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普图文 >> 内容

杨建永:中西医结合,为肾病患者带来新希望

肾病作为全球范围内高发的慢性疾病之一,我国慢性肾病患者已超过1.3亿人,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的特点严重威胁患者身心健康。据《柳叶刀》2023年发布的数据显示,慢性肾病在我国成年人群中的患病率达10.8%,其中1%-2%的患者会进展至终末期肾病(尿毒症),需要终身依赖肾脏替代治疗维持生命。从早期蛋白尿、眼睑及下肢水肿等隐匿症状,到终末期肾功能衰竭引发的全身多器官损伤,疾病进展过程中不仅会导致肾小球滤过率持续下降,还会引发高血压、冠心病、肾性贫血、骨矿物质代谢紊乱等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模式通过大量循证医学研究验证,为肾病治疗开辟了全新路径,这种创新性的整合医学模式既保留了现代医学精准诊断和靶向治疗的优势,又深度融入了中医学"整体观念""辨证施治"的调节智慧,能够根据患者的病理类型、疾病分期、体质特征等制定个性化诊疗方案,实现"标本兼治"的治疗目标。

现代医学在肾病诊疗中建立了完善的标准化体系:通过肾穿刺活检技术明确IgA肾病、膜性肾病等20余种病理分型,使用ACEI/ARB类药物有效控制蛋白尿水平,采用血液透析、腹膜透析等肾脏替代疗法维持终末期患者生命,肾移植技术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其5年存活率已达到85%以上,10年存活率突破60%。但临床实践中仍面临诸多挑战: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及环磷酰胺等免疫抑制剂可能引发感染、骨质疏松、消化道溃疡等不良反应风险,据统计约30%的肾病综合征患者因无法耐受副作用而中断治疗;透析治疗过程中伴随的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心血管事件等并发症发生率高达45%;肾移植术后需终身服用抗排异药物,每年人均治疗费用超过10万元,这些问题仍是制约肾病治疗效果的关键瓶颈。

中医学对肾病的认识可追溯至《黄帝内经》"肾者主水"理论,强调"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的整体观念,认为肾病的发生发展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密切相关。治疗上采用辨证论治思维,针对"本虚标实"的核心病机特点,急性期注重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以祛邪治标,缓解期强调补肾益气、健脾固摄以扶正固本。临床常用黄芪、丹参、川芎等中药组方益气活血,其中黄芪甲苷成分能增强肾小球滤过膜屏障功能,丹参酮ⅡA可改善肾脏微循环;配合针灸刺激足三里、三阴交、太溪等穴位调节脏腑功能,研究证实针灸能通过迷走神经-肾上腺轴调节免疫炎症反应。现代药理学研究进一步证实,冬虫夏草制剂中的腺苷成分能显著改善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大黄素可通过抑制TGF-β1信号通路减少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这些传统方药的活性成分正通过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获得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支持,其中金水宝胶囊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临床研究已被纳入《中国慢性肾脏病管理指南》。

中西医结合治疗在临床实践中形成多层次整合方案:在慢性肾炎阶段,采用"糖皮质激素+雷公藤多苷片"联合方案,通过雷公藤甲素的免疫调节作用减少激素用量30%-50%,降低柯兴综合征等副作用发生率;肾功能不全期运用"中药保留灌肠+低蛋白饮食"方案,选用大黄、牡蛎、蒲公英等中药组方灌肠,每周3-5次可有效清除肠道毒素,延缓透析启动时间平均达14个月;终末期肾病患者在规律透析治疗基础上,加用参芪地黄汤加减(含人参、黄芪、地黄等)改善微炎症状态,降低C反应蛋白(CRP)水平达25%以上。上海瑞金医院肾内科开展的多中心临床研究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使早期肾病患者24小时尿蛋白定量降低32%,中期患者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下降速度减缓40%,终末期患者透析并发症发生率降低28%,这种协同效应既显著提升治疗效果,又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不同病程阶段的肾病患者提供了优化治疗选择。

治疗体系还涵盖全程管理理念:饮食指导采用"低蛋白+麦淀粉+辨证施膳"的中医食疗方案,针对脾肾阳虚型患者推荐山药羊肉粥温补脾肾,阴虚燥热型患者给予百合银耳羹滋阴润燥,每日蛋白质摄入量严格控制在0.6-0.8g/kg体重;运动康复设计八段锦"调理脾胃须单举""双手托天理三焦"等特色动作,每次练习20-30分钟,每周5次,能改善患者肌肉力量和心肺功能;心理干预结合中医"情志致病"理论,运用"五音疗法"中的宫调音乐配合正念减压训练,调节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北京协和医院健康管理中心数据表明,接受中西医结合全程管理的肾病患者,治疗依从性较单纯西医治疗组提升28%,年住院率降低15%,SF-36生活质量评分平均提高12.5分,其中生理功能、情感职能等维度改善最为显著。

总结:当下,中西医结合肾病诊疗已构建起从基础研究到临床转化的完备创新链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助力全国 31 省市 127 家医院构建标准化诊疗路径、制定 16 项行业标准;“十三五”科技重大专项投入 2.3 亿元开展研究,累计纳入病例超 1.2 万例;“十四五”启动“中西医结合肾病防治创新团队”项目,聚焦中药复方物质基础解析与作用机制研究攻关。随着人工智能辅助辨证系统等技术革新,该整合医学模式正加速向精准化、个体化演进。最新临床研究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使慢性肾病患者疾病进展风险降低 35%,5 年生存率提升 18 个百分点,为肾病治疗核心目标提供新可能,也为全球慢性肾病防治贡献中国智慧。

(杨建永 渑池县人民医院 肾病内分泌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手机报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手机报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