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普图文 >> 内容

姜作智:过敏性鼻炎:花粉季的“鼻子罢工”如何应对?

过敏性鼻炎是一种全球范围内高发的免疫系统疾病,在我国成人患病率已达17.6%,尤其在春季花粉季(3-5月)和秋季杂草花粉季(8-10月)进入症状高发期。花粉作为最常见的吸入性过敏原之一,其微小颗粒(直径通常在10-100微米)可随风飘散至数十公里外,当这些携带着植物蛋白的花粉颗粒进入鼻腔后,免疫系统会将其误认为有害病原体,迅速启动防御机制——B淋巴细胞会合成特异性IgE抗体并附着于肥大细胞表面,当再次接触同类花粉时,IgE抗体便会触发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白三烯等炎症介质。这些化学物质会使鼻腔黏膜血管扩张、腺体分泌增加,最终导致阵发性喷嚏(每天可发作数次,每次连续3-5个甚至更多)、清水样鼻涕(严重时可不自觉从鼻孔滴下)、持续性鼻塞(单侧或双侧交替)以及鼻痒、眼痒(因鼻泪管相通引发的结膜过敏反应)等典型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伴随咽喉痒、咳嗽等上呼吸道不适。

为了应对花粉季节的过敏性鼻炎,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避免接触过敏原:密切关注当地气象部门发布的花粉浓度预报(通常分为低、中、高三个等级),在花粉浓度高的时段(一般为早晨5-10点和傍晚5-7点,此时空气湿度较低、风力较大,花粉扩散活跃)尽量减少外出。如需外出,应佩戴防护性好的口罩(如N95/KN95级别口罩,能有效过滤直径≥0.3微米的颗粒物)和防花粉眼镜(镜片边缘有密封设计更佳),同时穿着长袖衣物并佩戴帽子,减少皮肤和头发与花粉的直接接触。回家后立即更换外套并放入封闭衣柜,用生理盐水清洗鼻腔(可使用洗鼻器,每次200-300毫升,温度控制在37℃左右)和漱口,必要时淋浴去除附着在身体上的花粉颗粒。室内需紧闭门窗,使用带有HEPA滤网的空气净化器(建议每小时换气次数≥5次),空调选择内循环模式,避免在阳台晾晒衣物被褥,以防花粉附着。

2. 清洁卫生:每周用60℃以上热水清洗床单、被套、枕套等床上用品(高温可破坏花粉蛋白结构),窗帘建议选择可机洗材质,每月至少清洗一次。室内地面优先使用湿拖而非干扫,避免花粉颗粒因扬尘再次扩散。空气净化器的HEPA滤网需根据使用频率定期更换(一般每3-6个月更换一次,若处于花粉高发区建议缩短至2个月),同时定期清洁滤网进风口和出风口,确保净化效率。对于毛绒玩具、布艺沙发等难以清洗的物品,可使用防螨防尘罩或每周用粘毛器粘除表面花粉。宠物外出归来后需用湿毛巾擦拭身体,尤其是毛发密集部位,防止宠物将户外花粉带入室内。

3. 药物治疗:抗组胺药物分为口服和鼻用两种,口服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依巴斯汀等)能快速缓解鼻痒、喷嚏、流鼻涕等症状,新一代药物中枢抑制作用较弱,嗜睡副作用明显减少,建议在花粉季来临前1-2周开始预防性服用,每日固定时间服用效果更佳;鼻用抗组胺喷雾(如氮卓斯汀、左卡巴斯汀)起效更快(通常15-30分钟),局部作用强,全身副作用小,可按需使用,但需注意连续使用不超过2周。鼻用糖皮质激素喷雾剂(如布地奈德、糠酸莫米松、氟替卡松等)是目前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一线药物,能有效减轻鼻黏膜炎症和水肿,改善鼻塞症状,需规律使用(每日1-2次,每次每侧鼻孔1-2喷),一般连续使用2-4周达到最佳疗效,症状控制后可逐渐减量至最低维持剂量。对于鼻塞严重者,可短期(不超过7天)使用鼻用减充血剂(如羟甲唑啉、赛洛唑啉),但需严格遵循医嘱,避免长期使用导致药物性鼻炎。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如孟鲁司特钠)可作为联合用药,尤其适用于合并哮喘的患者。所有药物均需在医生指导下根据症状严重程度、发作频率及个体耐受性选择合适的种类和剂量。

4. 免疫疗法:对于中重度过敏性鼻炎患者(症状持续时间每年超过4个月,或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副作用明显),可考虑过敏原特异性免疫疗法,这是目前唯一可能改变疾病自然进程的对因治疗方法。临床常用的有皮下注射和舌下含服两种给药方式,治疗过程分为剂量递增阶段和维持阶段,总疗程通常需要3-5年。皮下注射从极低浓度的过敏原提取物开始,每周注射1次,逐渐增加剂量至维持量后改为每4-6周注射1次;舌下含服则是将过敏原滴剂或片剂置于舌下含服1-2分钟后咽下,初始阶段每日一次,剂量递增至维持量后继续服用。通过长期小剂量接触过敏原,使机体免疫系统逐渐产生免疫耐受,当再次接触自然环境中的过敏原时,过敏反应强度会显著降低,甚至不再出现症状。治疗前需进行严格的过敏原检测(如皮肤点刺试验或血清特异性IgE检测),明确致敏花粉种类,治疗过程中需定期随访,监测疗效和安全性。

5. 生活方式调整:饮食上,增加富含维生素C(如橙子等,日摄入量100 - 200毫克)和Omega - 3脂肪酸(如深海鱼,每周2 - 3次,每次150克左右)的食物,二者可减轻炎症、调节免疫。适量有氧运动(如快走等,每次30分钟,每周3 - 5次)增强免疫力,避免花粉浓度高时户外运动,可室内运动或低浓度时段戴口罩锻炼。保证7 - 8小时睡眠,戒烟限酒,少接触二手烟,减少辛辣食物摄入,以防症状加重。

6. 预防接种:花粉过敏疫苗接种指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的皮下注射制剂。定期(初始每周1次,维持每4 - 6周1次)注射标准化过敏原提取物,剂量渐增,降低机体敏感性。治疗周期3 - 5年,适用于单一或少数花粉过敏者,治疗前需明确过敏原和过敏程度。约70% - 80%患者症状改善,部分长期缓解。但免疫治疗有不良反应风险,需在有急救条件的医疗机构进行,严格遵医嘱。

总之,过敏性鼻炎患者在花粉季应“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通过规避花粉暴露、规范用药、必要时免疫治疗和调整生活方式,控制症状,改善生活质量。过敏性鼻炎长期不控制可能引发并发症,建议尽早就诊,制定个体化方案。患者应建症状日记,便于医生调整策略,让鼻子恢复正常功能。

(姜作智 河南省濮阳市范县人民医院 耳鼻咽喉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手机报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手机报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