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普图文 >> 内容

王艺:痛经不是“宿命”!中医几招让您告别每月“渡劫”之痛·······

每个月的那几天,对许多女性来说就像一场无法逃避的"劫难"——小腹坠痛、腰酸背痛、冷汗涔涔,甚至呕吐腹泻。据统计,我国约有60%的育龄女性遭受痛经困扰,其中10%-15%的人疼痛程度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更令人担忧的是,近七成女性认为"痛经是正常的",选择默默忍受。但中医告诉我们:痛经绝非女性必须承受的"宿命"!通过中医的整体调理,完全可以告别这种周期性折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中医缓解痛经的妙招,让每月特殊时期不再"痛不欲生"。

1.辨证施治:找准你的痛经类型

中医将痛经主要分为两大类型,调理方法各有侧重:

(1)气滞血瘀型

特征:经前乳房胀痛,经血暗紫有血块,排出后疼痛减轻。

调理:活血化瘀为主。

推荐:川芎、当归、红花组成的"桃红四物汤"。

食疗:陈皮姜茶、山楂玫瑰茶。

(2)寒凝血瘀型

特征:小腹冷痛,得热则减,经血色暗有血块。

调理:温经散寒为主。

推荐:艾附暖宫丸、桂枝茯苓丸。

食疗:红糖姜茶、姜枣茶、肉桂奶茶。

2.经前调理:防患于未然

月经前一周是调理黄金期,建议如下:

每天按摩三阴交、血海穴各5分钟;

睡前用适量艾草煮水泡脚15-20分钟;

避免生冷寒凉食物;

保持适度运动(如瑜伽、散步);

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

3.经期养护:温柔待己

经期特别注意:

保暖第一:腹部贴暖宝宝,穿高腰内裤;

喝"四红汤":红枣、红豆、红衣花生、红糖煮水;

按揉关元穴:肚脐下三寸,顺时针轻柔按摩;

避免剧烈运动、游泳、盆浴;

保持心情愉悦,忌生气焦虑。

4.食疗调理:吃出来的健康

不同体质推荐不同食疗方:

气血虚弱:当归生姜羊肉汤;

肝郁气滞:陈皮玫瑰茶;

肾阳不足:核桃黑豆粥;

湿热瘀阻:薏米赤小豆汤。

通用小妙方:经期每天3颗蒸红枣(去核),经后连喝7天黑糖酒酿蛋

5.外治疗法:立竿见影的缓解。

疼痛发作时可尝试:

艾灸神阙穴(肚脐):悬灸10-15分钟;

耳穴压豆:子宫、内分泌、交感等穴位;

中药热敷包:小茴香+粗盐炒热敷腹部;

刮痧调理:背部膀胱经轻柔刮拭。

6.生活方式:长期调理的关键

四季保暖,尤其腰腹部;

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

适度运动,增强体质;

调节情绪,避免长期压抑;

每年三伏天做"冬病夏治"调理。

大家记住,痛经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而非女性必须承受的苦难。中医调理痛经贵在坚持,一般需要3-6个月经周期的系统调理才能根本改善。如果痛经突然加重或伴随异常出血,一定要及时就医排除器质性疾病。让我们用中医智慧破解痛经密码,告别每月"渡劫"的痛苦,做回轻松自在的自己!愿每位女性都能享受健康美好的生活。!

(王艺 平顶山市中医医院 妇产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手机报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手机报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