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六字工作法”织密矛盾纠纷化解网
“因为这块地边,两家人互相邀人,准备‘干仗’,要不是调解员及时介入,后果不堪设想。”10月16日,夏邑县栗城街道闫刘庄村村民提起当天发生的事情,仍然心有余悸。这起纠纷的快速平息,归功于街道创新推出的六字工作法。
近段时间以来,栗城街道针对基层治理痛点,创新推出“早、情、公、法、合、恒”六字工作法,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解决在基层,切实提升辖区群众的安全感与幸福感。
“早”字当头,防患于未然。街道坚持“预防优于化解、排查重于调处”原则,健全矛盾纠纷排查预警机制。充分发挥网格员、村民代表、党员志愿者等的作用,通过日常走访、群众接待等方式排查隐患,确保矛盾早发现;对排查出的问题第一时间响应,迅速组织调解小组介入,实现矛盾早介入;牢牢把握“黄金时间”,推动纠纷在初期就地解决,从源头上遏制矛盾升级。
“情”字为重,化解有温度。摒弃简单的“是非判断”,做到“解法结”与“化心结”并重。工作人员耐心接待群众,认真倾听群众诉求,以换位思考的共情态度开展沟通,通过“一杯茶、暖心话”拉近距离;深入田间地头、居民家中调查矛盾根源,用实情找准症结、以真心赢取群众认可。同时,扎实推进“周办一件实事”活动,把群众反映集中、迫切希望解决的“关键小事”优先列入每周必办清单,以“办理一件、解决一件、群众认可一件”的扎实成效,持续优化党群干群关系。
“公”字立要,调解需公平。栗城街道严格调解过程规范透明,在程序上执行“登记—受理—调查—调解—回访”全流程,杜绝暗箱操作;在标准上以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公序良俗为统一标尺,不搞区别对待、不因人而异;在结果上兼顾各方合理诉求,既解决当下纠纷,又防范后续隐患,让每一位当事人都感受到“一碗水端平”。
“法”字为尺,处置有准绳。栗城街道始终坚守法治思维与法律底线,构建矛盾纠纷化解闭环工作机制。在调解过程中,严格依据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开展工作,确保每一步操作都有法可依、不偏不倚;同时完善内部工作流程,让矛盾纠纷调解从受理到反馈全程规范化运作;在此基础上,兼顾事理与情理,向当事人讲清法律依据、阐明利害关系,推动纠纷双方心服口服。
“合”字施策,协同聚合力。针对矛盾纠纷涉及主体多、情况复杂等特点,街道整合多方资源构建协同化解体系。在部门联动层面,依托综治中心,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明确分工、共享信息,杜绝“踢皮球”现象;在干群合力层面,发挥干部与群众代表的优势,形成“干部带、群众帮”的良好氛围;在上下协同层面,健全网格、村(社区)、街道三级联动机制,简单矛盾由网格就地化解,复杂矛盾逐级上报处置,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治理新格局。
“恒”字筑基,长效保平安。立足长期治理目标,栗城街道推动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将隐患排查纳入日常工作范畴,建立动态台账并实行销号管理,防止问题积累、矛盾发酵;对已化解的矛盾纠纷定期开展回访,及时发现并处置反弹苗头;同时总结“六字工作法”的实践经验,将其转化为固定工作制度,以长效机制巩固化解成果,为基层长期稳定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