智慧型报刊亭。
智慧型报刊亭应该如何打造?就此,我们对中国报协户外媒体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唐晓玲进行了采访。
◆报刊亭应列入公共文化服务设施
唐晓玲说:“我们当时做公共阅报栏时,也遇到要被拆除的问题,我查阅了很多法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第十四条规定,把公共阅报栏(屏)列入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才将其文化阵地保留了下来。报刊亭也应当和公共阅报栏(屏)一样,列入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跟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等性质等同。”
报刊亭是一座城市文明的符号,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地都设立有报刊亭,巴黎更是不减反增。作为千万人口城市的郑州,打造50个城市书房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现在在街上很少能买到一份报纸,阅报栏为大家提供了一个简易看报地,如果可以恢复报刊亭,将是对阅报栏的有益补充。
◆报刊亭需进行整体规划
唐晓玲表示,报刊亭可进行统一规划,公园、广场、学校门口、小区门口都可以成为它的用地。这样可以让我们的孩子随时随地看到各种各样的报刊,所有人的闲散时间都会被利用起来。
外观方面,我们可以结合郑州特色,对其外形进行设计,使其具有代表性。甚至可以考虑加入文旅产品,使其更具有文化特色。
资金方面,可以通过吸引民间投资或选择商业化运营,同时也会带来很多就业机会。
◆打造智慧型报刊亭
唐晓玲说,在5G时代,我们应当打造一个智慧型的报刊亭。这是个物联网的时代,有了报刊亭这个载体,就能集阅读、便民、充电、购买、寄存等于一体,并可实现视频播放、电子阅报栏等多重功能,同时接入治安系统,提升市民安全感。
她说:“我想象中的智慧型报刊亭是这样的:我可以很便捷地买到一份报刊,或者扫码获取电子读物,还能实时查询到周边路况信息以及吃喝玩乐等资讯,甚至可以直接扫码购物,这边下单那边蔬菜就可以送到家里。此外,接入公安系统,安装360度的摄像头,孩子如果与家人走散可选择在这里边看书边等待父母,店主遇到突发情况也可一键报警。”
关于报刊亭的有关报道已经告一段落,我们会将报道整理成册,把网友、专家的意见提交给有关部门。报刊亭能否回归,取决于有关部门。我们期待有关部门能够真诚地顺应民意,想百姓之所想,不断完善便民设施,提升城市形象 ,提高城市文化软实力。(河南手机报记者 朱晓玲 刘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