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有乾:前列腺健康:守护男性生命“腺”

前列腺作为男性生殖系统中至关重要的附属性腺,是一个如核桃大小的腺体组织,精确地位于膀胱颈部下方,紧密环绕着尿道的起始段,形成类似"阀门"的解剖结构。其核心生理功能是持续分泌乳白色的前列腺液,这种液体约占精液总量的30%-35%,不仅为精子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和能量,还能中和阴道酸性环境以保护精子活力,对维持男性生育能力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前列腺的健康状态直接关系到男性泌尿生殖系统的正常运转,同时通过神经内分泌调节影响整体生理机能。然而,这个关键腺体却极易受到多种疾病的困扰,临床数据显示超过50%的男性在一生中会遭遇不同类型的前列腺问题,其中最常见的包括青壮年高发的前列腺炎、中老年群体多发的前列腺增生,以及严重威胁生命健康的前列腺癌这三大类疾病。
前列腺炎是一种由细菌感染、免疫异常或久坐压迫等多种因素引发的前列腺炎症性病变,在临床上主要分为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与慢性前列腺炎两大类。急性前列腺炎发病急促,患者通常会突然出现明显的尿频(每日排尿次数可达10次以上)、尿急(有尿意时无法忍耐)、尿痛(排尿时尿道灼烧感)等下尿路刺激症状,部分患者还会伴随寒战高热(体温可达39℃以上)和会阴部剧烈疼痛,这种情况下必须立即就医并接受足量抗生素治疗,以免炎症扩散引发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相比之下,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表现更为复杂多样且缺乏特异性,患者常感到下腹部坠胀不适、会阴部隐痛或腰骶部酸痛,疼痛可能放射至腹股沟区,同时可能出现性欲减退、勃起功能障碍、早泄等性功能异常,部分患者还会伴有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症状。由于慢性前列腺炎病因复杂且易反复发作,治疗通常需要采取综合方案,包括长期规范的药物治疗(如α受体阻滞剂、非甾体抗炎药)、定期前列腺按摩、生物反馈治疗以及生活方式的全面调整(如避免久坐、规律作息)。
前列腺增生,在医学上规范称为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BPH),是一种与年龄增长密切相关的前列腺组织退行性病变,50岁以上男性的发病率随年龄递增,60岁以上男性发病率超过50%,80岁以上则高达83%。随着男性年龄的增长,体内雄激素水平失衡导致前列腺细胞异常增殖,使前列腺体积逐渐增大(正常前列腺体积约20ml,严重增生者可达100ml以上),增大的腺体组织会像"肿瘤"一样压迫穿过其中的尿道,造成尿道管腔狭窄和膀胱出口梗阻。患者最早出现的典型症状是尿频,尤其是夜间排尿次数增多(从正常0-1次增至2次以上),随后逐渐出现排尿困难(需要增加腹压才能排尿)、尿流变细(尿线如筷子般细)、尿流中断、排尿后滴沥不尽等症状,严重时会导致膀胱残余尿量增加、尿潴留,甚至引发肾功能损害。针对BPH的治疗需根据症状严重程度分级进行,轻度症状可采用观察等待,中度症状首选5α-还原酶抑制剂(如非那雄胺)和α受体阻滞剂(如坦索罗辛)联合药物治疗,重度症状或出现并发症时则需要进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激光剜除术等手术治疗。
前列腺癌作为全球男性发病率第二高的恶性肿瘤,在我国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中已跃居第六位,尤其在65岁以上老年男性群体中发病率显著升高。这种恶性肿瘤起源于前列腺上皮细胞,早期阶段由于肿瘤体积较小且局限于前列腺包膜内,通常不会引起任何明显的临床症状,因此被称为"沉默的杀手"。当肿瘤持续生长突破前列腺包膜并侵犯周围组织或发生转移时,患者才会逐渐出现一系列症状,包括进行性加重的排尿困难(尿流缓慢、射程缩短)、尿频尿急、尿液中带血(血尿)、会阴部持续性疼痛,若发生骨转移还会出现腰骶部或骨盆区域剧烈骨痛、病理性骨折等症状。目前前列腺癌的早期筛查体系已较为成熟,主要包括血液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测(正常参考值<4ng/ml)和直肠指检(医生通过手指触摸前列腺判断是否有硬结),对于PSA异常升高或指检发现异常的患者,需进一步进行前列腺穿刺活检以明确诊断。临床实践证实,局限性前列腺癌通过根治性手术或放射治疗,5年生存率可超过99%,而发生远处转移的晚期患者5年生存率则降至30%左右,因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提高前列腺癌治愈率和生存率的关键所在。
为了守护前列腺健康,男性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1. 定期专业体检:建立前列腺健康监测体系,建议40岁以上男性每年做一次前列腺专项检查,项目含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测(空腹抽血)、经直肠前列腺超声检查、直肠指检;有前列腺癌家族史的高危人群,35岁开始筛查,每半年一次;50岁以上男性即使无症状也需定期检查,早发现病变。
2. 科学健康饮食:构建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饮食结构,控制红肉和加工肉制品摄入(每周不超500克),减少高脂肪食物;增加新鲜蔬菜(每日不少于500克)、水果、富含锌元素食物、深海鱼类、全谷物和豆类摄入,保持营养均衡。
3. 规律适量运动:制定个性化运动计划,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改善盆腔血液循环;每周2 - 3次力量训练,如深蹲、凯格尔运动等,增强盆底肌肉力量;避免久坐,每坐1小时起身活动5 - 10分钟,将运动融入生活。
4. 严格控制体重:保持健康的体重指数(BMI)在18.5 - 24之间,通过合理饮食和规律运动预防肥胖。临床研究显示,肥胖男性患前列腺癌风险比正常体重男性高34%,且加剧前列腺增生症状,所以控制体重可降低发病风险,改善健康状况。
5. 坚决避免不良嗜好:限制酒精摄入量,男性每日不超25克;彻底戒烟,避免接触二手烟,吸烟会增加前列腺癌风险和疾病复发率,养成健康生活习惯。
综上所述:
男性不仅能够有效降低前列腺疾病的发生风险,还能全面提升自身的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重要的是,前列腺健康的维护是一个长期且持续的过程,需要男性朋友们在日常生活中时刻关注并采取积极的行动。面对前列腺这一男性生命中的重要“腺”,让我们共同努力,用科学的方法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为前列腺筑起一道坚实的防线,守护每一位男性的健康与幸福。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手机报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手机报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