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好“抢收抢种”蓝图 护航 “三秋” 生产

  9月23日,记者从市乡村产业发展中心了解到,为确保秋粮颗粒归仓、秋播不误农时,该中心主动作为,联合气象部门专题会商研判,发布权威农事指导建议,为农户精准绘制“抢收抢种”路线图,为全市“三秋”生产保驾护航。

  精准把脉,直面“三秋”生产新挑战。作为技术服务保障全市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市乡村产业发展中心始终高度关注异常天气对秋粮生产的影响。今年前期高温干旱、后期持续阴雨的极端天气,给我市“三秋”生产带来严峻挑战。敏锐察觉到旱涝急转对农业生产构成的严峻威胁后,市乡村产业发展中心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第一时间投入到“三秋”生产应对工作中,为后续科学部署奠定基础。

  联合研判,发布精准“农事日历”。为在“三秋”生产中掌握主动权,市乡村产业发展中心主动对接市气象台,双方结合当前作物长势与未来气候趋势,开展精准联合研判。经过深入分析,中心正式发布重要预测结论:今年我市夏玉米适宜收获期为9月17日至10月9日;大豆适宜收获期为9月20日至10月5日;受前期天气影响,冬小麦适宜播种期预计较常年略晚,为10月13日至10月23日。这份精准的“农事日历”,为全市农户合理安排抢收抢种时间提供了根本遵循,让农户在应对复杂天气时不再盲目。

  分类施策,推出务实指导举措。信息的价值在于落地应用。市乡村产业发展中心围绕“抢收、保粮、适播”三个关键环节,制订并推出了清晰务实的指导方案,助力农户解决实际难题。

  在抢收环节,该中心建议,针对已成熟的地块,要把“抢”字贯穿始终。当前机械暂时无法下地作业,需要全力组织人工,抓住降水间隙突击抢收,做到成熟一块、收获一块,最大限度减少因延误收获造成的损失。

  在保粮环节,该中心积极呼吁并指导各级服务组织,为农户开辟更多晾晒场所,同时大力推广粮食烘干技术。引导种粮大户和合作社采用通风储存、专业烘干等方式,保障秋粮品质,有效防止粮食出现霉变,避免农户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在播种环节,该中心特别提醒农户,要提前关注土壤墒情,对于土壤偏湿的地块,及时采取散墒整地措施,力争在冬小麦适宜播期内完成播种,为明年夏粮丰收筑牢基础。

  市乡村产业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主动担当、履职尽责,充分发挥产业发展“稳定器”和“指南针”的作用,为全市乡村产业稳健发展保驾护航。


分享